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票的背後》

《選票的背後》

美國大選是美國政治以至全球政治的一個風向標,不可不關注。本書為觀察這個風向標打開了寬敞的門窗,值得一讀。

基本信息

《選票的背後》選票的背後

作者簡介

王沖,1975年生,先後就讀于山東師範大學英語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國青年報》資深國際事務記者,兼中國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網·中國訪談顧問。工作期間,遊歷過西方諸國,為《鳳凰周刊》、《世界新聞報》、《中國經營報》等多家媒體撰寫特稿、評論數百萬字。2005年,獲得德國國際記者項目獎學金,赴德國主流大報《世界報》進修。2004年,作為唯一一名中國大陸記者,應美國國務院邀請,專程赴美採訪總統大選,行程萬里,跨越美國各州,不僅採訪到當時的民主黨候選人愛德華茲,還採訪到當時的伊利諾州參議員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是第一位採訪歐巴馬的中國記者。2007年,接受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項目(Ⅳ)邀請,再度赴美考察,廣泛接觸了包括賴斯、伍德沃德在內的政界、媒體界人士。

內容簡介

本書以2008年美國大選為切入點,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美國人的性格和價值觀,美國的地理、媒體、宗教、政黨和金錢政治,並結台歷史上大選的具體案例和親自採訪2008年大選的初選以及兩大候選人的經歷。剖析了上述因素是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從而改變美國歷史進程的,是一部引人入勝的美國政治文化全景圖。

圖書目錄

性格即命運

這是一本關於美國大選的書。按照學術上的規範,應該有條有理地介紹美國的選舉歷史、選舉制度、選舉程式、黨派之爭等,然後旁徵博引,用充足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理論的正確性。然而,我想特別說明的是,這不是學術著作,我也無意被學術書籍的條條框框困住手腳。寫書,就是通過飄著墨香的白紙黑字和讀者交流自己的思想。是的,是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滔滔不絕的布道。

美國人的性格與大選

馬刺隊是世界冠軍

“老子天下第一”

上帝也是有用的(1)上帝也是有用的(2)

不能做失敗者(1)不能做失敗者(2)

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1)照相時不喊CHEESE喊MONEY(2)

搶銀行的人都是自己想去搶(1)搶銀行的人都是自己想去搶(2)

投共和黨的票,讓民主黨去說廢話吧(1)投共和黨的票,讓民主黨去說廢話吧(2)

媒體與大選

在美國國務院開會的這些人,無疑是各國媒體的精英分子,所在的媒體也是各國的主流媒體,不然,美國人不會耗巨資把他們請來。很不好意思,說這句話我也順便誇了自己,誇了我所在的《中國青年報》,如果謙虛一下,可以說,除了我本人一介布衣外,其他各色人等均為國內媒體的精英人士。

為什麼伍德沃德如此受尊重(1)為什麼伍德沃德如此受尊重(2)

《洛杉磯時報》力挺尼克森(1)《洛杉磯時報》力挺尼克森(2)

殺死安德·魯傑克遜之妻(1)殺死安德·魯傑克遜之妻(2)

蔣介石押錯了寶(1)蔣介石押錯了寶(2)

既然不能美化自己,那就醜化對方(1)既然不能美化自己,那就醜化對方(2)

社論有立場,報導需中立

變革者亮劍

“入主白宮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將現在把持華盛頓的政客趕出去。”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以改革的姿態一登場便博得滿堂喝彩。2008年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在愛荷華州拉開大幕,歐巴馬一路領先,在該州取勝。《華盛頓郵報》隨即發表評論文章稱,初選結果意味著變革已經開始。

2008美國大選黨內初選風雲錄(1)2008美國大選黨內初選風雲錄(2)

希拉蕊雖敗猶榮

欲當美國總統需先過“醫改”關(1)欲當美國總統需先過“醫改”關(2)

欲當美國總統需先過“醫改”關(3)欲當美國總統需先過“醫改”關(4)

歐巴馬vs麥凱恩

美國兩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與麥凱恩好惡大不同,他們兩人種族背景互異、年代有別,連運動偏好與食物品味都不一樣。歐巴馬喜歡打籃球或煮些紅番椒吃,麥凱恩則偏好吃烤肉、看拳擊賽,兩人都沒有前總統柯林頓會吹薩克斯風那樣的特殊才藝。歐巴馬從小熱衷的是籃球。父親在歐巴馬兩歲時離開肯亞家鄉,他8歲時才再次見面,當時老歐巴馬帶了個亮橘色的籃球送給兒子。打籃球能讓這位46歲的歐巴馬放鬆心情。

歐巴馬、麥凱恩決戰2008

我將改變歷史的進程

讓我們一起見證歷史吧

你是我見的第一個中國記者(1)你是我見的第一個中國記者(2)

老祖母遙望美利堅(1)老祖母遙望美利堅(2)老祖母遙望美利堅(3)

把中國視為挑戰

別墅邀記者,親手烤豬排

麥凱恩越南戰場顯威名

2000年輸給布希,八年後捲土重來

身體離開越南,腦子猶在戰場

擔心中國崛起,支持日本入常

序言

2004年9月18日,北京迎來一個藍天上飄著白雲的日子,上午10點,我拉著行李箱,準備打車去機場,開始我的採訪美國大選之旅。
去美國採訪大選的旅途中,見到歐巴馬是我最激動的時刻,儘管他當時連參議員都不是,但他激昂演說的場景至今還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採訪歐巴馬後我寫的《他可能成為第一位黑人總統》的文章,是我從業以來第一次如此詳細地對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的一個“特寫”。
那時如此激動,是因為感受到“領導貼近民眾”的真實場面,那遠比在辦公室採訪布希來得更直接、更具真實性。那不是官方組織的採訪.而是我自發決定去的;在那裡,接受採訪的人更多的是把我當成一個當地人,而不是來自國外的記者。
2008年,歐巴馬初選獲勝後,我試著給他寫信,歐巴馬欣然回信,告訴我,“讓我們共同見證歷史”。
除了那一刻,還有幾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在芝加哥,我的採訪對象是某工會組織芝加哥市的負責人。對不起,他具體是哪個工會的,我忘了,他的名字我也忘了,只留下了他的一張照片和一句令我難忘的話。我在聽他介紹情況後,向他問了一個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你說自己一直為工人做事,維護工人的利益。那么,有錢有勢的資本家對你進行賄賂,你怎么辦?”
他聽到這個問題先是一愣,然後和我說:“這個很簡單,如果我不為工人辦事,明年,他們就不選我了。”文摘

文摘

凡事無絕對
--天主教徒破例,魔門教徒試水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總有例外發生。
在基督教新教徒占統治地位的美國,約翰·甘迺迪總統是一個例外。他19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總統。甘迺迪是天主教徒,從廣義上說,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新教屬同一宗教,因此,甘迺迪雖不是“WASP”,卻也酷似“WASP”。儘管如此,甘迺迪競選時,他的羅馬天主教信仰還是不斷受到攻擊。許多人認為,在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教會的虔誠之間,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衝突。
對此,甘迺迪沒有百般掩飾,而是直面問題。美國總統演講撰稿人克里恩·馬修斯在暢銷書《硬球》中總結道,甘迺迪的策略是不斷提到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又反覆強調在美國“沒有任何天主教的高級教士會在這個國度里對總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而且利用美國公眾對自由的偏愛,強調“宗教自由是如此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至於針對某一教會的任何一個惡意舉動,都會被看作是針對所有人的惡意舉動”。同時,他又一再保證,一旦他感到自己的宗教信仰與整個國家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將毫不猶豫地辭去總統一職。
2004年大選時,民主黨的約翰·克里就沒有甘迺迪這種手腕了。這位辯才雖然能說會道,但在自己的宗教信仰方面卻遮遮掩掩,至少沒有和布希一樣反覆強調。布希說,信仰在他的生活中相當重要:對他而言,信仰是非常個人的事,他常為家人和美國的部隊禱告,也常祈求力量與智慧。由於這種信仰策略,使得他不費任何氣力就獲得了猶他、愛達荷、田納西、密蘇里等幾個宗教大州的支持,在失掉原本有望信手擒來的加州27張可觀選票後依然能穩坐總統寶座。在這方面,克里就遠不如布希。雖然他也同布希一樣表演性地參加教堂禮拜活動,也在辯論中表示尊重信仰,但他並未像布希那樣表演得那么頻繁,語言運用也不是那么堅決,他的天主教背景更是一大劣勢。結果,克里是天主教徒,與信仰基督新教的布希相爭應該沾點兒本人所屬教派的“光”,可事實並非如此。布希除贏得基督新教徒59%的選民支持外,還獲得天主教徒52%的支持,而克里只得到天主教徒47%和基督新教徒40%的選票。
2008年總統大選的黨內初選階段,可以說是少數派“亮劍”,民主黨這邊希拉蕊代表半邊天,歐巴馬代表黑人拼得你死我活,可共和黨這邊卻形勢明朗,約翰·麥凱恩早早的擊敗黨內對手,虛位以待。敗在麥凱恩手下的,就有一位摩門教徒,典型的少數派,出於外界壓力和渺茫的獲勝希望,他提前退出競爭。

後記

寫書是件快樂的事情,儘管這個過程肩膀會疼、眼睛會酸,但最後一個句號落下的那一刻,除了快樂、激動,更多的是感激之情。
感謝當代中國出版社經驗豐富的責任編輯陳立旭先生,他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修改建議,令本書增色不少。當然,如果不是鄭挺穎牽線搭橋、朱家雄代為奔走,此書的出版肯定還要多些波折。
在尋求出版的過程中,閻昕霞、陳小茹、吳勁松、許鑫、白小薇、沈中明、李銳,都提供了幫助,請允許我藉此機會向他們說聲謝謝。
感謝我所服務的《中國青年報》,這是個催人奮進的集體。感謝把我招進報社的梁平老師,是她指導我從一個學生成為記者、編輯;感謝國際部主任陳為民老師,他的豁達、寬容給了我個人發展的空間;感謝國際部副主任高鑫誠,他和我亦師亦友,他對文字的雕琢是我難以企及的;感謝我的同事石洪濤,我懷念我們一起做新聞的那段日子,也感念他的鼓勵和支持。同時,感謝報社所有幫助過我的領導、同事,特別是曾“共患難”的原副總編輯樊永生。
尤其需要感謝的是徐冰川,她提供了一處供我潛心寫作的場所,累了可以賞花品茶,也可葡萄架下聽雨聲,邱永崢當然不能忘記,他的鼓勵和敦促一直是我寫作的動力。
我還要特別感謝一個人,從2000年相識以來,她給我提供了許多工作上的幫助。她是熊昱彤,在美國駐華使館新聞文化處工作,她的鼓勵和關注讓我有了更多的工作激情。
還有一個人需要特别致謝,那就是曹守忠醫生。我們是多年好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