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維》

《解放思維》

本書用200多個古今中外天才人物創造與發明的真實故事為你揭開謎底。作者從中總結了挖掘創造性潛能的80種方法,幫助你突破思維障礙,掌握思維方法,打開創意與靈感之門,讓你更加從容地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與困難,充分享受創意思考的快樂。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突破思維障礙打開靈感之門
和古今中外最具創造力的人物一起解放思維
●突破障礙——必須打破的16個框框
為什麼說我們都有點像跳蚤?微波爐是怎樣發明的?野生動物園是怎么來的?愛因斯坦的大腦真的異於常人嗎?監獄反而會釋放一個人的潛在創造力?……
●掌握方法——帶來創新的17種思考
阿凡提為什麼倒騎驢?甲殼蟲車緣何會在美國大賣?修女能與禪師共舞嗎?HelloKitty為什麼沒有嘴巴?為什麼人的死亡與鐘錶停擺會同時發生?……
●提升自我——成為創新者的18個條件
芭比娃娃的魅力何在?豐田汽車是如何解決問題的?米開朗基羅的雕刻秘訣是什麼?愛迪生是怎么看待靈魂的?達?芬奇為何能多才多藝?……
引爆靈感——獲得靈感的17種竅門
縫紉機和放映機之間有什麼關係?柯南?道爾為什麼能成功地塑造福爾摩斯?誰是畢卡索的靈感女神?胰島素是怎么發現的?哈利?波特是怎么誕生的?……
●融合智慧——迸出火花的12項交會
為什麼搞科學不能太“忠貞”?當悲劇遇到卓別林會發生什麼?耳聾的貝多芬為何反而能創造出偉大的音樂作品?用什麼方法可以移動富士山?為什麼現代科學不是發祥於中國?……

內容簡介

我想尋找靈感,卻只得到頭痛!
我們常常要面臨這樣的處境:為解決一個老問題或提出一個新方案絞盡腦汁,靈感之神卻總是與自己擦肩而過;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百思不得其解;很多問題其實不止有一種答案,但自己卻永遠也找不到捷徑;想要發揮創意,卻始終摸不著頭腦……
是我們缺少天賦,還是自我設限?是我們不擅思考,還是沒找到竅門?歷史上那些偉大的創新人物真的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天才嗎?

作者簡介

王溢嘉,1950年生於台灣省台中市,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棄醫從文,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台灣的《中國時報》《聯合報》以及《牛頓雜誌》《台北評論》等10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著作30餘種,圖書曾榮獲《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聯合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
著作陸續在大陸出版發行,已出版的有:《看到人心深處:l20個有趣故事告訴你真實人性》《性、文明與荒謬》《變態心理揭秘》《古典今看:從諸葛亮到潘金蓮》《洗心禪》《弗洛伊德的愛欲推理》等20餘種。

目錄

序言:你是要繼續賣糖水,還是要改變世界?
第一章突破障礙——必須打破的16個框框
無形監牢:其實,我們都有點像跳蚤/3
僵硬分類:蕭伯納給你一個驚喜/6
知識魔咒:戶外電梯與神秘的觸摸/9
貴賤分別:烤火雞也是蒙娜麗莎/12
刻板軌跡:在命運中賓士的黑白騎士/15
拘泥目標:見異思遷微波爐/18
箱中思考:從司馬光到野生動物園/21
功能固著:隧道出水,今天不賣鹽/24
標準答案:氣壓計的七種命運/27
不會提問:一分錢里有大學問/30
排斥意外:有裂縫,光才能照進來/33
傳統窠臼:美國鐵路上的羅馬戰車/36
害怕犯錯:創造性失敗的方法學/39
缺乏信念:懷疑笛卡爾,相信哥倫布/42
沒有稟賦:愛因斯坦大腦里的玄機/45
不想受限:來自監獄的呼喚/48
第二章掌握方法——帶來創新的17種思考
逆向思考:在科學殿堂里倒騎驢子/53
顛覆傳統:一隻母雞,幾個原始人/56
負面操作:我長得實在不好看/59
轉移焦點:你怎么看斑馬和天花?/62
改變對象:聰明的牛仔,微笑的助理/65
乾坤挪移:大西洋縮小了20%/68
主題觀點:殺人像強姦,自殺像自慰/7l
元素重組:拼連褲襪,組合印刷機/74
思想掛鈎:文化唯物論仿如夢境編織術/77
矛盾整合:且讓修女與禪師共舞/80
觀念移植:大宇宙與小宇宙/83
極端思考:割稻就像理髮,刮胡好比耙草/86
加成作用:現在是春天,而我是瞎子/89
刪減效果:HelloKitty在艾略特的荒原中/92
圖像思考:心中的一棵樹,一座島嶼/95
邏輯把關:自由落體與靈異鍾/98
收發自如:從進化論到洗衣機/101
第三章提升自我——成為創新者的18個條件
永遠好奇:站在神秘的抽屜前/107
敏銳觀察:世界地圖與芭比娃娃/llO
喜歡發問:只有牛頓問為什麼/113
樂於想像:穿越一千年的想像/116
思想飛躍:果殼裡的無限空間之王/119
笑罵由人:他半是小丑,半是天才/122
挑戰權威:甩掉你肩膀上的巨人/125
心靈開放:當朋友的妻子通靈時/128
擁抱混亂:廣場上的兩座標準鍾/131
敢於冒險:費曼的懷表,巴斯德的吸管/134
興趣廣泛:達·芬奇的自體雜交/137
辛勤工作:音樂家看天文望遠鏡/140
幽默風趣:相對論和黑洞裡的女孩/143
“合”而不同:要solitary,也要solidary/146
吸收再造:有人讓畢卡索懷了孕/149
邊緣角色:從研究生到猶太人/152
不理俗務:五盒朱古力和破大衣/155
兩種動機:在海邊撿起的貝殼/158
第四章引爆靈感——獲得靈感的17種竅門
感官刺激:時間因乳酪而軟化/163
向外索求:披頭士的計程車與印度/166
他山之石:裁縫教你怎么放電影/169
活用經驗:福爾摩斯的前世今生/172
愛情滋潤:達利和畢卡索的女人/175
夢境啟示:魔鬼與糖尿病之夢/178
解讀象徵:夢中靈感的科學實驗/18l
師法自然:芒刺里的粘扣帶/184
神秘鑰匙:躺在棺材裡,聞一聞爛蘋果/187
更多點子:從王安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190
意識假期:在火車上邂逅哈利·波特/193
建檔庫存:李賀騎驢,傑克·倫敦曬衣服/196
生命原聲:傾聽心中小孩的聲音/199
改變環境:牛頓回故鄉,高更出國去/202
心靈震撼:沉默羔羊的沉默啟示/205
強烈需求:誰需要立可白和聽診器?/208
練習想像:電子魔術師與奧運選手/211
第五章融合智慧——進出火花的12項交會
陰陽相濟: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夥伴/217
基因交換:一個化學家的異花授粉/220
異業結合:工程師搞哲學,音樂家學種田/223
獨特觀點:當悲劇遇到卓別林/226
異常知覺:近視畫畫,聾子作曲/229
潛在補償:夢中的野人、魚與侏儒/232
雙重挑戰:你要如何移動富士山?/235
新舊融合:第一億一千五百三十二萬隻烤鴨/238
回顧現在:摩托羅拉和一個攀岩者/241
神聖比例:科學與藝術的黃金分割/244
鍵舞台:在巴黎成功的西班牙人/247
繽紛多樣:讓世界成為五百座島嶼/250
外一章擦掉天才與瘋子間的那條線

前言

在撰寫本書時,看到一則關於數字產業怪傑喬布斯的報導:1997年,重返蘋果電腦的賈伯斯為了推出新產品iMac,拍了一部電視廣告片《不一樣的想法》,在觀看試片時,一向睥睨眾生、不可方物的他,竟當場流下了感傷的眼淚。廣告內容是交錯出現愛因斯坦、畢卡索、希區柯克、金恩、列儂、葛蘭姆等十多位創意名人的黑白畫面,配上一個中年男子的滄桑旁白:“這些人是一群瘋子——不適應者、叛逆者、麻煩製造者、硬要穿過方洞的圓木樁,他們看世界就是與眾不同,他們對規則毫無興趣,對現狀無一尊敬。你可以引述或反對他們、尊榮或詆毀他們,但你惟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視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了世界,推著人類往前邁進。當某些人將他們視為瘋子時,我們卻認為他們是天才,因為唯有瘋狂到自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真的改變了世界。”
賈伯斯素有“創意魔王”或“商界貝多芬”之稱,前面那段廣告之所以讓他熱淚盈眶,因為那幾乎就是他個人生命的寫照。年輕時候是嬉皮、大學一年級就被退學、到印度朝過聖的賈伯斯,也是矽谷的先知與狂人,21歲的他和沃茲尼亞克在車庫裡創立了蘋果電腦公司,“我要改變世界”正是他當年經常掛在嘴邊的瘋狂願望。而他遊說百事可樂的史考利出任蘋果電腦的總裁,用的正是“你是要繼續賣更多糖水給小孩子呢,還是要改變全世界”這句話。但他也因為脾氣暴躁、狂妄自大、橫行霸道,被認為是公司最大的不適應者、叛逆者、麻煩製造者,而在1985年,被董事會踢出了他一手創建的蘋果電腦。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突破障礙——必須打破的16個框框
無形監牢:其實,我們都有點像跳蚤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要想掙脫枷鎖、跳出框框,必須先知道自己被監禁。
很多人抱怨說他們無能創造,其實,他們不是沒有創造力,而是失去了創造力。要了解箇中情況,也許該先來個測驗,下面就是個有趣的題目:“請用六根火柴棒排出四個三角形,但不能將火柴棒折斷。”
如果你排了五分鐘還排不出來,也不必灰神敗志。因為根據調查,大多數人都排不出來。在公布答案之前,我們想先談一下跳蚤。跳蚤之所以叫跳蚤,因為它前進不是用走的,而是用跳的,而且一跳可以跳到身體高度的一百倍。但德國漢斯馬戲團里的跳蚤卻是用走的,更會表演拉車的特技(當然,觀眾需用放大鏡來觀賞)。為什麼會有這種離奇的怪事呢?原來是馬戲團的馴蚤師對跳蚤施以特殊的教養。首先,馴蚤師將跳蚤關在玻璃箱內,玻璃蓋的高度要比跳蚤跳躍的高度低,跳蚤一跳,頭就碰到玻璃蓋,它慢慢地就不敢再跳那么高≯然後,馴蚤師逐降低玻璃蓋的高度,跳蚤怕痛,只好越跳越低;到最後,跳蚤在蓋子壓頂下,就不敢再跳而只能用走了。經過這種特殊的教養,跳蚤終於失去了與生俱來的跳躍能力。
前面那道題目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六根火柴棒疊成一個金字塔,不就出現四個正三角形了嗎?很多人在知道答案後,會在心裡嘀咕:“你又沒有說可以做三維空間的立體排列!”但題目里也沒有說你“不可以”做三維空間的立體排列啊!其實,多數人都是自我設限,自己綁自己,只會將六根火柴棒在一個平面上東挪西移,而不能或不敢從事三維空間的思考。這和被蓋子壓頂而無法跳躍的跳蚤有什麼兩樣呢?
那我們是怎么失去創造能力的呢?下面這個故事也許可以提供我們部分的答案:有一位幼稚園的小朋友,第一次聽到老師說華盛頓小時候砍倒櫻桃樹的故事,聽得津津有味。老師在說完故事後問說:“各位小朋友,你們知道華盛頓的爸爸為什麼會原諒他嗎?”他立刻舉起手,搶著回答說:“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班上的同學聽了都哈哈大笑,老師則搖搖頭,嚴肅地說:“不對!不對!爸爸會原諒他,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他搔搔頭,不好意思地看了老師一眼,默默坐下來。
這個小孩想的其實也沒錯,如果爸爸不原諒華盛頓,反而罵他甚至打他,華盛頓控制不住,說不定就會拿著手上的斧頭亂揮亂砍,那多危險啊!“因為華盛頓的手上還拿著斧頭!”其實是個很有創意的答案,但卻不被社會所認可。我們都曾經當過小孩,對很多問題其實都有過很多看法,但卻有人皺著眉頭說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最後只剩下“因為華盛頓是個誠實的小孩”這個答案,於是我們有了教養,成了像德國漢斯馬戲團里被馴養的跳蚤,失去了跳躍的能力,失去了創新的能力。
壓住我們而使我們失去創新能力的蓋子是無形的,那也許是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育、所習染的傳統觀念,也許是我們慣性的思考模式、單調的生活環境。它們像一個個牢籠,我們受其監禁與馴化而不自知,只能在一個小框框內思考,忘了自己原有一個海闊天空、充滿創意的心靈。
創造者就是掙脫牢籠、跳出框框的人。人跟跳蚤不一樣的地方是,跳蚤一旦被馴養,就很難恢復跳躍的能力,但人類會反省。要想掙脫牢籠、跳出框框,必須先知道自己被監禁。只有掙脫無形的牢籠,才能釋放我們被監禁的創造力。
思維訓練題 01
在希臘雅典,有些遊客會從帕台農神廟的立柱上砍下一些碎片,把它們作為紀念品帶走,這給古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請問雅典政府如何才能巧妙地制止這種行為呢?
僵硬分類:
蕭伯納給你一個驚喜
人生活在各種定義、各種分類、各種秩序之中。但只有創新者知道,所有的定義、所有的分類、所有的秩序,都等待被觸犯、被打破。
英國知名的劇作家蕭伯納學養宏富、幽默風趣,有一次接受採訪,記者在最後問他一個老掉牙的問題:“請問影響您最深遠的一本書是什麼?”蕭伯納面露謎樣的笑容,回答說:“銀行存摺。”
也許這只是在開記者的玩笑,但卻是一個很有創意的答案。如果你懷疑:“銀行存摺怎么能算書?”那請問你什麼叫做“書”?是“啟迪或愉悅心智的圖文信息”嗎?那圖文並茂的電腦磁碟或光碟算不算“書”?是“有相當頁數的印刷品”嗎?那銀行存摺為什麼就不是書……只要你廣為搜羅,認真去推敲,你就會發現我們關於書的每個定義都是捉襟見肘,有很多漏洞的。
人類的思考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將東西分門別類,加以命名(譬如這是書,那是椅子),並納入井然的秩序中。它的好處是可以讓我們快速、不假思索地從事篩選,深入研究。但缺點是所有的分類都難免流於僵硬,而使我們平白喪失以新奇、有創意的方式去思考的機會。蕭伯納所回答的“銀行存摺”,打破了我們習以為常關於“書”的類別概念,但也開啟了另一種思維。如果能把“銀行存摺”做成或當成一般的“書”來翻閱,把學校的“教科書”看作未來的“銀行存摺”來研讀,想必都能有一番新的體驗和滋味。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朗格曾經做過一系列實驗,顯示如果能對僵硬的分類表示懷疑,將有助於開啟創意之門。譬如其中有一個實驗,朗格給甲乙兩組學生(每組十人)每人一個橡膠製品,用不確定的口氣對甲組學生說:“這可能是給狗啃咬的玩具。”而對乙組學生則是以肯定的口氣說:“這是給狗啃咬的玩具。”在實驗中途,朗格故意寫錯了東西,而必須將它擦掉,但手邊卻沒有橡皮擦。這時,甲組學生中有四個人說他們手上的東西可以做橡皮擦,但乙組學生中想到這個點子的卻只有一人。
橡皮擦也是用橡膠做的,學生手上的橡膠玩具也有橡皮擦的功能,但僵硬的“狗玩具”定義和分類概念卻阻礙了它的潛在功能。這種分類概念越明確,對創意思維的阻礙就越大。一個實際的例子是:現在非常普遍而且對傳統手錶產生市場威脅的石英表,其實最先是由瑞士的鐘表公司發明的,但因為他們拘泥於傳統的鐘表定義,認為要由精細的、能轉動的、相互牽連的部分組成的機器才叫做“表”,石英表不是“表”,所以他們不願意生產這種東西,結果將大好機會拱手讓人
關於書的分類,另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名年輕男子走進一家分類妥善的書店,瞄了櫃檯後的中年婦女一眼,問說:“請問有沒有賣男人如何控制女人的書?”中年婦女也瞄了他一眼,說:“當然有。”年輕男子又問:“放在哪裡?”中年女店員回答:“在左邊牆角,標明‘幻想小說’的那個柜子里有一堆。”
“男人如何控制女人”的書,習慣被歸在“實用心理學”或“兩性關係”的類別,把它歸在“幻想小說”類別顯然是一種錯置,但這種錯置卻不僅讓人莞爾而笑,而且產生一種新的可能性思考:所謂“男人如何控制女人”也許真的只是一種“幻想”吧?
想要看出新的可能性,對問題進行有創意的新思考,你就必須先打破對事物僵硬的定義和分類模式。
思維訓練答案 01
雅典政府從石料廠里收集了一些碎石塊兒散放在帕台農神廟周圍。遊客以為他們撿起來的碎石塊兒是從帕台農神廟的立柱上掉下來的,因此就不再破壞立柱了。
知識魔咒:
戶外電梯與神秘的觸摸
真正阻礙我們創新的,不是缺乏知識,而是擁有太多知識。每一種知識都提供給我們一種見解,但也塞給我們一個框框。
全世界第一部戶外電梯,於1956年出現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的科特大飯店,這是一種創新,因為以前的電梯都是裝在室內的,但提出這個新點子的人卻讓人感到有點意外。原來科特飯店在那段時間生意日漸興隆,狹小老舊的室內電梯已無法應付越來越多顧客的需求,飯店老闆於是找來一流的建築師和工程師,討論如何擴建新式電梯。建築師和工程師討論了一個下午,提出建議:為了安裝更多的室內電梯,飯店必須歇業半年,以便在每個樓層打洞,並在地下室安裝新馬達。這樣的建議當然令飯店老闆大感為難,當雙方在飯店大廳議論紛紛時,一個在旁邊拖地板的服務生忍不住插嘴說:“可不可以將電梯建在戶外呢?”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在戶外新增電梯,不僅施工較容易、花費較少,而且飯店還可以繼續營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