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心深處

看到人心深處

人心是個江湖。江湖非常遼闊,人性也非常多樣,有可貴的、可敬的、可憐的、可笑的、可怕的、可恨的人性,等等等等。洞悉這些人性,不僅是為了了解別人,更是為了認識自己。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洞悉人性,你就能看清潛藏在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預知你的言行帶來的反應與後果,在人際的迷宮中自由穿行。

要特別注意關於你的坊問說法和江湖傳言,因為江湖傳言你如何如何,那就是你給別人的先驗印象,也就是你的社會形象,不管它們是真是假,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

一個自覺漂亮而不聰明的人,喜歡別人讚美他漂亮,但並不見得喜歡別人讚美他聰明。合適而明智的讚美並非要將沒有說成有,或將一分誇大成十分,而是將五分說成八分或九分即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知之明。過分誇大的讚美不僅無效,而且會讓對方懷疑你是在諷刺。

假話不太容易讓人相信,但摻了真話的假話不僅容易讓人相信,甚至比都是真話更讓人相信。也許你不想用這種方法去矇騙他人,但你總該知道別人會如何利用你的人性弱點,虛實相亂,先真後假,讓你做出錯誤的判斷。

不管一個人多權威,在他母親或情人面前可能就會完全失去權威性;權威只是一種關係,一個符號,它是可以調整改變的。在權威面前,我們也許不得不低頭,但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把頭低得太低了。

內容簡介

人心是個江湖。江湖非常遼闊,人性也非常多樣,有可貴的、可敬的、可憐的、可笑的、可怕的、可恨的人性,等等等等。洞悉這些人性,不僅是為了了解別人,更是為了認識自己。

這是一部兼具知識性、趣味性與實用價值的作品。作者運用西方心理學實驗中的發現,以100多箇中國歷史故事為案例,對隱藏在故事主人公言行背後的動機進行層層剖析,讓我們看到普遍而真實的人性。你會發現,很多所謂的人性其實都建立在我們的錯覺和幻象之上,這可能是人性最大的特徵,也是它的盲點和弱點。借用心理學家的獨特視角,我們會更加理性地看待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從而掙脫這些“人性枷鎖”,在行走於社會時,不再受它們的束縛與羈絆。

作者簡介

王溢嘉,1950年出生於台灣台中市,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棄醫從文,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合報》《牛頓雜誌》《台北評論》等十餘家報刊雜誌撰寫專欄,著作三十餘種,曾獲《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好書、《聯合報》讀書入版年度推薦書、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著作陸續在大陸出版發行,已出版的有《實習醫生手記》《蟲洞書簡》《性、文明與荒謬》《變態心理揭秘》《古典今看一從諸葛亮到潘金蓮》《洗心禪》《弗洛伊德的愛欲推理》《中國人的心靈圖譜:命運》《中國人的心靈圖譜:魂魄》等。

目錄

序言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的新視窗

自我認知里的人性

君子自重:李鴻章為什麼去拜訪俾斯麥?

天鵝效應:隋文帝為什麼立楊廣為太子?

本位主義:魏徵為什麼說守成比創業難?

歸因有別:崇禎皇帝為什麼在煤山上吊?

匹配理論:武大郎為什麼會死於非命?

自我調控1:王安石為什麼堅持變法卻不洗臉?

自我調控2:洪承疇為什麼會變節投降?

和而不同:張愛玲為什麼落落寡合?

自我反省:王陽明為什麼說舜是不孝子?

誰與爭鋒:孔子為什麼讚賞榮啟期?

界定自我:歐陽鋒為什麼問“我是誰”?

展現真我:陶淵明為什麼要辭官歸田?

解讀他人時的人性

投射作用:林黛玉為什麼會猜忌他人?

歸因謬誤:演潘金蓮為什麼永不超生?

事出有因:孫子荊為什麼在靈堂上學驢叫?

先入為主:孔子為什麼感嘆看錯人?

先驗印象:楚留香為什麼是個鬼靈精?

順序效應:莊子的猴子為什麼轉怒為喜?

體諒作用:管仲為什麼說知我者鮑叔牙?

定式效應:張飛為什麼不像書法家?

負面效應:屈原為什麼寫《離騷》?

自我兌現:劉秀為什麼能成為天子?

立場問題:揚雄為什麼說張儀、蘇秦是詐人?

涇渭合流:蘇曼殊為什麼不守清規戒律?

多生命辯解下的人性

生命的自主:東方不敗為什麼喜歡繡花?

建設性錯覺:阿Q為什麼總是能得勝?

自我辯護:徐志摩為什麼和張幼儀離婚?

魚與熊掌:林徽因為什麼選擇嫁給梁思成?

認知失調:李白為什麼說愛酒不愧天?

替罪羔羊:華人移民為什麼是半人半魔?

防衛性歸因:賈誼為什麼寫《過秦論》?

黃巢效應:洪秀全為什麼要造反?

代價作用:康有為為什麼堅持維新保皇?

偏執的意念:漢武帝為什麼對長生術執迷不悟?

誘惑洗禮:顧炎武為什麼不齒錢謙益?

歧路亡羊:項羽為什麼不想東山再起?

社會競逐中的人性

光環效應:王衍為什麼能誤盡天下蒼生?

天生倒霉:狀元為什麼會變成榜眼?

美麗暗影:趙飛燕姐妹為什麼被稱為禍水?

人要衣裝:趙匡胤為什麼需要黃袍加身?

服飾策略:辜鴻銘為什麼穿馬褂留辮子?

不同流俗:王羲之為什麼東床坦腹?

女性打扮:秋瑾為什麼喜歡穿男裝?

媒體效應:袁世凱為什麼想當皇帝?

宣傳有術:陳子昂為什麼當眾摔琴?

影像分微:于丹的書為什麼會如此熱賣?

馬太效應:替關公刮骨療毒的為什麼是華佗?

芝麻開門:姜太公釣魚為什麼離水三尺?

多人情好惡里的人性

投其所好:奕讓為什麼能成為成豐皇帝?

馬屁分野:薛寶釵為什麼能討賈母歡心?

批評有理:李宗吾為什麼要南懷瑾罵他?

增減效應:解縉的祝壽聯為什麼受人喜愛?

物以類聚:崔沆為什麼喜歡崔瀣?

同中有異:唐太宗為什麼說宇文是小人?

失態效應:謝安為什麼能讓人更加喜歡?

反敗為勝:唐德宗為什麼要下詔罪己?

禮尚往來:少年包拯為什麼不進富翁家?

自我揭露:韋小寶為什麼能讓人剖腹相見?

邊際效益:司馬光為什麼推薦劉器之當官?

得失皆宜:曾國藩為什麼相信天命?

說服策略里的人性

投桃報李:慈禧太后為什麼愛打麻將?

愛屋及烏:宋江為什麼夜訪李師師?

師出有名:蘇東坡為什麼在殿試時作假?

換位思考:利瑪竇為什麼要改變世界地圖?

自己人效應:觸讋為什麼能說服趙太后?

調和效應:魯迅為什麼說要拆掉屋頂?

得寸進尺:黃石公為什麼能讓張良替他穿鞋?

低球策略:襲人為什麼能讓寶玉聽她規勸?

片面之詞:魯肅為什麼能說服孫權不降曹?

動之以情:體彩為什麼登報急尋中獎者?

危言聳聽:鄭袖為什麼會救張儀?

心理反動:周瑜為什麼要與曹操決一死戰?

團體壓力下的人性

準則的形成:何春蕤為什麼高喊“我要性高潮”?

從眾行為:表決為什麼要用舉手方式?

冒險偏移:李世民為什麼發動玄武門之變?

眾口鑠金:曾參的母親為什麼相信兒子殺人?

服從權威:趙高為什麼能指鹿為馬?

符號關係:曹操為什麼迎漢獻帝到許昌?

團體迷思:惠施為什麼說異議被堵塞?

異端崛起:陳勝為什麼需要吳廣?

同仇敵愾: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

社會刺激:王軍霞為什麼能一馬當先?

共犯結構:王倫為什麼要林沖獻上一個人頭?

決策參與:完顏阿骨打為什麼能以寡擊眾?

情緒起伏時的人性

相濡以沫:伍子胥為什麼喜歡與伯嚭為伴?

火上加油:禰衡擊鼓罵曹為什麼越罵越火?

嫉恨根源:楊修為什麼會惹來殺身之禍?

禁果效應:賈寶玉為什麼愛讀《西廂記》?

愛憎有別:衛靈公為什麼改變對彌子瑕的看法?

習得性無助:李斯為什麼不再為自己伸冤?

情緒認知:王旦為什麼能對寇準寬宏大量?

嫉妒紋理:秦檜為什麼給皇后送錯魚?

補償心理:老百姓為什麼要齊桓公再丟臉?

預知效應:紀曉嵐為什麼要測字算命?

生理回饋:彌勒佛為什麼笑口常開?

信念作用:狄青為什麼用銅錢占卜?

利益得失中的人性

沉沒的代價: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

需求的層次:李自成為什麼會禁淫殺?

博弈分配:竊賊為什麼發生內訌?

囚徒困境1:三亞市為什麼對黑心店掛牌示眾?

囚徒困境2:胡雪岩為什麼以戒欺為店訓?

選擇的詭異:這個試吃攤為什麼生意好?

得失與冒險:寇準為什麼拿宋真宗孤注一擲?

德西效應:陳軫為什麼勸昭陽不要畫蛇添足?

己利利人:台灣為什麼有那么多“功德會”?

因果錯覺:曹彬為什麼要延緩處罰?

心理免疫:呂惠卿為什麼無法感動宋哲宗?

口是心非:葉公為什麼看到龍會嚇得半死?

水泥叢林裡的人性

稀釋作用:公車乘客為什麼袖手旁觀?

社會惰化:濫竽為什麼能充數?

匿名效應1:戴帽子進銀行為什麼被打?

匿名效應2:王語嫣為什麼會向段譽吐露心事?

公共財悲劇:雷峰塔為什麼會倒塌?

破窗效應:禁倒垃圾牌下為什麼堆滿垃圾?

二手資料效應:曹操為什麼變成了大白臉?

燙火爐原則:王熙鳳為什麼嚴懲寧國府僕婦?

權力效應:朱元璋為什麼會誅殺功臣?

虛實相亂:秦王為什麼驅逐公孫衍?

族群偏見:河南人為什麼背負“騙子”的惡名?

音樂效應:超市為什麼播放慢節奏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