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被譽為“中華水塔”。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環境,關係到青海乃至中華民族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就是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多渠道籌集資金,搭建平台,用於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建設,以建立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推動生態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舉世矚目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啟動區,是中國和東南亞的江河之源;數億人口的生命之源;是整個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是我國生態安全螢幕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江源生態保護對國家的發展,民族團結,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三江源的生態保護是我們重要的歷史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籌備過程
2005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實施了《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2010年初省政府成立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籌備領導小組;
2011年下半年又批准《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青海省委、省政府,三江源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民眾已經為保護好三江源生態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卓絕貢獻。
2012年7月修訂和完善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章程,確保了基金會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2年9月完成了基金會依法登記註冊工作,基金會各項法定事項已嚴格按照各項規程全部辦結完備。
正式成立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22日正式掛牌成立,將為三江源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馬福海說,基金會將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基金會法定規範,已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結構和議事規則,並按基金會章程辦事,確保規範運行,管好用好每一筆資金,使之成為三江源國家級生態保護綜合實驗區的有力推動者。
成立大會
2012年10月22日上午,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成立大會在西寧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發來賀信,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強衛,省委副書記、省長駱惠寧共同為基金會揭牌,並為理事會成員頒發證書。省政協主席仁青加,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穆東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王小青,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武玉德出席大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福順致辭,副省長馬順清主持大會。韓啟德在賀信中指出,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崇高事業。長期以來,青海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民眾為保護三江源生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無疑又為這一崇高的事業搭建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保障,意義深遠。衷心希望基金會嚴格按照規範的程式,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積極作為,開拓進取,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特別是要調動起當地農牧民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融資平台、合作平台、創業平台的作用,為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徐福順代表省委省政府對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區生態系統巨觀結構局部改善,水源涵養能力整體提高,草地退化趨勢逐步遏制,森林生態功能增強,水土保持能力提升,生物多樣性增加,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三江源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於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影響,三江源區生態惡化趨勢尚未從根本上得到遏制,生態保護和建設事業任重道遠,需要我們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
徐福順指出,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決策,是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的重大實踐。基金會的成立,標誌著我省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社會化、市場化募集保護與建設資金等方面有了新舉措,邁出了新步伐,對於加快推進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區域發展,努力把三江源區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完成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兩新”目標和“三區建設”戰略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徐福順希望基金會要不斷深化思想認識,更好地肩負起光榮的歷史使命,努力把基金會的工作管理好、作用發揮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不負眾望。同時,基金會要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進一步擴大交流合作,拓寬募集領域,創新募集方式,提高募集成效,建立多渠道、社會化的籌資機制,不斷壯大基金會的發展實力。徐福順要求基金會要不斷強化自身建設,著力提高基金會的管理與服務水平,積極探索社會化運作、項目化管理、品牌化推進模式,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服務平台,不斷開創基金會工作新局面。
會上,省建行當即為基金會交付首筆300萬元捐款。
領導詳解基金會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福海:三江源生態保護任重而道遠,需要所有關注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個整合各方面資源的機制和載體,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是一個應運而生並具有重要意義的有益嘗試。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未來的工作思路:著力在項目策劃上創新,在募集模式上創新,在搭建合作平台上創新,在管理機制上創新,在激發活力上創新,在宣傳呼籲上創新。基金會從成立伊始,就將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遵守基金會的法定規範,建立起科學的內部管理結構和議事規則,嚴格按基金會章程辦事,確保規範運行,管好用好每一筆資金,建立起基金會的良好社會形象,樹立起良好的社會信譽,真正讓基金會成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事業的有力推動者。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姚洪仲:將借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這個契機,努力搭建一個支持生態保護和建設的公開、規範、透明的法定平台,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基礎上按照基金會章程合法運行,為捐贈方提供精細、規範、全面的生態保護捐贈服務。同時,建立良好的信譽也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只有在良好信譽的驅使下,才能把社會各界對生態保護事業的赤誠之心落實在三江源生態保護的長效運作中,為全國同類地區的生態保護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李三旦:為了讓保護三江源生態之路走得更遠,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創建了開放型的公募性基金會,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擴大融資渠道建立了一個重要平台,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去吸引全世界的關注。“作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副理事長,我也將依託這個平台,實現自己保護美好家園的願望。面對未來新的挑戰,如何建立規範的規章制度並認真執行;如何設計一些保護三江源生態的項目並參與實施;如何建立良好的信譽體系並擴大影響……這些都是值得他個人和整個基金會成員深思的問題。這是一條探索中的道路,大家將努力把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當做一個典範,以此來帶動全省生態保護事業的進步。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徐連生: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是三江源地區生態補償政策的一個主要補充,也是探索建立三江源保護和建設募集資金的一個新的舉措和長效機制,為解決當地生態保護和民生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標誌著三江源地區的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不僅在以國家投入為主的生態補償主渠道之外,為其他渠道、其他方式致力於三江源生態保護的資金意願建立了合規的渠道,同時也必將引入新的生態保護模式、產生新的社會管理模式,對新青海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基金會的副理事長,徐連生坦言,將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社會化的要求,按照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章程,全力運行好基金會的各項工作,接受民眾的監督,把基金會辦成一個公開、透明的基金會,辦成民眾放心的基金會。三江源二期工程就要開始了,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力爭讓更多的人來關注三江源,關注三江源地區民眾的生活。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周建新:三江源地區不僅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區。保護好這個地方,注定是重中之重。三江源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又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既有利於保護和改善脆弱的生態環境,也將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民眾生活水平,轉變生產方式,完善社會功能,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將本著“廣泛募集、多方籌措、保護生態、持續發展”的宗旨,著力加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建立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接受國內外熱心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公益事業的組織和個人的捐贈,開展公益活動。他覺得這種為人類共同的家園凝集大愛的舉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誌著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社會化、市場化募集保護與建設資金等方面,有了新的舉措。
責任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福海眾所周知,占有青海省國土面積近55%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名符其實的中華水塔,是中國乃至亞洲、北半球的生態安全螢幕障。保護好三江源的生態,關係到青海和整箇中華民族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意義十分重大。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早在2005年就批准實施了《青海省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去年下半年又批准《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青海省委、省政府,三江源地區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族人民民眾已經為保護好三江源生態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卓絕貢獻。我們深知,三江源生態的保護任重而道遠,需要付出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心和支持,需要全國各省區的支持和參與,需要所有關注三江源生態安全的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個整合各方面資源的機制和載體。因此可以說,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是一個應運而生並具有重要意義的有益嘗試,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廣泛支持進展順利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萬事俱備青海省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生態立省”戰略,加快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步伐的重大舉措,對促進三江源區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具有重大意義。目前基金會已經萬事俱備。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匯報、指導工作。省委書記強衛、省長駱惠寧分別作出重要批示,突出強調大力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0年初省政府成立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籌備領導小組,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福順同志親自掛帥,具體安排部署籌建工作。省發展改革委設立了籌建辦公室,抽調專人具體負責開展各項籌備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籌備過程中省發展改革委、省三江源辦、青海國投等單位聯合民政廳、財政廳、省建設銀行等相關單位開展了專題調研和專項考察,充分吸納了目前國內外各類生態保護基金會好的做法和經驗,並就如何辦好基金會,深入到三江源地區廣泛徵求各級幹部和民眾意見,形成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籌建報告和總體方案。2012年7月修訂和完善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章程,確保了基金會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012年9月完成了基金會依法登記註冊工作,基金會各項法定事項已嚴格按照各項規程全部辦結完備。我們按照工作需要的原則,對理事會和監事會組成人員認真組織了推薦工作,在廣泛徵求了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有關部門批准於2012年9月7日召開了第一屆理事大會和監事會議,通過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章程》,依法選舉產生了基金會領導班子,為基金會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在籌備工作中,為確保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今後的健康發展,我們在基金會組織構架中設立了顧問組,特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蔣樹聲,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蒙,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汪光燾、副主任委員王鴻舉,全國政協人口資源委副主任江澤慧擔任特別顧問。同時設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特邀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孫鴻烈等14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務院參事室參事葛志榮等110位生態學、金融學、社會學等各學科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學者擔任委員,以確保基金會各項決策的科學、民主。目前基金會內設資金募集部、項目發展部、綜合管理部和財務審計部,基金會管理的各項制度已制定完畢,一批高素質的人才已充實到了基金會各工作崗位,基金會運行的各項基礎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在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籌備過程中,青海省得到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民政部、農業部、環保部、國家民委、國家林業局、中國建設銀行等有關部委、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領導對基金會的發展方向、工作路徑、募集方式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財政部就基金會的管理工作提出了相關建議,民政部、農業部、環保部、國家民委、國家林業局的相關負責同志也就基金會的管理運行提出了寶貴意見,中國建設銀行領導親赴青海,實地調研,幫助制訂了基金會章程,國內各相關生態保護基金會也專程派員赴青協助籌建工作,國外相關友好團體也在基金會籌備工作當中建言獻策,給予了熱情關注。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標誌著三江源生態保護事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青海省將繼續秉持“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創業奮鬥精神,積極進取,努力工作,譜寫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新篇章。
歷史使命功在千秋
省三江源辦專職副主任李曉南三江源保護工作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青海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舉全省之力,堅持不懈全力保護三江源生態,做出了歷史新貢獻,這是履行崇高使命、擔當歷史責任的寬闊胸懷的完美呈現。
三江源保護的重大實踐,伴隨著青海各項事業前進的步伐,始終蕩漾著綠色的希望,彰顯著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內涵。“生態立省”戰略的提出,“兩新”目標的激勵,“三區”建設的藍圖,讓青海各族人民再一次面向新的未來,奏響了前進樂章,揮灑出汗水豪邁。面對保護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這一重大歷史責任和崇高的時代使命,我們將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先行先試的膽略,“人一之,我十之”的奮鬥精神,讓三江源頭碧水藍天長存,人民幸福安康。
應盡的歷史責任和義務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徐連生舉世矚目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和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和啟動區,是中國和東南亞的江河之源;數億人口的生命之源;是整個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是我國生態安全螢幕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三江源生態保護對國家的發展,民族團結,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三江源的生態保護是我們重要的歷史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下,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了,這是貫徹省委、省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落實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生態立省”的一項具體措施,標誌著三江源生態保護工作又增加一個實施主體,也是對生態補償政策的落實提供一個載體,這必將對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青海對國家民族的責任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李三旦我在三江源地區生活和工作了近40餘年。40年中,我走遍了那裡的山山水水,見證了那裡的滄桑巨變,感受了那裡的環境變化,也切身體會了各族幹部民眾為生態改善作出的艱辛努力。那裡始終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三江源的生態保護,始終是我不懈追求,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事業。
奮戰正酣、征程再度。繼國家批准成立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之後,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創建了開放型的公募性基金會,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擴大融資渠道建立了一個重要平台。我相信,任何有志於為三江源生態保護做貢獻的國際國內企業、政府或組織以及個人都可以依託這個平台,實現自己保護美好家園的願望、責任和義務。
“保護好三江之源,是我們對國家和民族承擔的歷史責任。我們一定要舉全省之力,推動綠色發展,建立生態文明,做出青海人民應有的貢獻!”省委、省政府的決心擲地有聲,全省人民雄心勃勃、信心滿滿。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把綠色三江源擔在肩上,把人類生態空間裝在心中。
西寧召開“兩會”
馬福海當選為理事長姚洪仲為秘書長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第一屆理事大會和監事會全體會議在西寧召開。
會議認真傳達學習了省委、省政府領導關於辦好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討論通過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章程》,選舉馬福海為理事長,徐連生、李三旦、周建新同志為副理事長,選舉彭玉林同志為監事會監事長,姚洪仲同志當選為秘書長。
會上,馬福海理事長代表理事會全體成員講了話,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強調要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總體要求,強化制度建設和班子建設,全面推進基金會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彭玉林監事長在講話中表示,將不辱使命,加強監管,確保基金會工作健康推進。
會議強調下一步基金會工作,一是立足三江源生態保護再創佳績;二是圍繞大局在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中做出新貢獻;三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闖出一條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發展的新路,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完成“兩新”目標和“三區”建設任務做出更大貢獻。(作者:夢瑤)
保護新舉措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理事長周建新三江源區不僅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還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生態旅遊資源富集區,面對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神秘濃郁的宗教文化,質樸獨特的民族風情,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位走近她的人都會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因為,雖然她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旅遊資源,但這寶貴的資源與正趨於惡化的生態環境一樣脆弱。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本著“廣泛募集、多方籌措、保護生態、持續發展”的宗旨,著力加強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促進該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建立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長效機制,以成立基金會的方式接受國內外熱心於三江源生態保護公益事業的組織和個人的捐贈,開展公益活動。可以說,這具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標誌著我們在探索建立三江源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和社會化、市場化募集保護與建設資金等方面有了新的舉措。
意義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姚洪仲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創建成立,標誌著中國生態保護事業大規模、全方位的實踐活動正式啟動,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創建,是省委、省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生態立省、四個發展”新時代戰略實施的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更是全省各族人民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的全省政治、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嶄新藍圖強烈意願,建設新青海、創造新生活邁出鏗鏘有力的行動步伐!
先行先試,任重道遠。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肩負著省委、省政府的光榮使命和責任擔當,寄託著全省各族人民、全國各族人民及全球人類的殷切期望,是持續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宏偉藍圖的重大實踐,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載體。
和三江源有著不解之緣的他,和許許多多的人一樣對三江源有著無限的愛,在接受晚報記者採訪時,他首先感謝媒體的關注,尤其感謝晚報幾次出奇不意的創造性宣傳,特別是三江源知識競答的推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使許多國內外讀者更深入了解了三江源。
他說:“三江源,是中國生態最敏感最脆弱的一塊皮膚,但她又是中國、亞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一塊生態屏障。令人欣喜的是,最近幾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省戰略及生態治理建設工程實施下,三江源已經從危境中走了出來,生態狀況今非昔比,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族文化發揚光大。當前,人們在新青海精神的鼓舞下,又在向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先行區前進……”
他說:“今天,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另外,今年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時刻,那就是中國首個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即將建設,這項建設將對青海、中國、亞洲乃至世界的生態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為什麼會有如此重要意義?
原因非常簡單,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中國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高原生態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的重要啟動區,關係到全球的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
李曉南說:“雖然三江源在知名度、關注度、生態建設等各方面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但由於受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影響,三江源的生態還非常非常脆弱,需要我們繼續牢固樹立自信開放創新的青海意識,繼續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拼搏精神,繼續堅韌不拔、持之以恆、充滿激情、創新創意地為三江源保護貢獻自己所有的力量。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為三江源驕傲,讓更多的人為三江源搖旗吶喊,讓更多的人做三江源的形象大使,讓三江源保護熱一直持續下去。”
保護區概況
三江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腹地,範圍包括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全部行政區域的21個縣和格爾木市的唐古拉山鎮,共158個鄉鎮,行政村1214個,總面積39.5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54.6%。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是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啟動區,是中國青藏高原生態安全螢幕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民族團結、維護藏區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係到全國的生態安全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中國以及東南亞的重要產水區
三江源地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形成了較強的水資源儲蓄能力,是全球現代冰川集聚地之一,雪山冰川總面積約4900平方公里,冰川資源蘊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生態系統,也是亞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區,年均出境水量約600億立方米,幹流水質均在Ⅰ~Ⅱ類標準之間,被譽為“中華水塔”、“地球之腎”,中國三分之二的產值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均在三江流域範圍之內,是全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亞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啟動區
三江源是一個典型的高海拔開放性生態系統,對外部環境變化極為敏感,作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處於亞洲大陸對流層中部,極大的影響著北半球大氣環流的形成,對抵禦全球氣候變暖有著重要作用。
全國乃至東南亞重要的生態安全螢幕障
青藏高原如同一塊巨大的天然屏障,使中下游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共享生態安全。首先青藏高原阻擋著北極南下的寒流,使東亞地區的熱帶雨林界限向北延伸至北緯30度;其次阻擋了西北部沙漠的擴張和南方溫暖潮濕的空氣北進,加強了東亞季風,形成東部濕潤氣候,是形成南亞雨季的一個重要因素,沒有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可能是一片亞熱帶沙漠。三江源作為青藏高原的“核心”區域,發揮著“核心”作用。
中國乃至世界高寒生物資源寶庫
由於地理位置的獨特和海拔高度的影響,三江源區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瀕危物種,而且進化發育了一批適應高寒生態環境的物種,成為現代物種分化和分布中心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珍稀物種繁衍地和世界種質基因庫。
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示範區
三江源地區共有人口121萬,藏族人口占77.4%,是我國的主要藏區之一,涉藏程度高,社會關注度高,國際敏感度強。做好生態保護、民生改善、區域發展的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實現民族團結、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途徑和現實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