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信息
鑒真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本劇講述了鑒真大師歷經磨難、矢志不渝、東渡扶桑的故事。六次東渡,五次失敗,歷盡坎坷,終於在第六次東渡成功,達到弘揚佛法的目的。本劇通過鑒真大師與日本弟子榮睿……
唐代赴日傳法名僧。日本常稱為“過海大師”﹑“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十四歲(一說十六歲)於揚州大雲寺出家。曾巡遊長安﹑洛陽。回揚州後,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講律藏。四十餘年間,為俗人剃度,傳授戒律,先後達四萬餘人,江淮間尊為授戒大師。
當時,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備,僧人不能按照律儀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榮﹑普照隨遣唐使入唐,邀請高僧去傳授戒律。訪求十年,決定邀請鑒真。742年(唐天寶元年)鑒真不顧弟子們勸阻,毅然應請,決心東渡。由於地方官阻撓和海上風濤險惡,先後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島,榮病死,鑒真雙目失明,751年(唐天寶十載)又回到揚州。
鑒真請經墨跡經過十二年努力,鑒真終於在753年(唐天寶十二載)冬搭乘日本遣唐使團的船東渡,同行弟子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寶﹑崑崙人軍法力﹑占婆人善所。鑒真所乘船於754年1月17日(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十二月二十)到達薩摩國川邊郡秋妻屋浦(今鹿兒島縣川邊郡秋目浦),一個多月後(754年3月2日)在盛大隆重的歡迎下進入首都奈良。
當年(日本天平勝寶六年),鑒真在奈良東大寺設立戒壇,日本僧人在稱為“三師七證”的十位和尚參加下出唐招提寺鑒真墓塔 日本奈良家受戒,此為日本正規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僧都,成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日本天平寶字三年)他建立的唐招提寺開基。鑒真攜帶不少佛經﹑佛像﹑佛具等到日本,雖已雙目失明,還能協助校訂寫本佛經的訛誤,用嗅覺鑑定草藥。同行弟子有的擅長雕塑﹑繪畫﹑建築等,傳播了唐朝文化。
763年(日本天平寶字七年﹑唐廣德元年)鑒真圓寂。他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弟子為他所塑乾漆夾像,一千二百餘年來,始終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這座塑像短期來華,成為中日友好關係史上的佳話。
六次東渡
7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鑒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第一次東渡
742年冬,鑒真及弟子2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鑒真一位弟子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說:“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採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第二次東渡
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鑒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僱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餘姚(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後,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鑒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束。
第三次東渡
結束了巡迴講法之後,鑒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鑒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鑒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第四次東渡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鑒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鑒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採訪使遂派人將鑒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第五次東渡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陰曆6月28日從崇福寺出發,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鑒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吹襲,連續漂流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后方能上岸,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入大雲寺安頓。鑒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小洞天”等鑒真遺蹟。。
之後,鑒真北返,經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鑒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講法,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在廣州,鑒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後,鑒真繼續動身,經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鑒真發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此時,鑒真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鑒真大弟子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鑒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鑒真又經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結束。
第六次東渡
由於鑒真的遊歷遍於半箇中國,因此聲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備真備、晁衡等人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鑒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分集介紹
江淮大德高僧鑒真應徐州開元寺住持之邀建塔弘法,恰逢徐州大旱,鑒真當機立斷先打井後修佛塔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唐開元二十一年,日本遣唐使多治比廣成受命來華訪問,隨行的留學僧榮睿、普照、玄朗等同時也肩負禮請大德高僧赴日整頓佛儀的重任。鑒真打坐時隱約夢見南岳慧思大師自言轉世日本弘法,似有隱喻,靈佑進前回稟:寺內有一個日本僧人前來掛單……
第二集
鑒真會見日本僧人智行被他二十年來孜孜不倦抄錄中國佛經的行為感動,開啟藏經樓任其觀取。日本遣唐使攜帶大量大唐文化典籍、器具返回日本,不料途中遭遇颶風,官船所載日僧智行抄錄的典籍全部沉入大海,全船百餘人喪生。日本留學僧榮睿等四人得知先前赴日的唐僧道璇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整頓戒律心中愁苦,正在為難之際,鑒真的徒弟道航前來獻策……
第三集
道航引薦榮睿等去揚州大明寺請鑒真選派高徒赴日弘法,並懇請李林甫之兄李林宗幫助日僧出海,李林宗與道航商定默許日僧出海並寫信交待侄子揚州倉曹參軍李湊備辦船隻。榮睿等到揚州向鑒真請求派徒弟東渡,鑒真竟欲親自前往日本。祥彥遇見靈佑告訴他鑒真欲親往日本的決定,靈佑勸鑒真不要冒險渡海。榮睿、道航等謀劃私渡出海事宜,不料如海在門外偷聽……
第四集
如海偷聽道航與眾僧謀劃渡海,聞知自己無緣跟隨,激憤之下冒名向採訪使誣告道航等與海盜勾結,準備血洗揚州。採訪使班景倩發兵包圍寺院查抄物資,逮捕了道航、榮睿和普照。道航嚴刑之下未露實情,以李湊手中李林宗書信作證謊稱從海路去天台山國清寺頌功德,班景倩信以為真放歸道航卻扣留榮睿、普照,海船也予以查沒。鑒真親自向班景倩求情,從輕發落如海,又派遣棒傷初愈的道航回長安聯絡,搭救在押的日本僧人榮睿和普照。
第五集
道航前往長安請求晁衡向朝廷求情搭救榮睿和普照,自己卻因如海誣告倍受打擊,對東渡日本心灰意冷。得救的榮睿與玄朗對何時回日本發生分歧,玄朗獨自返回長安。嶺南道採訪使劉巨鱗出賣官船,鑒真為劉母治癒頑疾,劉感激之至將官船贈送鑒真。鑒真再備物資人員準備東渡,瓊花追隨鑒真,女扮男裝躲進了貨艙,滿載著寄託與希望的巨輪緩緩啟航
第六集
鑒真的航船遭遇風浪桅桿折斷,眾人落水物資盡失。所幸鑒真漂流上岸,帶領倖存船員靠挖野菜充飢。祥彥高燒不退,幸得瓊花照顧轉危為安。鑒真一行苦困海島八日八夜終被漁民搭救。休整數日後,原來跟隨的工匠離散大半,鑒真不得不暫緩東渡日本的計畫。鑒真受越州龍興寺邀請前去講經授戒,龍興寺住持力勸鑒真留在寺內,鑒真不避艱險、矢志不渝決意赴日傳法。
第七集
鑒真應阿育王寺邀請準備遠赴明州,龍興寺住持深知鑒真意在東渡日本,為挽留鑒真免受顛簸勞苦,將東渡之事告發。周居士搶先通報鑒真師徒,榮睿躲進農家但終被捕獲解往長安,為搭救榮睿鑒真派祥彥、思托持賀知章書信聯絡杭州太守伺機解救。榮睿在杭州身染重病,巧遇還俗多年的玄朗,玄朗買通解差獄中救治榮睿。杭州府借榮睿被誤診假死之機解救榮睿,祥彥、思托安頓好病中的榮睿,連忙趕回明州報信。
第八集
虛弱的榮睿執意離開玄朗獨自返回明州阿育王寺,年近花甲的鑒真決定再次東渡。靈佑串聯揚州各寺三綱,請官府將鑒真接回揚州。江東道採訪使應江淮道請求發兵追尋鑒真,而此時鑒真師徒正在天台山國清寺學習寺廟營造法式為赴日傳法作準備,對即將到來的災難渾然不知。江東道官兵追抵天台山再次勞而無功,鑒真等翻山越嶺一路傳法,正當他們準備趕赴福州出海時,不想被官兵追至……
第九集
鑒真師徒被迫返回揚州崇福寺,隨行眾僧各回本寺。鑒真得知是靈佑串聯眾寺三綱申告官府,心中無限淒涼。採訪使擔心慕名而來拜見鑒真的信眾再生是非,密謀將鑒真轉移到大明寺軟禁。靈佑得知後追悔莫及,每晚到大明寺中向鑒真請罪。全寺僧眾和崇福寺三綱懇請鑒真原諒靈佑,而此時令鑒真心中真正牽掛的卻是去福州買船至今未歸的法進……
第十集
法進自福州平安返回大明寺,鑒真揆度時局只得等待時機東渡。靈佑開悟鑒真東渡弘法的重大意義,在揚州各寺三綱的陪同下終於得到鑒真的原諒。榮睿、普照要離開揚州暫時隱居,臨行向鑒真告別,鑒真對他們表明了再次東渡的決心,令二人大為感動。瓊花對祥彥一往情深,對陸達的表白無動於衷,而祥彥卻為此心緒難平……榮睿、普照太平寺隱居三年後重返揚州,鑒真見風聲漸松欣喜萬分,再次與榮睿等謀劃東渡
第十一集
鑒真準備再次東渡日本,祥彥、周居士深知此去兇險,向瓊花隱瞞了實情。瓊花得知爹爹將自己許配陸達隨鑒真出海後日日禱告祈福,並與陸達約定暫以兄妹相稱。鑒真船行月余淡水用盡,周居士上荒島尋找淡水時遭土著襲擊中毒箭身亡。鑒真南行至振州,登岸講經授戒並重修大雲寺。榮睿積勞成疾一病不起,鑒真決定送他從水路去崖州,自己率眾僧旱路前行。正在一切安排妥當之時,一隊官軍忽然出現,包圍了大雲寺……
第十二集
包圍大雲寺的官軍原來是感念鑒真功德,特意護送鑒真師徒去崖州的振州將軍。崖州開元寺大火,鑒真決心先修廟宇再圖東渡,師徒眾志成城三個月修好開元寺等寺廟。鑒真等返回揚州,廣州刺史盧奐邀請鑒真赴廣州講經,鑒真決定率眾僧前去講經再搭便船東渡日本。榮睿病情反覆終於不治,在隨鑒真途經端州時圓寂。鑒真抵達廣州後日日講經,眼疾沉重。面對僧眾中冷言冷語,普照深感禮請鑒真回日本的希望漸漸渺茫……
第十三集
普照不忍心讓年邁的鑒真再為東渡顛沛流離,決定告別鑒真隻身返回日本。普照走後鑒真眼疾日益嚴重,眾僧重金聘請西域胡醫醫治,竟然導致鑒真全盲。失明的鑒真與僧徒離開韶州,遇村莊瘟疫橫行,農民背井離鄉、死亡無數。鑒真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進入疫區救治百姓,師徒齊心協力袪除疫病,不想祥彥卻因操勞過
度元氣大傷……
第十四集
祥彥帶病隨鑒真回揚州,半途病情加重,在鑒真等人一片佛號聲中圓寂。瓊花夜夢祥彥,欲感祥彥已然辭世。陸達將周居士和祥彥的死訊轉告瓊花後,瓊花遂遁入空門。鑒真回揚州見到已入佛門的瓊花悲痛不已,瓊花請求繼承爹爹和祥彥的遺志,與鑒真共赴日本。日本遣唐使十餘年後再次訪唐,普照在長安得知訊息後倍感振奮,準備請藤原清河大使通過官方邀請鑒真再次東渡……
第十五集
唐玄宗恩準晁衡以回訪使身份回訪日本,並同意日本大使的提議,讓鑒真作為使節東渡日本弘揚律法。然而,玄宗要求派遣道士與鑒真同行,日本使團各懷己見,晁衡建議折中之策才使眾人安心。還俗多年的玄朗難以拋妻別子,最終背棄了與普照的約定放棄返回日本。晁衡與遣唐使到大明寺拜望鑒真,鑒真決意與之隨行,完成東渡的宏願。不料,揚州府獲悉鑒真意圖,再次派重兵將大明寺團團包圍……
第十六集
鑒真師徒在靈佑的護送下趁夜色登上了日本遣唐使官船,與日本副使大伴古麻呂歷盡千難萬險,終於成功抵達日本奈良。而晁衡與藤原清河大使乘坐的一號船遭遇風浪九死一生,最終折返長安。鑒真在日本受到天皇盛大禮遇,親自主持督造戒壇為天皇授戒。此後十年,鑒真及其門徒在日本諸島,廣傳佛學、教授技藝……大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五月初六,鑒真跏趺座面西而化,享年七十六歲。
線上點評
遲重瑞舊貌換新顏
電視劇《鑒真東渡》,雖然定位是歷史人物片,但製作得頗有新意。現在充斥於螢幕上的歷史劇,不是描寫皇室里爭權奪利,就是講述後宮內愛恨情仇,已經讓人非常厭煩了,乍然冒出個大和尚,真有些欣喜。《鑒真東渡》是對新題材的一種嘗試,不管成功與否,都是吹進電視劇叢林的一股新風。
“嫁”了富商陳麗華之後的遲重瑞,一度成為神秘人物。如今闊別舞台18年,遲重瑞不再“西行”改“東渡”,出演鑒真大和尚。
雖然遲重瑞兩夫妻相差十多歲,當年曾有人預言兩人會很快分手,但是他們至今相守十多載,也沒出什麼問題,更不曾傳出緋聞。遲重瑞說他在1990年就皈依佛教,在家做居士。或許這真是一種緣分,比起以往扮演的唐僧,遲重瑞應該更適合演凡身肉胎的鑒真大和尚,也更能體恤鑒真的普渡眾生、弘揚佛法的慈悲情懷。
劇中,鑒真歷經艱辛抵達日本時淚流滿面,遲重瑞說演這段戲的時候,他真的哭了,不用眼藥水。
有話直說
刺耳瑕疵 :電視劇《鑒真東渡》第四集末尾,鑒真法師竟對曾做過當朝宰相李林甫的兄長李林宗的家僧弟子道航說:“你的傷已好得差不多了,你現在就到長安去一趟,看看朝廷將怎樣處置這幾位日本學問僧,必要時請李宗林大人出面。”鑒真法師竟然把“李林宗”錯念成了“李宗林”!如果不是親耳所聞,你很難想像一位得道高僧竟然連朝中大員的姓名都會弄錯!在這部有著特別意義的電視劇中竟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實在不應該,也實在是說不過去!
鑒真太老: 鑒真看上去歲數有些大。據史料記載,鑒真東渡時只有26歲,電視劇上的鑒真看上去起碼也有50歲上下,更像一個晚年的鑒真。鑒真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對於劇中主要人物鑒真年齡上的這一疏忽實在有些講不過去。雖然,這一疏忽對劇情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卻讓人容易對該劇的真實性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