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前日益嚴重的金融危機阻礙了全球經濟的發展,總結反思金融危機,將有效進一步防範將來經濟發展重蹈覆轍,保證全球經濟穩定協調發展。《金融危機再思考》深入剖析金融危機的緣起和蔓延路徑,解析各個國家和地區對待危機的治理對策。反思華爾街金融風險,有直接原因,更有深層原因;有金融原因,也有經濟、政治和社會原因;各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對策措施都是卓有成效的嗎?是否也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金融危機由美國爆發到全球買單,金融全球化帶來了什麼?如何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建立有效的風險防範機制?危機中的中國,如何面對可能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刻反思,儘快找到答案。作者簡介
常巍,女,1973年9月生。金融學博士。現就職於蘇州大學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政策、資本市場與投資。先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出版《國有商業銀行風險研究》《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等專著、教材多部。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經濟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薛譽華,男,1965年10月生。金融學博士。教授。現供職於蘇州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貨幣金融理論與政策。獨立及主編出版專著《金融擴張論》《各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體系比較》等著作4部。在《世界經濟》《中國軟科學》《財貿經濟》《國際金融研究》等期刊共發表論文近20篇。獲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3項;獲蘇州市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項。
目錄
前言上篇風波突起全球經濟陷入新危機
第一章暗潮湧動美國經濟面對新現實
第一節美國經濟的考察
一、金融法律環境
二、低利率政策
三、不當的房地產金融政策
四、泡沫化的房地產市場繁榮
第二節次貸與次貸契約
一、次級貸款
二、次貸契約
三、次貸危機
第三節房貸資產證券化
一、資產證券化
二、資產證券化形式
三、房貸支持證券
四、信用違約掉期
五、缺失的金融創新監管
第二章風波乍起日益高漲的金融風險
第一節新世紀和貝爾斯登瓦解
一、新世紀倒閉
二、貝爾斯登瓦解
第二節兩房國有和兄弟破產
一、兩房國有化經歷
二、雷曼兄弟破產保護
第三節美林與AIG難逃厄運
一、美林證券終被收購
二、AIG難逃被接管命運
第四節高盛和摩根被迫轉型
一、高盛集團轉型
二、摩根集團轉型
第五節花旗集團的資產剝離
一、卓越的金融服務公司
二、危機中的花旗集團
三、花旗剝離不良資產
四、花旗的後危機時代
第三章驚濤駭浪險象環生的金融市場
第一節危機全面影響美國經濟
一、次貸危機襲擊美國股市
二、次貸危機波及實體經濟
三、次貸危機產生溢出效應
第二節危機蔓延歐洲各國經濟
一、金融業受到全面影響
二、英國北岩銀行受擠兌
三、冰島陷入“國家破產”
第三節亞洲經濟深受沉重打擊
一、日本經濟受損嚴重
二、韓國再被爆面臨破產
三、飽受衝擊的其他國家
中篇笆促應戰各國政府全面新干預
第四章全力拯救美國力保市場穩定
第一節美國經濟拯救方案回顧
一、倉促應戰全力挽救
二、金融救援計畫
三、經濟刺激計畫
第二節金融救助計畫思考
一、深不可測的問題資產
二、救助成本能否收回
三、救助資金由誰負擔
四、救助計畫被迫轉向
第五章齊心協力全球共同應對災難
第一節歐洲各國走向協調
一、各自為政各國紛紛注資
二、協調統一政策聯動
三、救助效率低下政策變保守
第二節亞洲各國各自為戰
一、日本救市方案頻出
二、韓國政府全力應對
下篇全面反思金融危機引發新思考
第六章禍起蕭牆華爾街模式孕育風險
第一節華爾街曾經的輝煌
一、早期的華爾街
二、成長期的華爾街
三、成熟期的華爾街
四、今日的華爾街
第二節華爾街模式的特徵
一、獨立投行占據主流
二、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三、雙重多頭監管模式
四、全球金融與市場聯動
第三節華爾街模式的缺陷
一、投行大量涉足資金交易
二、富有想像力的衍生工具
三、過於依賴市場自律監管
四、失靈的美國式公司治理
第四節華爾街模式的重塑
一、創建全新的金融監管
二、重塑管理層道德底線
三、必須改進的金融技術
四、注重金融生態與民主
第七章奮不顧身各國政策不計後果
第一節政策特徵和政策效果
一、各國救助政策的特徵
二、各國救市政策的效果
三、救市的長期可能效果
第二節短期政策重點的反思
一、直接注資政策反思
二、國有化政策的反思
三、直接投資政策反思
第三節長期注重穩定與監管
一、維護金融系統穩定
二、加強金融監管效率
第八章快速傳遞金融全球化雙刃劍
第一節金融全球化的推崇
一、金融全球化的含義
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
三、金融全球化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金融全球化的本質
一、金融全球化的表象動因
二、金融全球化的根本動因
三、金融全球化的實質
第三節金融全球化的效應
一、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二、對已開發國家的影響
三、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四、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第四節金融全球化的批評
一、金融全球化的內在缺陷
二、構建全球金融穩定體系
第九章推波助瀾經濟全球化冷思考
第一節經濟全球化的推崇
一、經濟全球化浪潮
二、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形式
三、經濟全球化的新特徵
第二節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一、經濟全球化的動因
二、經濟全球化的本質
第三節經濟全球化的效應
一、對已開發國家的影響
二、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第四節經濟全球化的批評
一、反全球化運動
二、經濟全球化的悖論
第十章推崇穩定中國經濟穩中取勝
第一節中國經濟面臨的壓力
一、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
二、對中國經濟的間接影響
三、中國存在次貸危機壓力
四、強化我國金融監管的思考
第二節中國政府巨觀政策內容
一、反應快捷多管齊下
二、擴大內需促進經濟
三、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
四、及時調整貨幣政策
五、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第三節中國政府政策重點與解析
一、力保中國金融穩定
二、穩定中國經濟運行
三、促進行業穩定發展
四、促進行業併購與重組
第四節提升政策效應的策略思考
一、避免盲目搶資金搶項目
二、力爭項目規劃論證充分
三、保證政府資金高效運行
四、保證政府投入落實到位
前言
由2007年夏季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已經經歷了兩年左右的時間,這兩年全球經濟金融形勢每況愈下。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在驚恐中艱難煎熬,苦苦期盼危機的終結。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無法看到危機的終結。此次危機從2007年開始在美國引爆,迅速影響歐美金融機構,進而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直接將全球經濟引入危機的深淵,金融危機已經演繹成為一場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導致股票市場慘跌、實體經濟前景暗淡和投資者信心受挫,2008年10月15日,美股創下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標準普爾指數跌至907.84點,跌幅9.03%;道瓊斯指數收盤跌至8577.91點,跌幅7.87%。2009年2月23日紐約股市再次創下1987年以來新低,標準普爾指數收於743.33點,跌幅3.47%;道瓊斯指數收於7114.78點,跌幅3.41%。
期間,各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紛紛拿出種種不同招數應急處置金融危機。從向金融業直接注資,到收購股權,甚至實行直接的國有化政策。美國的危機挽救政策可謂是其中的典型:第一階段,無序的應急作戰,政府如同消防隊;第二階段,布希政府的7000億美元“金融救援計畫”,救市政策逐漸系統明晰;第三階段,歐巴馬政府簽署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使之成為美國政府干預經濟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其他各國政府也逐漸從倉促應戰到系統作戰、全線出擊,但是效果如何?能否引領全球經濟走出困局,目前尚未定論。
精彩書摘
上篇風波突起全球經濟陷入新危機第二章風波乍起日益高漲的金融風險
第一節新世紀和貝爾斯登瓦解
美國金融危機最初的表現是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出現支付危機.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形勢逆轉,住房信貸市場潛在的風險開始逐漸表現出來。2007年最初的幾個月,就已經有約20家貸款機構和抵押貸款經紀公司破產。
一、新世紀倒閉
新世紀金融公司(NewCenturyFinancialCorporation)是美國一家知名的貸款公司,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成立於1995年,創始人是EdwardGotschal、BradMorrice和RobertK.Cole,他們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共同服務於一家貸款發放公司。1995年他們獲得了大約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開辦了自己的公司。1997年該公司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發放次級抵押貸款,全職員工曾有7千多人,曾是全美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提供商。
新世紀金融公司上市後,在1998年成功的逃避了當時出現的次級貸款風險。由於美國的大銀行一般不發放住房抵押貸款,所以此類業務大多由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承接,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的次級抵押貸款行業洗牌中立住陣腳後,在全美房價上揚的推動下,公司業務蒸蒸日上。
在隨後的幾年間,美國房地產市場發展迅猛。繁榮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刺激了抵押貸款機構超常規發展的欲望,新世紀金融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收穫頗豐。其執行者認為,股票市場已經低估了他們的股票,之後他們夥同其他幾家次級貸款公司將自己的公司變成了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類公司,希望能夠用較高的分紅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然而這種轉變並沒有帶來多大的效用,REITS的公司結構也使該公司更難將收益存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在美國房地產泡沫時期,像很多競爭對手一樣,新世紀金融放鬆了對貸款標準的要求,以保持貸款流量,為日後危機埋下了隱患。
自2005年底,隨著利率不斷上升,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降溫,房價逐步走低,違約還款現象大量出現,次級住房抵押貸款行業受到了沉重打擊,很多貸款機構壞賬纏身。進入到2007年,按照以往慣例,春季本應美國樓市旺季,全年住宅成交超過半數是在春季完成,但2007年房屋銷量令人大失所望。美國商務部2007年2月發表的數據顯示,新屋銷售量遠低於上月,銷量下降的速度達過去13年之最;在空房積壓下,新建房屋總數下降17%;新屋價格平均下降2.1%。據按揭銀行家協會資料,拖欠供款60天的次級貸款或房屋正遭收回的數字,2005年5月約為5.4%,但到了2006年12月31日升至10%。
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把次級抵押貸款公司一步步推向深淵,已經貸出的很多房產抵押貸款根本無法歸還。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率逐漸上升,住房抵押貸款機構股票價格大幅下降。2007年3月,美國國會就次級抵押貸款問題舉行聽證會,確認次級抵押貸款餘額高達1.3萬億美元,次級貸款採用特殊的還款方式,當時已經進入高額還款時期,預計大約有100萬戶美國家庭可能無法歸還貸款。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06年第四季度美國次級抵押貸款的違約率已經達到了4年來的最高水平。美國相繼已有30多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暫停營業,沒有停業的也大都遭受重創。而根據美聯儲官員預測,如果這種不景氣持續下去,還可能導致100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關閉。自2006年11月份以來有4家機構已經破產,包括加州Ownit抵押貸款解決方案公司、康乃狄克州的美國抵押貸款網路公司、加州的ResMae抵押貸款公司等。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世紀金融公司於2007年3月透露其經營的次級抵押貸款壞賬問題嚴重。在其申請破產保護前,幾家貸款機構迫使該公司買回幾十億美元的壞賬。新世紀金融的債權人包括多家為其抵押貸款提供融資的華爾街公司,最大的一家是高盛集團屬下的高盛抵押貸款公司,還包括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貸集團。大型金融公司曾向新世紀金融這類機構提供資金,試圖建立穩定的貸款流量,好進一步將貸款打包、以抵押支持債券的形式出售。但在美國住房貸款違約問題遍及全國後,即使這些大型金融機構也不得不減少對這些貸款機構的貸款。3月12日新世紀金融公司公開表示,公司已經不具備向債權人支付現金的能力,所有貸款銀行也都停止對其融資,公司面臨著隨時可能需要清償的84億美元貸款。2007年3月13日新世紀金融公司被紐約證交所終止交易,其十幾億美元的市值迅速蒸發。2007年4月2日,飽受信貸記錄差的貸款人違約率上升打擊的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這是美國房市降溫以來最大的一起次抵押貸款機構倒閉案。當天紐約當地時間下午15時59分,新世紀金融公司在場外交易市場的股價下跌14%至9.15美元。2004年12月該公司市值超過35億美元,至停牌時,公司股價已經跌去了97%。4月27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對新世紀金融公司股票實行摘牌處理。新世紀金融公司的轟然倒閉,揭開了2007年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的序幕。
二、貝爾斯登瓦解
1. 貝爾斯登的前世
貝爾斯登公司(BearStearnsCos.)成立於1923年,總部位於紐約,是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是全球500強企業之一,公司主要業務涵蓋股票和債券、固定收益、投資銀行業務、全球清算服務、資產管理以及個人銀行服務。在全球擁有約14500名員工。
貝爾斯登2005年第一財政季度盈利增長5%,主要是債券、結算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增長帶動。在2005年2月2813結束的第一財季,貝爾斯登有盈利3億7900萬美元,每股盈利由上年度同期的2.57美元上升至2.64美元,高於市場平均預測的2.36美元。營業收入上升6.5%,升至18億4000萬美元。其中,結算業務收入增加20%,財富管理業務收入增加11%。
貝爾斯登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抵押擔保證券業務,並一度成為其主要業務之一。早在2003年,貝爾斯登就因占領抵押擔保證券業務的主要市場,稅前利潤超過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成為全球盈利最高的投資銀行,這也使得自2003-2007年來該投行在同行中的排名一直非常靠前。
2. 次貸危機中的貝爾斯登
貝爾斯登股價在2007年1月曾高達170美元。但是隨後,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貝爾斯登不斷發布預警信息。6月1413,貝爾斯登發布季報,稱受抵押貸款市場疲軟影響,公司季度盈利比上年同期下跌10%。8月11日,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隻投資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的基金倒閉,投資人總共損失逾15億美元。8月513,貝爾斯登公司聯席總裁兼聯席營運長沃倫.斯佩克特宣布辭職,艾倫?施瓦茨成為公司唯一總裁。9月20日,貝爾斯登宣布季度盈利大跌68%。5月底至8月底間,公司賬面資產縮水達t.20億美元。12月20日,貝爾斯登宣布19億美元資產減記。
到了2008年,這種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1月7日,貝爾斯登公司執行長凱恩迫於壓力宣布離職,施瓦茨接任該職。3月12日,施瓦茨在美國C3qBC電視台發表講話安撫投資者情緒,稱公司流動性充足,並預計公司將在第一財季實現盈利。3月14日,美聯儲決定通過摩根大通公司向貝爾斯登提供應急資金,以緩解該公司的流動性短缺危機。這是自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以來,美聯儲首次向非商業銀行提供應急資金。3月16日,摩根大通集團宣布,擬以每股2美元的價格,換股收購貝爾斯登。根據雙方的最初協定,摩根大通將以0.05473股公司普通股票換購1股貝爾斯登公司股票。以當時交易價格計算,收購價格折合每股2美元,成交金額2.36億美元。而根據3月24日達成的新協定,摩根大通同意將換股比例從0.05473:l提高到0.21753:1。以20日收盤價計算,貝爾斯登的收購價格折合每股10美元,成交金額為11.9億美元。該交易實時生效,摩根大通為貝爾斯登及其子公司的交易義務提供擔保,並對其運營進行監管。
3.市場恐慌讓貝爾斯登轟然倒塌
貝爾斯登倒塌可以分為以下兩個過程。其一是,作為美國債券市場上最大的承銷商和衍生品發行商,貝爾斯登在房貸抵押債務和衍生品市場投資過大,房地產市場的下滑使其遭受嚴重損失;其二是,貝爾斯登債務的槓桿比率太高,在次貸危機中資產大幅縮水之後,客戶又大量撤出資金,貝爾斯登就像商業銀行一樣被“擠兌”致癱。
貝爾斯登旗下擁有多支投資基金,其投資者包括高盛、美林、雷曼兄弟、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和美洲銀行等華爾街上最主要的銀行和投行。導致貝爾斯登陷入困境的是它旗下的兩支對沖基金,一支是貝爾斯登基金,另外一支則是成立剛10個月的高級信貸策略槓桿基金。這兩家基金的虧損都發生在美國抵押擔保證券市場(CDO)上。該市場創立於1987年,市場交易的證券風險和收益都很高。從本質上講,該市場交易的是一種組合債券,是次級貸款和槓桿收購領域至關重要的融資工具。由於其高收益率,大量對沖基金甚至退休基金都介入這一市場,其市場交易規模在2006年達到5030億美元。然而,隨著美國次級貸款市場危機波及擔保債務證券市場,大量投資者因抽身不及蒙受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