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畫》

《霧裡看畫》

馮秋紅撰寫的《霧裡看畫》披露了藝術市場上種種造假行徑,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直接把真畫、假畫加以對比,以引導初涉收藏的人對藝術市場這潭“深水”有一定的警惕。

基本信息

簡介

傅抱石真跡“湘夫人”傅抱石真跡“湘夫人”

由資深文化記者馮秋紅撰寫的《霧裡看畫》一書近日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推出,該書積作者近十年書畫採訪經驗而成,披露了一派火熱的藝術市場上種種造假行徑:一本“錢松岩畫集”66%是假畫;傅抱石林散之、高二適、蘇天賜等著名書畫家紛紛被造假者盯上……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直接把真畫、假畫加以對比,以引導初涉收藏的人對藝術市場這潭“深水”有一定的警惕。

特點

在一場拍賣會上,某老闆買了標價幾十萬的名家畫作,以為撿到大漏,結果無一例外是假畫……身邊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作者認為,當今由於樓市、股市的低迷,大量民間資金找不到出口,於是奔向藝術市場,但很多人缺乏應有的投資意識,買畫的時候特別盲目,自己缺乏眼力又不找行家掌眼,以至於花了大錢,卻屢屢買回垃圾。
本書列舉大量書畫造假行徑,就在於警醒投資者:切勿衝動投資。譬如,某次一位台灣人花大價錢買來了傅抱石的一幅“湘夫人”,抱石之子傅二石一看,就知道是假畫,仿造的是同樣的一幅“湘夫人”。畫面上的人物一如抱石原作:紅領子、頭髮、飄帶、甚至旁邊飄落的樹葉一片兩片三片,都與原作幾乎一模一樣。但在人物旁邊,造假者創造性地加上了幾棵樹,但那樹畫得極其糟糕,畫筆生澀而粗糙。至於旁邊的題跋,就更加糟糕。“人物還能打個70分,樹只能打個30分,這個字大概只能打10分了”,二石笑言:造假者也辛苦啊!這么一幅偽作,估計得有好幾人合作才能完成。有的專門負責畫人物,有的負責添景物,有的負責題跋,有的負責刻印章,還得有人負責做舊……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目前,這幅真跡仍然珍藏在郭沫若紀念館。又有偽作“漁父圖”,上題“1963年5月傅抱石南京並記”,畫面渾濁不清,人物、波濤都交代不清,形似而神非;反觀現藏故宮博物院的原作,整體畫面令人神清氣爽,見之忘俗,畫中的漁父眉目清朗、神采奕奕。
詳盡披露書畫作偽種種手段
書中也盤點了書畫造假的歷史淵源,指出魏晉南北朝時就已出現假畫。王羲之的四世族孫、南朝齊書法家王僧虔在所著《論書》中記載:“康昕學右軍草,亦欲亂真,與南州石道人做右軍書貨。”這位康昕和尚與石道人作王羲之贗品的買賣,顯然生意不錯。而南朝宋人虞禾更在《論書表》中記載了作偽的方法:“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偽相揉,莫之能別。”可見當時作偽便很專業。而今天,堪稱書畫作偽的最高峰期。由於電腦等技術手段的套用,有的偽作已可亂真。書中也詳盡披露了種種書畫作偽的手段:出版畫集造假;把偽作摻雜入真畫集;造大家不熟悉的畫家早期作品;借雞生蛋法——也即買來一幅真跡,再照著真跡下一個一模一樣的“蛋”;改款割款法;還有高手的造假——自由創作法等等。目前,甚至一些著名的口碑良好的拍賣公司都難逃上拍贗品的質疑。比如,2010年3月,著名的美術刊物《美術報》撰文質疑香港蘇富比春拍的一幅齊白石所畫的《虎》,認為該畫無論是筆墨功力、老虎造型、氣韻貫通,還是題款,都有明顯的臨摹痕跡,被斷言為仿作。
不過,作者也坦言,此書僅能起到一個提醒的作用;對於假畫及造假行徑,所曝光的也不可能窮盡藝術市場的種種,只能是看到一幅假的,就曝光一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