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水仙》

《詠水仙》是1804年詩人回憶兩年前見到一片水仙花的情景而寫下的一首詩。

作品譯文

我好似一朵孤獨的流雲,
高高地飄遊在山谷之上,
突然我看到一大片鮮花
是金色的水仙遍地開放。
它們開在湖畔,開在樹下
它們隨風嬉舞,隨風飄蕩。
它們密集如銀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閃爍一片晶瑩;
它們沿著海灣向前伸展,
通往遠方仿佛無窮無盡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萬朵,
萬花搖首舞得多么高興。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歡跳,
卻不如這水仙舞得輕俏;
詩人遇見這快樂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到歡欣雀躍;
我久久凝視卻未領悟
這景象所給我的精神至寶。
後來多少次我鬱郁獨臥,
感到百無聊賴心靈空漠;
這景象便在腦海中閃現,
多少次安慰過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隨水仙跳起舞來,
我的心又重新充滿了歡樂

作者簡介

華茲華斯,英國詩人(1770-1850)出生於北部昆布蘭郡科克茅斯的一個律師家庭。在他家後面便是緩緩流淌的德溫特河,幼年的華茲華斯常在河邊遊玩。在他日後的作品裡,曾多次流露出對故鄉德溫特河的懷念,稱它為“最可愛的河”。
詩人8歲喪母。5年後,父親又離開了他。親友送他到家鄉附近的寄宿學校讀書。1787年進劍橋大學,曾在1790年、1791年兩次訪問法國。其間與法國姑娘阿內特.瓦隆戀愛,生有一女。1795年從一位朋友那裡接受了一筆遺贈年金,他的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實現回歸大自然夙願的可能,便同妹妹多蘿西移居鄉間。1797年同詩人柯爾律治相識,翌年兩人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宣告了浪漫主義新詩的誕生。華茲華斯在1800年《抒情歌謠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詳細闡述了浪漫主義新詩的理論,主張以平民的語言抒寫平民的事物、思想與感情,被譽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宣言。此後,華茲華斯的詩歌在深度與廣度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描寫自然風光、平民事物之中寓有深意,寄託著自我反思和人生探索的哲理思維。1798~1799年間與柯爾律治一同到德國遊歷,在那裡創作了《采乾果》 、《露斯》和組詩《露西》,並開始創作自傳體長詩《序曲》。1802年與瑪麗.哈欽森結婚。此時開始關注人類精神在與大自然交流中得到的升華,並且發現這一主題與傳統的宗教觀實際上並行不悖,因此重新皈依宗教。
早期詩歌《晚步》和《素描集》中,對大自然的描寫基本上未超出18世紀的傳統。然而,從《抒情歌謠集》開始,一反18世紀的詩風,將一種嶄新的風格帶到詩歌創作中,開創了英國文學史上浪漫主義詩歌的新時代。
華茲華斯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在1797~1807年。隨著聲譽逐漸上升,他的創作逐漸走向衰退。到了1830年,他的成就已得到普遍承認,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由於他與柯爾律治等詩人常居住在英國西北部多山的湖區,1807年10月的《愛丁堡評論》雜誌稱他們是“湖畔派詩人”。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

作品賞析

華茲華斯說:“詩是從平靜中回想的情緒發生的。”《詠水仙》是1804年詩人回憶兩年前見到一片水仙花的情景而寫下的一首詩。詩人的妹妹多蘿西在1802年4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當哥哥和我在高巴羅公園的樹林散步的時候,我們在河畔看到一些黃水仙……,我從來沒有見到如此美麗的水仙……。它們搖曳、擺動、舞蹈著,像是和微風一同歡笑嬉戲。它們的神情是那么歡樂,不停地眨著眼睛,不停地變換著姿態,這裡一堆,那裡一堆,再高處還有零零落落的幾棵。不過也只有那么幾棵,並不破壞那條熱鬧的大道上的單純、協調和生機。我們休息了又休息。海灣起了風浪,遠近是一片濤聲……”這就是詩中所描繪的令人陶醉的景象。不過,詩人曾說:“對於人,對於自然,對於人生,在靜寂的冥想中,我常常在眼前看到幾多伴著好感的悲傷和雅悅的情操的美麗幻景。”所以,這首詩既是一幅奇麗的風景畫,繪出了水仙的迷人光彩和嫵媚風姿,也寫出了由水仙形成的令人陶醉的美景給詩人孤寂的心靈帶來的慰藉。
本詩寫景抒情自成一格,天然渾成。起句詩人以孤獨的流雲作自比,寥寥數筆即把水仙的形態和抒情主人公清高孤傲的形象勾勒得異常鮮明。緊接著描繪了一大簇迎風嬉舞的水仙,既是對美景的勾畫,亦是與詩人形象的對照。詩句未堆砌雕琢,卻以動態的描摹創造了水仙的意象。歡樂的水仙像一群翩然起舞的美貌少女,使詩人感到歡快。詩的第三節點出全詩主旨:花之情感染了人之情,達到物我交感的境界。水仙很多,如天上的星星,都在閃爍。水仙似乎是動的,沿著彎曲的海岸線向前方伸展。詩人為有這樣的旅伴而歡欣鼓舞、歡呼跳躍。在詩人的心中,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華,是自然心靈的美妙表現。但是,歡快的水仙並不能時時伴在詩人的身邊,詩人離開了水仙,心中不時冒出憂鬱孤寂的情緒。這時詩人寫出了一種對社會、世界的感受:那高傲、純潔的靈魂在現實的世界只能鬱鬱寡歡。當然,詩人的腦海深處會不時浮現水仙那美妙的景象,這時的詩人情緒振奮,歡欣鼓舞。似在誇張,又不誇張,因為此時詩人眼裡只有美麗的水仙,別無他物。這種使對象“陌生化”的手法,加強了讀者對水仙的感知。
整首詩歌的基調是浪漫的,同時帶著濃烈的象徵主義色彩。可以說,詩人的一生只在自然中找到了寄託。而那平靜、歡欣的水仙就是詩人自己的象徵,在詩中,詩人的心靈和水仙的景象融合了。這首詩雖然是在詠水仙,但同時也是詩人自己心靈的抒發和感情的外化。
詩歌情景交融,詩人的情感與水仙的景象互動感應。全詩共四節。第一節寫詩人心情孤寂,無所寄託,有如一片飄蕩的孤雲。就在這時,他的面前突然展現了一幅美景:一大片金色的水仙遍地開放,隨風嬉舞。第二節繼續描寫水仙的美景,以銀河閃爍的群星比喻水仙的繁多與色彩之奪目,又以開闊的視野寫出水仙向前伸展通往遠方的景象,並寫出水仙搖首舞蹈的歡樂情態。第三節寫歡樂起舞的水仙感染了詩人,使他的心靈也不由得愁雲消散而充滿歡樂。但這歡樂只是詩人看到眼前的美景引起的歡樂,他未曾想到這景象會長久地留在他的心中,將長久地影響他的精神世界。因此,詩中寫道:“我久久凝視——卻未領悟/這景象所給我的精神至寶。”。第四節寫詩人領悟了“這景象所給我的精神至寶”,即每當百無聊賴心靈空寞時,只要一想起這一片水仙的舞蹈景象,他就能得到心靈的慰藉,這深切地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大自然浸潤人們心靈的美育作用。
詩中多用比喻和擬人手法描寫水仙的景象,生動、形象、活潑、優美;其中又融入了詩人濃郁的情感,因而景中有情,景因情而有了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