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游雲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願掛冠。松溪石磴帶秋色,
愁客思歸坐曉寒。


注釋

⑴唐河北道博州博平郡有博平縣。

⑵《南史》:蕭視素為諸暨令,到縣十餘日,掛衣冠於縣門而去。《釋常談》:休官謂之掛冠。西漢馮萌見王莽篡逆、乃曰:“不去,禍將及身。”遂解冠掛於城東門而去。

⑶《韻會》:“磴,登涉之道也。” 

譯文

雪白的牆壁就是遼闊的天空,丹青色的顏料勾畫出江海的輪廓。

雲彩不知道歸山,白鷗整天就在畫裡飛著。

先生你,博平縣王志安少府,

吟詩到此應該想要辭官而去吧?沿著畫中松溪邊的石頭山路一直攀登,到山頂去欣賞秋天的雲煙。

我這個愁客看到此畫,頓時就生起思家的情緒,一陣寒意湧上心來。

作品簡析

李白這首詩對“山水粉圖”作了淋漓盡致的展示。粉圖,就是粉壁上的畫圖。此詩描寫了畫上的美景,同時表達了思鄉的感情。在詩歌格式上,五言與七言融合一體,也體現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詩歌特色。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