《青雲劍》

《青雲劍》

《青雲劍》故事以王敦纂位為主線,展開了錯綜複雜的纂國和反逆鬥爭。該劇虛構王敦為國丈,於晉昭帝(實為晉元帝)時弒君而自立,國號“大興”,逼得幼君馬潛龍走國。

基本信息

樂亭皮影

《青雲劍》故事以王敦纂位為主線,展開了錯綜複雜的纂國和反逆斗爭。該劇虛構王敦為國丈,於晉昭帝(實為晉元帝)時弒君而自立,國號“大興”,逼得幼君馬潛龍走國。

故事以晉荊襄王司馬明和潼關副帥郭平,退休太尉陳縉及其女陳金定為主的勤王部隊在潼關建立反王敦復晉的大本營為一線;另一線以大興國武狀元姚憲、武榜眼關彥英、武探花王鳳等為首的以泗水關為基地的倒王敦、保扶馬潛龍的勢力;還有吳越王赫連庶一支強大兵馬,亦為反王敦的實力。各條戰線為復晉集聚兵力,三管齊下,經過錯綜複雜的較量,打進京城,王敦和大興朝宣告崩潰。

樂亭影《青雲劍》故事性強,文武場穿插巧妙,尤其是高述堯先生的文字玲瓏剔透,堪稱一絕。該書的《訓子》《殺妻》《陳巧雲計討封》等具有委婉的戲曲效果和絕妙的片段,是班社經常上演的折子戲。

高懍皓,字可亭(1869-1964),樂亭縣姜各莊人。先生幼時聰穎博學,光緒甲午科(1894年)鄉試登科,本應飛黃騰達,仕途得意,但他因痛恨統治者昏聵無能,苟且賣國。又恨隻身無挽狂瀾之力,因而永志不仕,守拙田園。

先生歷經“戊戌變法”,甲午戰敗和庚子賠款,飽嘗民族苦難,生靈塗炭。面對國破山河碎的局勢,思想趨向開明,擁護“辛亥革命”,贊同民主共和。題自作《草蟲圖》:“飲露餐風一處游,和聲相應共鳴秋;莫分種族相排擠,草底乾坤各自由。”可見先生思想與時代之合拍。

作者簡介

高述堯,樂亭關帝廟村人,滿族。生於乾隆中晚期,歿於鹹豐年間。

先生博學多才,攻經史子集,喜讀傳奇、古今小說、詩詞歌賦,制藝文章,無一不佳。他為人耿直,慷慨好義。由於仕途被塞,在家設私塾,日課農家子弟。性嗜影戲,董音律。課餘編纂影戲,藉以弘揚正義,貶斥邪惡。述古今孝賢君子,罵歷代叛逆小人,有高度的正義感和愛國熱忱。創作中,他提倡愛國思想,鞭笞愛國求榮。寓褒貶別善惡於故事之中。

先生共有劇作六大部:《二度梅》《三賢傳》《定唐》《珠寶釵》《出師表》和《青雲劍》 ,長達百萬字。其中《二度梅》、《三賢傳》、珠寶釵和《青雲劍》號稱“四大臭”,意思是人們都看臭了,天天看,年年看,雖然臭了,還是永遠看不夠。

電視連續劇

為保護凌源皮影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凌源市文化局、文化館最近啟動

《青雲劍》《青雲劍》

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措施,將凌源皮影拍攝成電視連續劇。12月21日一部70集21本20多萬字的皮影連續劇《青雲劍》在凌源劇場開機。

民間皮影活動是我市民間文化的強項,多年來六次參加朝陽市、遼寧省皮影調演,五次奪冠,積累的皮影資料也為全國之最。為進一步鞏固中國民間皮影藝術之鄉的盛譽,進一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使凌源皮影在困境中得到繼承和發展,使其不斷提高、豐富、擴大宣傳和影響,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凌源市文化館計畫在年內拍攝完成70集電視連續劇《青雲劍》原名《馬潛走國圖》等一批民眾喜聞樂見,久演不衰,影響面大的皮影名劇,作為館藏皮影藝術資料。並通過各種渠道面向全國,使其達到宣傳和加強保護的目的。

《青雲劍》《青雲劍》

本次拍攝皮影電視連續劇本著邊拍、邊演、邊錄的原則,每天計畫拍3-4集,還要所把有唱腔、對白打上字幕。燈光、布景、音樂伴奏齊全。演職人員大部分是民間皮影藝人,還要把符合條件的民間皮影藝人一個皮影演唱專集,待拍攝完成後進行後期製作,擔任本次皮影拍攝總顧問的是原凌源市文化館館長韓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