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王粲登樓》,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是鄭光祖根據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登樓賦》,及《三國志·王粲傳》敷衍而成的。劇情
主要寫王粲家貧學富,恃才驕傲,不肯屈居人下。先父在時,曾與當朝丞相蔡邕指腹為婚。王粲進京拜見岳父大人時,蔡邕為要挫挫他“矜驕傲慢”的銳氣,故意輕慢了他。王粲憤而不辭而別。蔡邕使曹植暗中資助,讓王粲投奔荊州劉表,仍不得用。自此,王粲流落荊州,鬱鬱寡歡。登樓吟詠,醉而思鄉。後仍得蔡邕引薦,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經曹植說出蔡邕暗助他的始末後,岳婿二人拋棄前嫌,與其女喜結良緣。
《王粲登樓》的劇情並不複雜,戲劇衝突也不強烈。主要是借歷史上王粲的落魄飄零,懷才不遇,以及進身無門的不幸遭遇,抒發封建時代文人的不平之氣,懷才飄零之感。
此劇曲辭寫得慷慨悲憤。抒寫思鄉之情,窮愁僚倒之慨,都能作到情感真摯,直抒胸臆;有情有景,悲涼慷慨。曾得“摹寫羈懷壯志,語多慷慨,而氣亦爽烈”的好評。(見何良俊《曲論》)
淵源
【王粲登樓】
《文選·王粲〈登樓賦〉》唐李善註:“盛弘之《荊州記》: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
唐劉良註:“仲宣避難荊州,依劉表,遂登江陵城樓,因懷舊而有此作,述其進退危懼之狀。”後詩詞中常以“王粲登樓”喻士不得志而懷故土之思。
唐戴叔倫《贈司空拾遺》:“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不賒。”
宋周密《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故園山川,故國心眼,還似王粲登樓。”
另參見器用部·宮室“王粲樓”、人事部·情感“王粲望”。
作者
鄭光祖一生從事於雜劇的創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貢獻於這一民間藝術,在當時的藝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伶人都尊稱他為鄭老先生,他的作品通過眾多伶人的傳播,在民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與蘇杭一帶的伶人有著緊密的聯繫,他死後,就是由伶火火葬於杭州的靈隱寺中的。
周德清《中原音韻》中舉“六字三韻”例和“定格”範例時都引用過他的曲文,稱讚說:“美哉,德輝之才,名不虛傳”。鍾嗣成說他“乾坤膏馥潤肌膚,錦繡文章滿肺腑,筆端寫出驚人句,解翻騰,今是古,詞壇老將伏輸。”(《錄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為元曲四大家之首。王國維則說他“清麗芊綿,自成馨逸”,與關、馬、白“均不失為第一流”(《宋元戲曲史》)。他們都是從鄭光祖作品的語言角度來評論的,難免有失偏之處。其實以鄭光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生活氣息來說,同關漢卿、王實甫作品相比,都較遜色。藝術上也有過於雕琢的弊病。
除了雜劇外,鄭光祖還寫過一些曲詞,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數二曲。這些散曲的內容,包括對陶淵明的歌頌,即景抒懷,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繪。無論寫景抒情,都是清新流暢,婉轉嫵媚,在文學藝術的研究上有很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