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刊名:農村建設
主辦:中共四川省委農辦
周期: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語種:中文
創刊年:1990
民國期刊
從《農村建設》創刊號說起
以《農村建設》為刊名的期刊,民國期刊聯合目錄上可以查到兩種,一種是創刊於1938年9月,由太原晉綏農村建設協進會編輯出版的《農村建設》月刊,抗戰期間遷往重慶,改為雙月刊,存世較多;另一種是創刊於1943年1月1日,由南京農村建設月刊社編輯出版的《農村建設》月刊。後者在聯合目錄中註明只有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有藏,這可以說明此刊的珍稀程度,卻並不能說我藏有的相對北圖來說是無獨有偶,值得驚喜萬分。聯合目錄的著錄只能作為一項參考,各大圖書館缺藏,或許某小圖書館有藏,甚至某古舊書店“倉庫”有藏……,萬人如海一身藏,正自難說。就拿郭沫若的詩集《女神》初版來說,某藏書家言存世只有三本,而十數年前,我就見過存世的第四本,靜靜地躺在蘇州古舊書店的櫥窗里,因為不愜其人品行事,隨便翻翻就棄之如敝屣了。世上的事,大抵如此,趙元任說:“言有易,言無難”,豈可不慎乎?
《農村建設》創刊於汪偽政府後期,是有汪偽政府背景的雜誌之一,刊名由大漢奸褚民誼題寫,職此之故,此刊大抵尚無人提及。褚民誼其人因是汪精衛的親戚,得以在政壇上風雲一時,如果不因人而廢其言行,那么他不遺餘力地提倡武術、風箏等文體活動,還是對國人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值得後人紀念。他對於中國國民性的思考,也有著一定的見地,只要讀過他的文章,也會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中國歷來以農業立國,農村的建設就整個國民經濟來說,尤顯得至關重要。因此,即使是漢奸政府,考慮到它的國民經濟、全民的生活福利諸方面,也都能認識到“建設農村為建設國家之基礎,復興農村為復興中華之先聲”(發刊詞),這也是在當時這種環境與條件下,創刊《農村建設》的意義所在。
《農村建設》的創刊與中國農村建設協會有關,更與廖家楠其人的努力分不開,他其實是《農村建設》的主編,不過並不署名罷了。廖家楠戰前曾任省立蘇州農業學校校長,致力於蘇南農村基層的革新改造,是蘇州善人橋新村的“總設計師”。善人橋新村由蘇州士紳張一麟、李根源牽頭,廖家楠負總責,一度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改革嘗試。抗戰前夕,廖家楠上調南京,成為中國農村建設協會理事長(褚民誼任名譽理事長),在時代潮流的裹挾下,他作為一個農業專家苟全性命於亂世,要作的就是儘自己“本位的責任”而已,所以雖然可以說是一個文化漢奸,但如果科學無國界的話,他其實一直在從事著農業科技的普及與推廣工作。
創刊號《農村建設》還有梅思平、李士群的題詞,刊物所收文章除了農林畜牧方面的論文外,還有極少的幾篇回憶性文字,如三十年代經常在《論語》半月刊寫幽默文字的何芳洲,這時的身份是農村建設協會的理事,寫出來的文章帶有文藝氣息,比較雋永。《農村建設》出至1944年3月,第2卷第三期結束,由於經費緊張,自第2、3期合刊起就不再對基本會員贈閱,都改成六折優惠訂閱,總第三期更是4、5、6三個月的合刊,除了經費緊張外,恐怕還與紙張緊缺和屬於同人刊物有關。總第三期的《編後》是王浩寫於編輯室,這位王浩大約是《農村建設》的責任編輯,與西南聯大出身的大名鼎鼎的王浩恐怕不是一個人。
淪陷時期的刊物,近來已引起藏家的關注與追捧,但主要還局限於文藝刊物、社會科學刊物和綜合類刊物,自然科學刊物則知音稀少,問者寥寥。《農村建設》月刊作為歷史陳跡,音塵已杳,對那些當事人來說,可能不堪回首,但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在一個大動亂時代,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為了謀生,真誠地夢想著農業的發展,寫著自然科學論文,他們所能做的也不過是儘自己“本位的責任”,如此而已。
黃惲附記:近來看到一本紀念農專百年的專刊,看到上面有廖家楠的頭像,與後來其他幾任的校長放在一起,這是令人欣喜的,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只是我想,如果他們知道廖家楠在抗戰時期有這么一個污點,是不是還願意把自己的頭像與廖放在一起。
經濟管理類期刊匯總
經濟管理類期刊是研究巨觀、微觀經濟理論、交流經濟管理的經驗,介紹經濟管理科學知識,報導國外經濟發展動態。按卷與期和(或)年與期的順序編號,意欲長期印行下去的連續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