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明散曲、戲曲選集。根據宮調分類編為十卷,每卷即為一集。初刊於嘉靖四年(1525年)。體制上包括小令、散套、戲曲等。卷首有明嘉靖四年劉楫和張序撰寫的兩篇序文,每集前有張祿所寫的《小引》和目錄,著重介紹本集的宮調。書後有嘉靖四年康衢道人吳子明所書《詞林摘豔后跋》。本書是在《盛世新聲》的影響之下編輯的,而編選的指導思想是彌補《盛世新聲》的不足。張祿糾正其訛誤,補充其疏漏,刪裁其不當。本書在增刪修訂過程中,除增補了一些時調小曲外,輯者也收入了自己的部分作品。編者增加新調卻不減於前,收入作品數量多,所以謂之林,少加於後,錄選作品質量較精謂之艷,因此書名題為《詞林摘艷》。編者的目的一方面是便於四方之人於風前月下絲竹唱詠;另一方面是把散見於諸集中的、或者尚未刊刻的優秀作品編纂在一起,以便於觀覽。本書匯萃了許多優秀作品,這其中既有辭人騷客的創作,又有梨園藝人自編自演的節目,也有的來自民間歌謠。所謂長篇、小令皆撫時即事,委曲宛轉能令人興起感發,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它的價值不僅在於保留了一些元明人的戲曲作品,而且收錄了許多當時流行的新調小令,為散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也對研究時調小曲和元明戲曲的發展,以及民間小曲對戲曲發展的影響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此次影印明嘉靖三十年徽藩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正文
元代、明代散曲、戲曲選集。編者張祿,字天爵,自號友竹山人、蒲東山人,吳江(今屬江蘇)人。劉楫《詞林摘艷序》稱其為“好古博雅之士”。他不滿於《盛世新聲》不擇精粗,不考訛舛。因之作了增刪、訂正,更名為《詞林摘艷》。全書10卷,嘉靖四年(1525)刊行,較《盛世新聲》晚出九年。共錄套數 325章,小令 286闋。與《盛世新聲》所收套數相近,小令卻少了200餘闋。套數中,刪去60餘章,新增50餘章。編者為所輯作品加注,指出作者姓氏、題目及所採用的戲文、雜劇名目,使此書較之《盛世新聲》面貌煥然一新,給後世研究者提供了很大方便。集中所錄《下江南》等戲文、王實甫《販茶船》、《絲竹芙蓉亭》、白樸《流紅葉》、《箭射雙鵰》等雜劇的遺文逸曲,以及大量未見於他書的散曲(包括許多時調小曲),均為極可珍貴的戲曲、散曲史料。由於編者嚴守曲律、深喜典雅,因而也刪去了一些俚俗的抒情佳作,而其任意增刪、改動曲中襯字,有損原文完整面貌,亦不可取。不過,在明人編的曲集裡,《詞林摘艷》不失為編輯態度謹慎、失誤最少的一部。
此書今存嘉靖四年原刊本,最為可靠。1955年文學古籍刊印社曾影印發行。另有嘉靖十八年(1539)張氏“重刊增益”本、萬曆徽藩刊本、萬曆二十五年內府重刊本等。其中張氏“重刊增益”本,實為坊間偽本,乃合併《盛世新聲》、《詞林摘艷》而成。
詳解
元明戲文、雜劇單出曲文選本,系《盛世新聲》的增刪改編本。明張祿輯。張祿(14797一?),字天爵,又字元俸,號友竹山人、蒲東山人,別署吳江主人,南直隸吳江(今屬江蘇)人。有嘉靖四年(1525)原刊本、嘉靖三十年(1551)徽藩月軒道人重刊本、萬曆二十五年(1597)內府刻本、1936年石印本、1953年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原刊本。
十卷,以甲、乙、丙、丁等為序,每卷均有目錄,正文一欄10行,每行20字。所輯作品均加注,指明作者、題目及戲曲名目。
散曲與劇曲合選,以宮調曲牌為序。《南北小令))286首,《南北九宮》收套數395套。
有《詞林摘艷序》,署"嘉靖乙酉歲仲秋上吉野舟劉楫識";有張祿自序,署"嘉靖乙酉仲秋上吉東吳張祿謹識";有跋,署"皇明嘉靖乙酉中秋前一日康衢道人吳子明書於南華軒中";有《南北小令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前三日東吳張祿書於蒲書室";有《南九宮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前二日友竹山人書於污隱軒中";有《中呂引》,署"嘉靖乙酉中秋前二日友竹山人書於污隱軒中";有《仙呂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前一日張祿書於友竹軒中":有《南呂引》,署"嘉靖乙酉歲中秋日吳江蒲東山人書於污隱軒中";有《正官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前三日蒲東山人書於污隱軒中";有《商調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日吳郡蒲東山人書於污隱軒中";有《黃鐘附大石調引》,署"嘉靖乙酉歲仲秋日吳江友竹山人書於蒲東書室"。
1、《越調元雜劇》:
1.《麗春堂》:[雙調?五供養]"窮客程舊行裝"
2.《販茶船》:[中呂?粉蝶兒]"這些時浪靜風恬"
3.《芙蓉亭》:[仙呂?點絳唇]"天霽雲開"
4.《梧桐雨》:[中呂-粉蝶兒]"天淡雲閒"、[正宮-端正好]"自從俺幸西蜀還京兆"
5.《流紅葉》:[正官?端正好]¨我恰才秋香亭上正歡濃"
6.《箭射雙鵰》:[中呂?粉蝶兒]¨賽社處人齊"
7.《漢宮秋》:[雙調?新水令]"錦貂裘生改盡漢宮妝"、[中呂?粉蝶兒]"宮殿涼生"
8,《謁魯肅》:[南呂?一枝花]"蒼天老後生"
9.《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仙呂?點絳唇]"十載寒窗"(原書誤題"費唐臣《風雪貶黃州》")
10.《虎頭牌》:[雙調-五供養]"愁冗冗恨綿綿"
11.《欒巴噗酒》:[南呂?一枝花j"茜紅袍錦壓擁"、[雙調?五供養]"五更朝馬聚宮門"
12.《秋夜竹窗雨》:[仙呂?點絳唇]"紅雨紛紛"
13.《范蠡歸湖》:[雙調?新水令]"越王台無道似摘星樓"
14《秦少游》:[正宮?端正好]"支楞的斷了冰弦"、[雙調?新水令]"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5.《追韓信》:[雙調?新水令]"恨天涯流落客孤寒"
16.《倩女離魂》:[越凋-鬥鵪鶉]"人去陽台"、[黃鐘?醉花陰]"行李蕭蕭倦修整"、[中呂?粉蝶兒]"執手臨歧"
17.《翰林風月》:[仙呂?點絳唇]"書喪秦贏"、
18.《范張雞黍》:[南呂?一枝花]¨天不生仲尼"、[商調?集賢賓"二十年死生交同志友"
19.《嚴子陵垂釣七里灘》:[越調?斗鵪鵓]"蔓笠作交遊"
20.《兩世姻緣》:[商調-集賢賓]"隔紗窗日高花弄影"、越調-鬥鵪鶉]"翡翠窗紗"
21.《氣英布》:[黃鐘?醉花陰]"楚漢爭鋒定寰宇"
22.《蘇武還鄉》:[中呂?粉蝶兒]"羊角風蹩地蹩天"
23.《鴛鴦冢》:[黃鐘?醉花陰]"行色匆匆意傷感"、
24.[黃鐘?醉花陰]"羞對窗花綠窗掩"、[南呂?一枝花"柳拖煙翡翠柔"
25.《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南呂?一枝花]¨雖不是八位中紫綬臣"、[雙調-五供養]則聽的後宮中推勘女嬌姿"
26.《風雨像聲貨郎旦》:[南呂?一枝花]"也不唱韓元帥愉營劫寨"
27.《鄭月蓮秋夜雲窗夢》:[中呂?粉蝶兒]¨皓月澄澄"、[仙呂?點絳唇]"驕馬吟鞭"
28.《楚金仙夜月杜鵑啼》:[仙呂?點絳唇]"楊柳絲柔"
29.《漢公卿衣錦還鄉》:[正官?端正好]¨一班兒扶社稷眾公卿"(原題《漢臣歸莊》)
30.《詩酒玩江樓》(戲文亦有同名劇):[商調-集賢賓]¨家住在碧澄澄綠楊灣官渡口"
2、明雜劇:
1《月下老問世問配偶》:[正宮?端正好]"青靄靄綠蔭濃"、[雙調?新水令]翠簾深護小房攏""仙呂?點絳唇]"花信風微"
2.《金童玉女》:[仙呂?八聲甘州]"花遮翠擁"、[南呂?一枝花]"花溪音樂喧"、[商調?集賢賓]"黃梅細絲江上雨"
3《風雲會》[正宮?端正好]¨水晶宮鮫綃帳"
3、戲文:
1.《下江南》:[黃鐘-畫眉序]"元宵景堪題"
2.《詩酒玩江樓》:[雙調?夜行船序]"花底黃鸝"
3.《拜月亭》:[商調?二郎神慢]"拜新月"
4.《西廂記》:[聚八仙]"巴到西廂"、[絳都春]"團團皎皎"、[粱州序]"三百六十先賢留下個"
5.《王祥臥冰》:[晝錦堂]"夏日炎炎"
6.《彩樓記》:[合笙]¨喜得功名遂"(參考鄭振鐸《(盛世新聲>與(詞林摘艷)》、《(詞林摘艷)里的戲劇作
家及散曲作家考》,分別見於《鄭振鐸文集》第四、第五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趙景深《(詞林摘艷)與(雍熙樂府)》,見於《中國戲曲初考》。《中州書畫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