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賀新郎⑴·賦水仙雲臥⑵衣裳冷。看蕭然⑶、風前月下,水邊幽影。羅襪⑷塵生凌波⑸去,湯沐煙江⑹萬頃。愛一點、嬌黃成暈。不記相逢曾解佩⑺,甚多情、為我香成陣。待和淚,收殘粉。
靈均⑻千古懷沙恨。恨當時、匆匆忘把,此仙題品。煙雨淒迷僝僽⑼損,翠袂搖搖誰整。謾寫入、瑤琴⑽幽憤。弦斷招魂無人賦,但金杯的皪⑾銀台潤。愁殢⑿酒,又獨醒⒀。
注釋譯文
⑴賀新郎:後人創調,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傳作以《東坡樂府》所收為最早,惟句豆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因以《稼軒長短句》為準。一百十六字,前後片各六仄韻。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淒郁,貴能各適物宜耳。
⑵雲臥:高臥於雲霧繚繞之中。謂隱居。南朝宋鮑照《代升天行》:“風餐委松宿,雲臥恣天行。”
⑶蕭然:空寂;蕭條。晉陶潛《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⑷羅襪:亦作“羅襪”。絲羅制的襪。漢張衡《南都賦》:“脩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
⑸凌波:在水上行走。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形容女子腳步輕盈,飄移如履水波。
⑹煙江:煙霧瀰漫的江面。唐韓偓《詠燈》:“高在酒樓明錦幕,遠隨漁艇泊煙江。”
⑺解佩:解下佩帶的飾物。
⑻靈均:戰國楚文學家屈原的字。《楚辭·離騷》:“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⑼僝僽:煩惱,憂愁。亦作“僝偢”。宋周紫芝《宴桃源》詞:“簾幕疏疏風透,庭下月寒花瘦,寬盡沉郎衣,方寸不禁僝僽。”同時,該詞語又有折磨的意思。宋黃庭堅《宴桃源·書趙伯充家小姬領巾》詞:“天氣把人僝僽,落絮遊絲時候。茶飯可曾忺,鏡中贏得銷瘦。”
⑽瑤琴:用玉裝飾的琴。南朝宋鮑照《擬古》詩之七:“明鏡塵匣中,瑤琴生網羅。”
⑾的皪:光亮,鮮明貌。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⑿殢:沉溺於。殢酒意思為沉湎於酒;醉酒。宋劉過《賀新郎》詞:“人道愁來須殢酒,無奈愁深酒淺。”
⒀獨醒:獨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創作背景
辛棄疾的這首《賀新郎》詞,乃是仿陶淵明《停雲》“思親友”之意而作,抒寫了作者罷職閒居時的寂寞與苦悶的心情。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考證,此詞約作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左右。此時辛棄疾被投閒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鉛山(今屬江西)東期思渡瓢泉旁築了新居,其中有“停雲堂”,即取陶淵明《停雲》詩意。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開篇“雲臥”、“衣裳冷”、“月下”、“水邊”,點出時間、地點、天氣。“羅襪生塵”引自《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詞人用以比擬水仙搖曳之態。“一點嬌黃”真真寫盡此花之嬌美。“解佩”的典故引自漢代劉向《列仙傳》,說的是兩位仙女解佩贈人的故事,詞人想像自己與水仙子亦有此緣。然此等美景良辰,詞人卻心下黯然,“待和淚,收殘粉”轉承下篇“幽憤”。《懷沙》、《招魂》都是屈原的作品,詞人藉此抒發自己壯志不籌的憤懣之情。“煙雨淒迷,翠袂搖搖”,更添惆悵。瑤琴弦斷,《招魂》無人賦,只有金杯銀台,潤澤鮮亮。愁腸無可消遣,只有沉溺於杯中之物。又奈何,酒醒之後,依舊是孑然一身。
這與李白《敬亭獨坐》“相看兩不厭”是同一藝術手法。這種手法,先把審美主體的感情楔入客體,然後借染有主體感情色彩的客體形象來揭示審美主體的內在感情。這樣,便大大加強了作品裡的主體意識,易於感染讀者。以下“情與貌,略相似。”兩句,情,指詞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崇高、安寧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這裡將自己的情與青山相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寧願落寞,決不與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
通過水仙之詠,聯繫屈原的騷怨憂憤,流露出自己人生坎坷、政治失意的苦悶和惆悵。輕盈婀娜的水仙承載著深濃悲怨的主題。
名家點評
俞陛雲評析辛棄疾《賀新郎賦水仙》云:“因水仙而涉想靈均,猶白石之《暗香》、《疏影》,詠梅而涉想壽陽、明妃,詠花而兼懷古,便有寄託。水仙在百花中,高潔與梅花等,而不入楚詞,作者特拈出之。”[6]
范開評曰:“其間固有清而麗、婉而嫵媚,此又坡詞之所無,而公詞之所獨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年),原字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也是兩宋詞史上最具成就的詞人之一。辛棄疾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和南宋初期愛國詞人的傳統,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辛棄疾年輕時參加抗金義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後轉江陰簽判,曾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安撫使等陣。辛棄疾的詞作現存600餘首,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其詞多以國家、民族的現實問題為題材,抒發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表現了恢復祖國統一的豪情壯志,並在詞作中表現出對北方地區的懷念和對抗金鬥爭的讚揚,基調昂揚,熱情奔放。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