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始於2008年的金融與經濟危機因其驚人的蔓延速度而成為這代美國人一生中最為危急的事件。危機是怎么發生的,尤其在已經吸取了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教訓之後?為什麼人們事先沒有預測出來,以採取挽救措施避免其發生或減輕其危害?可以用什麼對策來阻止經濟陷入深度蕭條?為什麼政府和經濟學界到目前為止的應對舉措如此乏善可陳?所有金融災難事件及迄今所做的捉襟見肘的挽救努力的根源何在?理察·波斯納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簡明的、非技術化的解釋。本書並不要求讀者預先具備總量經濟學或者金融理論知識。這是一本寫給涉獵廣博的智識讀者的書,它同時也會令專業人士感興趣。
波斯納在本書中闡明的事實與緣由包括:從亞洲流入美國的過剩資本以及美聯儲粗率執行的低利息率政策;企業經理人薪酬、短期收益目標和高風險借貸之間的關係;由低利息率、積極的抵押貸款行銷和鬆懈的監管共同推波助瀾吹起的房地產泡沫;美國人的低儲蓄率;還有大型金融機構很高的負債資產比率。本書分析了兩種基本的危機拯救方案,分別對應於解釋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成因的兩種理論:貨幣主義理論,認為美聯儲放任了貨幣供給的收縮,因而未能阻止災難性的通貨緊縮;以及凱恩斯主義理論,認為經濟蕭條是1920年代信貸盛宴、股市暴跌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活力螺旋下降的產物。波斯納結論認為,經濟之擺搖動得太遠了,應該較為嚴密地監管美國金融市場。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在於自由市場的系統風險,因此,它可以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次失敗。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經濟蕭條及其直接原因
第二章 銀行業危機
第三章 深層原因
第四章 為什麼經濟蕭條未被預測出來
第五章 政府的應對措施
第六章 福禍相倚?
第七章 關於資本主義和政府我們學到了什麼
第八章 經濟學職業界沉睡於危機發生時刻
第九章 責任分配
第十章 前方的路
第十一章 保守主義的未來
結語
進一步閱讀文獻
索引
序後記
作者簡介
理察·波斯納,先後以最優生和年級第一名畢業於耶魯大學英文系和哈佛大學法學院。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聯邦政府律師、史丹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和講座教授。1981年出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區抗訴法院法官至今(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時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高級講師。
波斯納是法律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將經濟學分析的方法推廣到所有的法律領域,為法律經濟學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此外,他也是“法律與文學”和實用主義法學的領軍人物。波斯納著作眾多,輻射廣泛,有所謂“一個人的智庫”之稱;他的法律學術和司法實踐重塑了美國的法學和法律。
名家和媒體推薦
波斯納從法律的角度,分析了這場金融危機的制度原因。對金融危機進行分析論述,法律人顯然不應該缺席。當然,在本書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法學家的精闢論述,還有從“經濟學”轉向“政治經濟學”的輪迴。——吳志攀(著名金融法學家 北京大學教授)
一本驚人的著作,用易於普通讀者理解的話語闡釋了銀行體系和經濟領域中發生的事件……[波斯納的]批評格外令人振奮,因為它來自於通常敵視政府官僚扶助措施的右翼思想家。
——保羅·貝瑞特(《商業周刊》高級編輯),《華盛頓郵報》
長期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以自由市場為根基的法律經濟學運動元老波斯納法官對資本主義提出了其本不太可能提出的批評。不過,作為四十多本書的作者、被引證最多的聯邦抗訴法官,他也是我們最具創造力、頭腦清晰的思想家之一。
——戈登·克羅維茨(道瓊斯公司執行副總裁),《華爾街日報》
令人吃驚的是,作為市場導向的法律經濟學運動的元老,波斯納竟然猛烈抨擊了那種認為市場可以自我糾錯的主張。還令人奇怪的是——如果這位法官是其他任何一位法官的話——一位聯邦抗訴法院法官(以及芝加哥大學法學講師)竟然最先出版了關於這場金融危機的綜合著作。波斯納是……這個國家最博學而且思想獨立的公共知識分子。直到全書最後一頁,沒有一句懶惰的歸納、沒有一句流行的陳詞濫調能逃過波斯納無情的剖析。《資本主義的失敗》拋棄了所有的時髦行話,但也使讀者在前進方向上感到迷惘。換句話說,這只是一個起點,但卻是必不可少的起點。
——喬納森·勞奇(《國家雜誌》專欄作家), 《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