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三江源是指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青海南部地區的長江、瀾滄江和黃河這三條大河的源頭。這三條大河,尤其是長江、黃河,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歲月中,在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條河流都無法比擬的。它們共同孕育、繁榮了我們中華各民族,形成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並且推動這一民族的文明從古延續至今。而瀾滄江,作為國際河流,它從我國青藏高原發源後流經東南亞五國,成為這一地區繁榮富饒的源泉。
內容提要
神秘、神奇的青藏高原;
祥瑞、豐沃的江河之源;
漫長、艱辛的探源之路。
本書詳述了21世紀中國一支科考隊同時對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進行考察的艱辛途程,回溯了古今中外對三大江河源頭的執著探索,以及當代人對源頭的爭辯;書中還描寫了沿江的風物人情,表達了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深慮,集科學、求證、探究、觀物和作者體驗於一體,是我們了解青藏高原和江河之源的最權威的科普讀物。
作者簡介
陳維達,1958年3月生,回族,鄭州人,祖籍河南輝縣。1975年下鄉,1976年參加治河工作,1982年考入河南大學,畢業後到黃河水利委員會工作,從事教育、宣傳、行政管理等工作,現任黃河水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黃河水利作家協會副主席、黃河水利攝影家協會理事等職。熱愛黃河、熱愛探險,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波光瀲灩的時光。
文摘
在薩呼騰鎮經過短暫的休息和形勢分析後,考察隊擬將考察扎曲源頭與長江南源的當曲源頭放在一個單元里完成,這兩者都在雜多縣境內。從扎納曲的上游翻過分水嶺,就是長江南源的當曲。也就是說,在改變的行程計畫中,將以地理位置為板塊而不是以河流為板塊進行考察,這樣可以節約路程與時間。“全世界兩條大河發源於一個縣的,也只有雜多了!”劉少創這樣評論。
本次考察由於出發時間太晚,三條大河,用45天時間,平均每條大河只有15天的時間,而每條大河都有若干個大的支流,加之道路艱辛、海拔超高,冬季逼近,過了10月1日,大雪封山的日子很快就會來臨。因此,此次考察,能否在計畫時間內如期保質完成,是很難預料的。
9月10日,冒著雨雪,隊伍開始向扎曲北支扎阿曲前進。出縣城西行約9公里,過瀾滄江扎青大橋後就開始向西北方向翻山。這座山奇高,車隊好似在半斜的牆壁上攀爬,每一道彎幾乎都是180度的陡彎,司機師傅通常形容這叫“胳膊肘彎”。翻過一座高峰再下到一道河谷,衝過一條流速湍急的小河,再爬另一座山峰,如此往復。我們在群山與河谷相間中行走,似乎是走不完的路。一上午過去了,遠處的雪峰連綿不斷,金字塔式的最高峰好像永遠就在我們左前方。那些位於中央的山脈,應該就是扎阿曲和扎納曲的分水嶺。路上時雨時晴。
今天的路程據說就百十公里。但是我們卻走了整整一天,而且越是怕什麼就越來什麼——拉後勤給養的大卡車從西寧出來沒多久,就因為風扇皮帶壞了而開鍋,昨天是前輪胎爆了,今天在半山腰上,突然又霧氣升騰。我們的車緊跟在其後,薛師傅看到後,大叫一聲:“壞了!開鍋了!”經檢查,是汽車的冷卻風扇壞了。風來了,陰雲從山頭由西向東像野馬群似地撲過來,天地之間立刻一片陰黑。
這輛車上裝的都是後勤食品等物資,不能就這樣留在半路上。在風雨中,大家緊張地把晚上吃的食品、還有帳篷等急需物品卸下來。壞車暫時就扔在半山腰,等待後方送來配件修理。隊長派了竇超和另一位同志留守,給了他們帳篷和乾糧,大隊伍則不敢停留,抓緊前進。我擔心地問:“夜間他們睡哪裡?”
“剛才坡上有一間牧民的房子,他們可能睡在那兒吧。”薛師傅回答道。之後,他大聲對在拋錨車上向我們揮手的留守者喊道:“如果狼來了,就放大嗓門喊我們啊!”竇超撩起雨帽說了一句什麼,大隊汽車的轟鳴掩住了他的聲音。我只看到他露出潔白的牙齒,那從容的笑意里充滿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