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

《讓孩子遠離心理傷害》一書專門為青少年孩子的家長精心準備,所使用的案例也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具有典型的普遍意義,出於對青少年的保護,所涉及案例中的人物,一律使用化名處理。家長可以在案例後的“專家分析”中進行反思,在“家長互動”環節得到一些有效的建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考慮到這個時期的孩子很難聽得進去家長的“教導”,因此,“溝通小故事”就是為了家長與孩子有效溝通而準備的,家長可以藉此和孩子講座這些“他人”的故事,給孩子一些啟發,做到“無痕”教育。

作者簡介

李麗,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專業。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12355北京市青少年服務台諮詢老師,曾任健康863心理網主編.現為《孕媽咪》、《心理醫生》等雜誌提供心理類稿件。曾出版《全世界都在讀的心理學故事》、《超級解壓》、《好心情離不開心理學》、《0~3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3~6歲,媽媽不可不知的育兒心理學》等心理科普類讀物.被各大網站以及心理類專刊雜誌轉載。

目錄


前言
“早戀”這個詞兒已經OUT
——初戀只是愛的預習和演練
一考試就“怪病”纏身
——孩子何故患上了考試焦慮症
學習的壓力讓孩子窒息
——如何把厭學變成好學
不叛逆的孩子未曾青春
——你拿欣賞的眼光看過叛逆的孩子嗎
網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幫助孩子找到與現實世界的真實連結
追星能追到家破人亡
——把孩子的偶像崇拜控制在合理範圍
“手淫”是應該尊重的隱私

媒體評論

當孩子不再唯父母命是從,變得叛逆張揚;當社會信息紛繁龐雜,讓孩子沒有單純的天空;當你茫然失措,害怕孩子失去方向,希望你看到這本書,它會告訴你,父母的改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北京赤子緣心理諮詢中心資深諮詢師李序
如果把青少年教育工作分成l0份,那么親職教育占5份,學校教育占2份,社會教育占3份。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更多的教育來自家庭。對於家長來說,無不希望自己孩子成龍成鳳,在學校和社會教育鞭長莫及的情況下,家長致力於親職教育是最佳選擇。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孩子得到了良好的親職教育,那么他就有能力面對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影響。本書作者李麗就職於面向全國的青少年問題的諮詢機構,在本書中她把著眼點放在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上,這是當代社會的期盼,也是她豐富的工作經驗使然。相信讀者朋友能從中受益。
——北京七色年華教育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徐國紅
如果我們的教育過分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對個體的人文關懷;偏重知識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和生命教育,那么這樣的教育是偏離教育的根本目的的,也是造成孩子產生各種各樣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書為家長面對“90後”的孩子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力求做到了客觀和平衡,相信會幫家長更加理解孩子,從而找到有效的溝通方式。本書運用通俗的表這方法.闡述了心理學在當今親職教育中的套用,是解決當今家長教育困惑的一本好書。
——北京惑之光諮詢有限公司心理諮詢師劉新君青少年健康發展與家庭結構關係研究員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早戀”這個詞兒已經0UT——初戀只是愛的預習和演練
廣角鏡頭
兩個國中的孩子,正處於情感的朦朧期,女孩媽媽“棒打鴛鴦”,結果男孩被迫轉校,因為受到如此刺激,最後沉迷於網路遊戲。而女孩最後被這件事情折磨得神志恍惚、半痴半呆……
鏡頭二:
“為什麼小學生就無權戀愛?況且我已經為他付出了很多。我覺得我自己心裡的圍牆再不修補的話,100%明天見到我的地方便是棺材裡、骨灰盒裡。”以上這段話出自廣州一名年僅l2歲的國小女生之手。
看到這些你可能會感到驚訝——小孩子懂得什麼是戀愛啊!但是,中小學生談戀愛,已經是不容家長們迴避的問題。公車上、大街上,我們很容易捕捉到一對對小情侶親密的身影,有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談戀愛的中學生已占80%,而初戀的平均年齡為14.2歲。
當孩子從一個只知道索取別人的愛變成一個懂得去愛別人的人,並能夠為了愛做出自我的犧牲和改變的時候,這表明孩子在情感的發展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青少年談戀愛,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和嘗試,家長既不能縱容,也不能壓制,要因勢利導。一般來說,父母可以事前和孩子討論戀愛是什麼,在青少年時期談戀愛會有什麼問題出現等等,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孩子們自己會有他們的體驗,如果遇到了什麼問題,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上,孩子們會向父母求教,此時父母便可以有效地幫助到孩子。
但是,還有很多父母將孩子談戀愛當成洪水猛獸,一旦出現,唯恐扼殺不力。但越是禁止,孩子愛得就越熱烈,這不僅會嚴重傷害了親子關係,甚至出現令人無法挽回的慘痛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