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

《出師表》

《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兩篇,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兩次北伐(227年與228年)魏國前,是諸葛亮出師臨行伐魏前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選自《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出師表》

作品背景

  《出師表》表現了一個忠心耿耿的託孤重臣的赤膽忠心和殷切希望。而這個忠臣不是別人,正是具有傳奇色彩的諸葛亮。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不僅在於其智謀出眾,治國有方,更重要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這是統治者們最想看到的。《出師表》把這兩點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遂得以流傳千古。
《出師表》有前後兩次。第一次諸葛亮是在平定南蠻之後又積蓄數年,資源豐富,國內安定,士氣正旺時出征的,此時的他懷著必勝的信心。他寫這篇《出師表》給後主,為了讓後主坐鎮後方安定大局,起碼不能給自己添亂子,像後來的魏明帝就很信任司馬懿。第二次的《後出師表》,諸葛亮之前已經打了敗仗,士氣低落,也就沒有很多豪言壯語了。此時蜀國國力也內耗的利害,他自己心裡也沒底,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終於病逝五丈原,令後人扼腕。

作品簡介

《出師表》是諸葛亮寫給劉備之子劉禪的一篇奏議。劉備是漢朝皇室的後代,為了興復漢室,他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幫助劉備贏得赤壁之戰後,輔佐其建立蜀漢政權。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後來,他又在白帝城接受託孤重任。扶持後主劉禪。蜀漢建興五年,諸葛亮出師伐魏之前,寫了這篇“表”給劉禪,後人稱之為《出師表》。

作者簡介

諸葛亮,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他的著作多已散佚,清人張澍編有《諸葛忠武侯集》,其中《便宜十六策》和《將苑》系後人偽托,現經整理名《諸葛亮集》。

諸葛亮十分重視先秦法家的思想,曾經手抄《申子》、《韓非子》、《管子》等書,準備供蜀國後主劉禪學習。他認真推行先秦法家關於不論身份等級、嚴格執法的思想,曾經告誡劉禪對待宮中的親信應和對待宮外的人一樣,“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如有功過,必須依法進行賞罰,“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參軍馬謖和諸葛亮關係密切,“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當馬謖違犯軍令,喪師失地時,他毫不容情,“戮謖以謝眾”,而且上疏承認自己用人不當,請求治罪。有人認為馬謖有才幹,可以不殺。他說:“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現在“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耶?”因此人們稱讚他“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這就是當時蜀國政治比較清明的重要原因。

諸葛亮還主張刑法的輕重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剛入蜀時,有人建議他應學習漢高祖入關時約法三章(見漢代法規),“緩刑弛禁”。他回答說,漢高祖處於秦末“政苛民怨”的時候,所以應該輕刑;他自己面臨的局面是原蜀地統治者“刑威不肅”,豪強地主“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只有“威之以法”,“限之以爵”,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諸葛亮判案比較重視證據。李嚴負責運送軍糧誤期而又狡辯,“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違錯章灼”,使李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何祇為督軍從事,亮陰聞祇遊戲放縱,不勤所職,但並不輕信,而是親自“奄往錄獄”,了解情況。諸葛亮對判刑也十分慎重,出征行軍時,雖為統帥,“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諸葛亮反對大赦,視赦為“小惠”,“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歲歲赦宥,何益於治?”主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

作品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nìng),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三國時期,曹魏國力最強,孫吳次之,而蜀漢最為弱小。當劉備病卒於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時,他留給諸葛亮的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和一個年幼無知、扶不起來的接班人。在這種危難關頭,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義承擔了蜀漢的全部實際責任,對內嚴明法紀,獎勵耕戰;對外安撫戎羌,東聯孫吳,積極準備北伐曹魏。經過幾年的努力。蜀國力量有所加強,呈現“國以富饒”“風化肅然”的局面,於是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以圖中原。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說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後主劉禪儘管昏庸無志,(“樂不思蜀”的典故足以顯示他的人品)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儘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讀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出師表》正是在淋漓盡致的解剖了這種精神的實質從而表現出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這一點上,顯示了它獨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諸葛亮的忠肝義膽,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在封建社會裡被視為臣子的大節,普遍受到推崇:而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這種精神更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讚頌的“時窮節乃現”,“鬼神泣壯烈”,一封奏疏能幹百年被視為“至文”而流傳不朽,主要原因在這裡。

由於本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具體的說,前部分重在曉之以理,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前人特別指出在六百餘字的篇幅里,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復漢室”的大業。全文既不藉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長輩的口吻。清朝丘維屏說“武侯在國,目睹後主聽用嬖昵小人,或難於進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師時叮嚀痛切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轉千回,盡去《離騷》幽隱詭幻之跡而得其情。”這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讒毀、被放逐的處境中寫出《離騷》的,因而採取幽隱詭幻的表現手法。諸葛亮處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師表》感情充沛的特點和所表達的忠君愛國之情卻是一脈相通的,率直質樸的語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內容統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整齊工穩的排比對偶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諸葛亮的提煉,後來都用為成語,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由此不難看出《出師表》的語言成就,僅憑這一點它都應該流傳不朽。

相關練習

一、基礎知識
1.《出師表》作者是,字,是蜀漢、。
2.表:古代奏議的一種。用於。該文是作者率師北上伐魏時寫給後主(姓名)的一篇表文。這篇“表”中寫到的“先帝”,指的是(姓名)。南宋詩人陸游高度評價這篇表文,說道“,?
3.諸葛亮這篇表文寫於蜀漢建興五年之前。他寫這篇文的目的是:希望國內,有一個穩定的戰略後方,使他“”的計畫得以實現。全文的主旨是:使後主認識到,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
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崩殂( ) 忠諫() 菲薄( )臧否( ) 費禕()
以遺()陛下 裨補() 夙( )夜庶()竭駑()鈍咨諏()()
5.諸葛亮在文中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他反覆強調的是哪一條?提出這三條建議的目的是什麼?
二、課內精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1.解釋下列詞語。
親()願()躬()卑鄙()顧()不毛()攘除()
2.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A.躬耕於南陽達於漢陰
B.……敗軍之際兵革之利
C.先帝不以…以俟夫觀人風者
D.苟全性命…奉命於敗軍
3.翻譯句子。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4.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說明北伐的時機已成熟。
B.作者用“報先帝”、“忠陛下”收結這一層意思,表達對後主無限“感激“之情。
C.“憂“、”愁“二字,深刻表現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D.這一層敘述接受先帝“託付“,”“夙夜憂嘆“,慘澹經營的苦心。
5.分析不正確的是()
A.先帝“臨終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師北伐的原因是為了完成先帝的夙願。
B.“憂“、”愁“二字,深刻表現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C.受命以來“作者分兩步行動,首先平定南方,然後北伐中原,從而完成了先帝的託付。
D.本段以記敘為主,陳述作者的心愿,表達了鞠躬盡瘁之情。
6.填空:
①,表現了作者的高潔志趣。
②第6節中可以概括出一個成語是,這一成語常用意思是。
③作者認為,先漢興隆,後漢傾頹的原因分別是,。
④“出師“的戰略目標是。
⑤最後一句的“報先帝“呼應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

⑥,高度概括了先帝創業過程的艱難險阻,也表達了作者於先帝患難與共的深情。
三、拓展練習
東坡畫扇
先生職臨錢塘日,有陳訴負綾絹錢二萬不償者。公呼至詢之,云:“某家以制扇為業,適父死,而又自今春已來,連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負之也。”公熟視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也。”須臾扇至,公取白團夾絹二十扇,就判筆作行書草聖及枯木竹石,頃刻而盡。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償所負也。”其人抱扇泣謝而出。始踰府門,而好事者爭以千錢取一扇,所持立盡,後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勝而去。遂盡償所逋。
【注釋】①先生職臨錢塘日:蘇東坡到杭州任職時。②陳訴:狀告。③負:這裡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暫且。⑥發市:開張。⑦就判筆:順手拿起判筆。判筆,判案用的筆。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的詞。
⑴公呼至詢之()
⑵某家以制扇為業()
⑶適父死()
⑷至懊悔不勝而去()
2.藉助文後注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來,吾當為汝發市也。
3.從文中看,制扇者欠債的原因是什麼?蘇東坡是怎樣幫助制扇者的?

作品人物介紹

作品評價

出師一表爭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

作品成就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作品榮譽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作品現實意義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影視作品

三國演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