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舊題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認為是後人依託,作者已不可考。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於戰國時代。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本書《識略六韜》選取《六韜》中的經典語句,作精確闡釋與現代解讀,分為修身篇、謀略篇、管理篇、人才篇,以期現代人能從中學到管理謀略與人生智慧。
目錄
從經典國學中尋求智慧——代總序
修身篇
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太強必折,太張必缺。
君子情同而親合,親合而事生之,情也。
聖人之德,誘乎獨見。
王其修德以下賢。惠民以觀天道。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
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王者之道如龍首,高居而遠望,深視而審聽。
謀略篇
必實地之形勢,務求便利。
勝負之徵,精神先見。
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見,乃伐之。
道在不可見,事在不可聞,勝在不可知。
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
以戒為固,以怠為敗。
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
管理篇
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
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存者非存,在於慮亡,樂者非樂,在於慮殃。
太上因之,其次化之。
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所憎者,有功必賞;所愛者,有罪必罰。
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時之所在,莫知其移。
命在通達,不守一術。
發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
不通治亂,不可以語變。
暴用之則勝,徐用之則敗。
人才篇
使之以財。以觀其廉。
令實當其名,名當其實。
六守長,則君昌;三寶完,則國安。
存亡之道,命在於將。
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
誡而約之,各慎其處。
馭民如父母之愛子。
祿等以權,死等以權,官等以權。
精彩書摘
修身篇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釋義】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理所當然處在治理天下的位置。
【出處】
大蓋天下,然後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後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後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後能保天下;權蓋天下,然後能不失天下;事而不疑,則天運不能移,時變不能遷。此六者備,然後可以為天下政。故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夫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處之。
——六韜?武韜?順啟
【解譯】
胸懷寬廣無垠,然後才能包羅萬象;誠信行於天下,然後才能約束天下;仁愛蓋過天下,然後才能懷柔天下;惠澤萬民,然後才能保有天下;權勢蓋過天下,然後才能不失天下;遇事果斷毫不猶疑,就像天體運行、四時更替那樣不可變化。這六點都具備了,然後就可以治理天下。所以民眾歡迎為他們謀利益的人;反對禍害他們的人;感恩使他們安居樂業的人;仇視殺戮的人;順應天下人意願的,天下人就歸附他;造成天下人貧困的,天下人就憎惡他;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的,天下人就把他當做依靠;給天下人帶來危難的,天下人就把他看成災星。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理所當然處在治理天下的君主位置。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二十一)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