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羅帶惹香》

《酒泉子·羅帶惹香》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一首寫離情的詞。全詞雙片四十一字,上片寫羅帶、紅豆、金鏤等與主人公有關之物,睹物思人,表現主人公的悽苦之情。下片寫雙燕、綠楊、芳草、柳花等於節候變化有關之景,觸景生情,反襯主人公孤獨與悲傷的心境。

作品原文

酒泉子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①。淚痕新,金縷舊②,斷離腸。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綠楊濃③,芳草歇④,柳花狂⑤。

作品注釋

①“羅帶”二句:謂帶香的羅帶上還繫著相別時所贈的紅豆。羅帶:古時婦女束腰的絲織帶。惹:引,這裡有帶來之意。紅豆:即相思子。《古今詩話》:“相思子圓而紅。昔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又,湯本無“紅”字。

②金縷:金絲。此指衣服上的金絲繡紋。

③楊:《花間集》作“陰”。

④歇:散發。顏延年《和謝靈運》:“芳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另解:歇,深邃,形容幽深的草叢。又解:歇,泄也,謂氣泄無餘也,即芳草長勢極盛,已停止生長。

⑤柳:湯本作“枕”,誤。

作品譯文

羅帶帶來芳香,還繫著分別時送我的相思豆。

金絲線早已磨舊而淚痕總是新的,再難接續,那斷腸般的離愁。

一對對嬌燕,呢喃親語在梁間檐頭,恰似去年我們歡愛的時候。

春色更加濃綠,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飛舞的柳絮伴隨著我的愁緒。

詞牌格律

詞牌說明

《酒泉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高平調”。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全闋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據《詞律》載,《酒泉子》有四十字至四十五字,及四十九字、五十二字諸體。溫詞此調四首,前三者皆為四十字,此首四十一字,體有不同。

格律對照

(上片)羅帶惹香,平仄仄平(韻),

猶系別時紅豆。平仄仄平平仄(韻)。

淚痕新,金縷舊,仄平平,平仄仄(韻),

斷離腸。仄平平(韻)。

(下片)一雙嬌燕語雕梁,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還是去年時節。平仄仄平平仄(韻)。

綠陰濃,芳草歇,仄平平,平仄仄(韻),

柳花狂。仄平平(韻)。

作品評析

這首詞寫別情,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寫得清新可喜,文意流暢。上片直吐衷腸。首二句寫別後余香猶在,紅豆長系,以表不忘。“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羅帶引來芳香,還繫著相別時所贈的紅豆。紅豆:又名相思子,也是象徵愛情的信物。末三句寫相思之情,“淚痕新”寫別情深切,“金縷舊”寫別時長久,“斷離腸”寫相思痛苦。淚痕日日流,所以“新”;金縷花飾已無心收拾,所以“舊”;離別之情痛苦,所以斷。下片寫眼前景,以景托情。“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既是對往年此時兩情融洽的懷戀,又是眼前景色的實錄,暗喻著自己的孤寂;猶言雙燕呢喃依舊,而人卻天各一方。結尾三句“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是暮春的景象,將別恨寄寓在這“草歇花狂”中,言雖盡而意無窮。全詞正如《栩莊漫記》所說:“離情別恨,觸緒紛來。”此詞具有詞旨哀怨,色澤朦朧,語言精妙,意境深沉的特點。“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是含有複雜情事的景語,用在全詞的結尾,尤覺雋永。

作者簡介

溫庭筠(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溫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溫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艷。在詞史上,溫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