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冠

掛冠

掛冠,釋義辭官。捫膝掛冠——北宋欽宗即位之初,喻汝礪為朝中的祠部員外。張邦昌在金人操縱下,建立偽楚政權,官員們在一起研討應抱什麼態度,很多官員雖然穿戴著楚楚衣冠,卻惶懼萬分,不知所措。唯獨不同的是喻汝礪,他撫摸著自己的雙膝說:“這哪裡是易於向人彎曲的!”當天就把象徵自己官位的冠冕,掛在廳堂上揚長而去。從此他把“捫膝”作為自己的別號。

典源

《後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逢萌〉~2759~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時尉行過亭,萌候迎拜謁,既而擲楯嘆曰:「大丈夫安能為人役哉!」遂去之長安學,通春秋經。時王莽殺其子宇,萌謂友人曰:「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掛東都城門,歸,將家屬浮海,客於遼東。

《太平御覽》卷九百四十八〈蟲豸部五·蜘蛛〉~4339~2~

《金樓子》:「楚國龔舍初隨楚王朝,宿未央宮,見蜘蛛焉。有赤蜘蛛大如栗,四面縈羅網,有蟲觸之而死者,退而不能得出焉。舍乃嘆曰:『吾生亦如是耳,仕宦者人之網羅也,豈可淹歲。』於是掛冠而退。時人笑之,謂舍為蜘蛛之隱。」

釋義

楚國龔舍、漢逢萌均有解衣冠,掛東都城門。後因以“掛冠”指辭官、棄官。

示例

南朝 梁 沉約 《和左丞庾杲之移病》:“掛冠若 東都 ,山林寧復出。”

宋 葉適 《祭韓子師尚書文》:“憤發掛冠,龠米自炊。”

清《睢州志·袁可立傳》:“時逆璫竊柄,可立嘆曰:‘此非掛冠神武門時乎!’”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掛冠無奈君恩厚,銓衡陪掌,簪纓忝繼,君父難酬。”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有的咬一口松皮餅,極口嘆賞它的清香,說自己明天就要掛冠歸隱,去享這樣的清福。”

作者 詩題 詩句
丘丹 經湛長史草堂 設醴降華幡,掛冠守空谷。
儲嗣宗 送顧陶校書歸錢塘 聖朝思直諫,不是掛冠時。
劉商 寄李輔 掛卻衣冠披薜荔,世人應是笑狂愚。
厲玄 送顧非熊及第歸仍山 名在儀曹籍,何人肯掛冠。
孟浩然 題雲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遲爾同攜手,何時方掛冠。
孟雲卿 新安江上寄處士 即事遂幽賞,何心掛儒冠。
岑參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
岑參 與高適薜據登恩寺浮圖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張九齡 在郡秋懷二首 掛冠東都門,采蕨南山岑。
張說 雜詩四首 掛冠謝朝侶,星駕別君門。
施肩吾 玩友人庭竹 客來不用呼清風,此處掛冠涼自足。
李鹹用 依韻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自於南國同埋劍,誰向東門便掛冠。
李德裕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昔人懷井邑,為有掛冠期。
李林甫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掛冠知止足,豈獨漢疏賢。
李白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願掛冠。
李頎 題綦毋校書別業 常稱掛冠吏,昨日歸滄洲。
杜牧 朱坡 有計冠終掛,無才筆謾提。
杜牧 裁竹 故國何年到,塵冠掛一枝。
杜牧 送故人歸山 看著掛冠迷處所,北山蘿月在移文。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
楊鴻 晴望九華山 惆悵都南掛冠吏,無人解向此山居。
權德輿 新安江路 即事遂幽賞,何心掛儒冠。
泰系 題石室山王寧所居 借問檐前樹,何枝曾掛冠。
白居易 初致仕後戲酬留守牛相公並呈分司諸寮友 南北東西無所羈,掛冠目在勝分司。
白居易 秦中吟十首不致仕 掛冠顧翠緌,懸車惜朱輪。
白居易 達哉樂天行 七旬才滿冠已掛,半祿未及車先懸。
許渾 病中二首 臥憶郊扉月,恩深未掛冠。
韋嗣立 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諸大僚 每挹掛冠侶,思從初服鏇。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 行當掛其冠,生死君一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