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南部棗莊礦區以劉洪、王強為首的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不堪日寇的欺壓和蹂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擊隊,他們“飛車搞機槍”、“血染洋行”、“智打票車”、“夜襲臨城”、“打岡村”、“搞情報”、“奪布車”、“上濟南”、“下徐州”……活躍在日軍侵華戰爭的主要鐵路命脈——津浦線的山東沿線,鼓舞了鐵路沿線人民的抗戰士氣,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隊的對日作戰,老百姓稱他們“飛虎隊”,他們在八路軍中的正式番號是“鐵道游擊隊”……
棗莊和《水滸》中108條好漢聚義的梁山相隔不遠,魯漢、林忠、彭亮、小坡等許多鐵道游擊隊隊員,從小受到梁山好漢的影響,性格中既有仗義豪放的英雄氣概,也有桀驁不馴的草莽影子,他們開始加入鐵道游擊隊後,不適應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政委李正、隊長劉洪之間產生了不同的矛盾,有的最終被開除隊伍。在殘酷的鬥爭中,在一次次血的教訓面前,經過李正和劉洪耐心的教育和幫助,這些隊員逐漸改掉劣習,成長為黨的抗日英雄,魯漢、林忠為民族的解放,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鐵路工人芳林是劉洪的好朋友,為了給鐵道游擊隊送情報,死在日寇的槍口下。芳林臨終前,把妻子託付給劉洪。在生死的戰鬥中,劉洪和芳林嫂彼此產生了愛戀之情。劉洪礙於芳林的兄弟之情,把感情深深埋藏在心裡……
日本侵略軍為了消滅心腹之患的鐵道游擊隊,在鐵道線附近採取了殘酷的掃酷的掃蕩和絞殺,使用了種種陰謀,組織了專門對付鐵道游擊隊的特務組織,使鐵道游擊隊面臨一次又一次的險境。鐵道游擊隊在人民的支持下,周旋於鐵道和微山湖之間,經受了殘酷的考驗,發展壯大起來。
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年,鐵道游擊隊在鐵路線上和日本鬼子進行了最後一戰,這一戰以日本鬼子的失敗告終。日軍大佐龜田,為了對付鐵道游擊隊,曾經仔細研究過中國的《水滸》,他本想從梁山好漢中尋找鐵道游擊隊的弱點,然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他失敗了,他把那本《水滸》付之一炬……
看點
讓戰爭片呈現出武俠色彩“鐵道游擊隊”這一題材,1956年有轟動一時的同名電影,上世紀90年代有名為《飛虎隊》的電視劇。那么,再次翻拍是否能夠出新意?是否能超越觀眾心目中的那些經典作品呢?對於這些問題,導演王新民顯得相當自信。他說,作為動作導演出身,他一直以來都想做一部反映戰爭的動作片,《鐵道游擊隊》剛好符合自己的要求。“其實電影帶給我的壓力不小,畢竟它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但是這種壓力也是動力,翻拍也意味著能夠把這些老觀眾吸引回來。”說到出“新意”的問題,王新民導演十分自信。他表示,為該劇加入武俠元素,應當是最吸引觀眾的一大賣點。“觀眾在新版《鐵》中可以看到非常刺激的打鬥場面,動作的部分也十分精彩,我要做的就是讓戰爭片呈現出真正的戰鬥的感覺。”那么,加入武俠元素會不會讓觀眾覺得很假呢?王導指出,“鐵道游擊隊”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動作元素的注入,無疑會為觀眾帶來很大的看點。
人物不再是高大全說到對經典電影精髓部分的繼承,王導指出,在新版電視劇中,他特意保留了老電影中的一些經典場面,並把這些“照搬”在電視劇中。至於對原作的顛覆方面,王導告訴記者,劉知俠的原小說《鐵道游擊隊》有40多萬字,之前的一些影視作品沒有一個版本拍出小說的全部內容。同時,以前的作品在人物塑造、打鬥場面的設計等方面都較粗糙,那么,新版《鐵》剛好就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補充。王導特意指出,僅打鬥場面而言,“我們將傳統武術和電腦特技製作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真實性和欣賞性俱佳的武打風格。”說到主要人物的塑造,王導表示,以前的作品中,劉洪、王強等人一出場就是一個英雄人物,因為篇幅的限制,觀眾很難看到他們成長的過程。那么,在新版電視劇中,“這些英雄人物不再像以往那么高大全。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
再次狠狠地“懷舊一把”不少人在新版《鐵道游擊隊》中看到了連環畫似的場景,其中不少幾乎是對連環畫上的場景的重現。記者就此嚮導演王新民求證時,他笑言,這的確是故意而為的。眾所周知,上世紀60年代,連環畫《鐵道游擊隊》在全國十分風行,許多人就是看著這樣的連環畫長大的。為了通過電視劇狠狠地“懷舊一把”,重拾那一代人當年的激動心情,王新民在拍攝一開始,就給劇組每人買了一本《鐵道游擊隊》的連環畫,大家一有空就琢磨當年的場景。於是,電視劇中的許多鏡頭都是根據這些畫面“照搬”上去的。
“心愛的土琵琶”不可替代翻拍經典作品,新老版本有著糾纏不清的關聯。電視劇《鐵》也是如此,除了前面提到的“照搬”連環畫的經典畫面之外,連主題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也未加改動。對此,王新民的說法是,這首歌曲的影響太大了,而其他任何一首歌曲都無法替代。對王導來說,保留這首歌曲,也是對經典作品致敬的一種方式。
在火車上表演真功夫
新版《鐵》打出的宣傳口號是“中國最大的火車戲”,可見其製作人員的自信程度。王新民導演表示,為了拍好火車戲,導演組特意在棗莊搭建了一條10多公里的鐵道線,另外,還調來了一整列十幾節火車協助拍攝了一個月。“我們不少演員都是演動作戲出身,但在拍攝過程中還是有7個人受了傷。我們這樣盡心付出,就是為了給觀眾呈現出真實自然的打鬥場面。我相信我們這個戲是紅色經典中最好的一部,而打鬥場面一定超過港台武打劇。”儘管導演在語氣間表現十分自信,但是記者在觀看火車戲時,發現不少特技鏡頭看上去卻有點“假”,看來,在這方面,製作組以後還需要再下工夫。
評價
王新民說:“新版《鐵道游擊隊》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動作,這不僅是新版劇的特點,也是不同於以往紅色經典改編劇的一個看點,通過震撼的戰鬥場面去表現游擊隊的傳奇故事,突出他們的神勇。我要讓戰鬥片真正戰鬥起來。”在劉知俠的原著里,鐵路礦工們和日本鬼子肉搏的場面很多“但過去由於條件限制,以往鐵道游擊隊的電影、電視劇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講故事上。我是拍武打片出身,曾經執導過《燕子李三》、《連城訣》和《碧血劍》等電視劇,自然也把很多武打片中的技巧運用到拍攝上”。由此,他提出所有的演員首先是戰士,而飛虎隊隊員基本不用替身,當年《燕子李三》中李三的扮演者張力便成了游擊隊副隊長王強。可以說《鐵道游擊隊》是國內最大規模的火車戲。但“土琵琶”不能亂彈。王新民說經典還是會保留,比如夕陽下小坡彈琵琶唱起了那首經典名典,所不同的是這首主題曲旋律採用了交響樂隊伴奏的形式,演奏得更有氣派。
演員圖片
演員評價
趙恆煊說不管電影《鐵道游擊隊》再經典,也是那個時代的經典,它的拍攝手法和節奏都不適合現代觀眾的口味了,我們要努力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經典。為了拍好這個片子,趙恆煊下了很大功夫設計角色,他留起了鬍子,顛覆了以前劉洪的形象。電視劇《鐵道游擊隊》中的劉洪不會像以前那樣一出場就是合格的游擊隊戰士,他們是在黨的教育下逐漸成長為有思想覺悟、勇敢殺敵的英雄的。而且在這部片子中,劉洪與芳林嫂的愛情浮出水面,變成了故事發展的一條主要線索。趙恆煊很好的把握住人物性格與生活背景的關係,以及感情戲的分寸,惟妙惟肖的把一個從民眾中走出的英雄演繹的活靈活現,真實感人。擅長武俠戲拍攝的導演王新民在武打設計上也做足了工夫,想出了許多精彩驚險的武打動作。這就對演員的要求就更高了,趙恆煊為了讓戲看起來真實好看,苦練“爬車”工夫,幾次受傷依然堅持拍攝,象電視劇片頭出現的哪個經典的飛身跳上火車的動作,就是他心血的結晶。他說能弘揚抗戰精神,教育廣大觀眾,激發青少年的愛國報國情懷,做這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