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前記:曇無竭取經》

《西遊前記:曇無竭取經》

這部作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描寫人物的小說,而是融歷史、宗教、文化於一體的一部歷史小說。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南北朝時期北燕的歷史,佛教早起在中國的傳播史,同時對於當時的漢族文化、鮮卑族文化、西域文化,已經佛教誕生地天竺的文化有一個大致的認識。作者高洪勛通過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綜合自己對於歷史的認識,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風土人情,展示給讀者。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北燕馮跋太平十二年(公元420年),僧人曇無竭、曇朗、僧猛等二十五人,從燕都龍城(今遼寧朝陽)出發,懷著到佛教誕生地探索佛學真諦的願望,踏上了取經的征程。一路西行,他們把艱險作為修行的良機。在吐谷渾建立的河南國,幫助王族接續了與鮮卑慕容氏的血緣聯繫;在龜茲國,為女王解開心理癥結;在吐火羅,勸和四國糾紛。靠“木腳”翻越雪山,借索道飛越冰河,近一半人為取經大業而獻身。兇殘的藍血魔加害,使他們幾乎命喪荒山;在石榴寺,受到拜金教徒的欺騙,與《觀世音受記經》真經險些失之交臂:在佛陀駐足過的摩竭陀國那爛陀寺,其他教派迫害佛教的陰謀又置他們於危險當中。
這部在南北朝時期廣闊的歷史視野中,以曇無竭這位中國東北地區去西天取經第一人的事跡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敘述了一段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將曇無竭等人不畏艱險去禮拜佛陀勝跡,最終將《觀世音受記經》等佛典帶回中國,廣泛流傳於大江南北的故事再現給讀者。

作者簡介

高洪勛,共和國同齡人。近年來,以遼西歷史人物為題材創作了系列歷史長篇小說《一代梟雄安祿山》、《西遊前記》、與人合著《大燕慕容》,並出版自選集《白木船》。

目錄

引子
第一章古剎·麗影·小沙彌
第二章公主·玉佛·菩提心
第三章桃花·污血·亂世劫
第四章短劍·紅燭·斷腸情
第五章妖姬·火災·中衛軍
第六章兵禍·雲心·碧琉璃
第七章禪月·霜華·陽關疊
第八章新娘·胡笳·阿乾歌
第九章龜茲·佛子·女法王
第十章神話·絕岩·懶和尚
第十一章美女·柳枝·吐火羅
第十二章王冠·龍衣·原鄉人
第十三章野嶺·山魈·藍血魔
第十四章妖僧·艄公·那提河
第十五章野象·神獅·金甲妖
第十六章寶經·盜賊·石榴寺
第十七章荒山·石蜜·羅姆人
第十八章象郎·情僧·孔雀女
第十九章先賢·靈塔·大漢寺
第二十章冷麵·笑臉·石阿含
第二十一章竹紙·邪徒·日光禪
第二十二章應戰·故地·佛舍利
第二十三章法會·神油·佛法僧
第二十四章兵法·太后·連環象
第二十五章信女·禪僧·迷情香
第二十六章彼岸·夢覺·無憂果

精彩書摘

龍翔古剎的夜晚萬籟俱寂……一個人影從後廟牆上跳下……小沙彌法勇善心救難女。原是大燕皇族的沙延公主得罪了荒淫的大天王……面生的小和尚離開龍翔寺……扶餘國尋夫,好聞的體香險些在山門口把守門的僧人熏醉了。曇無竭從出家就在龍翔寺修行。最開始,他的法號叫法勇。
龍翔寺,是佛教自公元67年(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後,由中原傳播到塞外後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寺廟,始建於公元345年前後。它的建立,是與一位鮮卑大英雄的名字連在一起的。他就是晉末鮮卑族慕容部大單于、前燕開國之君慕容皝。
鮮卑族是古東胡民族的一支,是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慕容部祖居於今內蒙呼倫貝爾湖東部,東漢末年遷居遼西一帶,到三國時期,那時的首領莫護跋因幫助曹魏政權平定叛亂有功,被封為大都督、率義王。到了其孫慕容魷這一代,雄才大略的慕容魷趁著晉朝政權被趕往南方,中原大亂的有利條件,進一步吸納中原文化,招納漢族土子,開疆拓土,逐步兼併了鮮卑宇文、段氏二部,將勢力擴展到遼東、河北一帶,終於在公元337年雄心勃勃地稱王立國,建起了大燕政權(史稱前燕)。建國之初,都城設在大棘城,後因大棘城地勢狹窄,易受水患,就於公元341年在離柳城不遠的地方建造新都,歷經四年竣工。遷都之日,大燕王慕容魷看到都城東山之上有黑白雙龍飛舞,認為吉兆,就把都城賜名龍城,大內王宮名為“和龍宮”,東山則為龍山。並且指定工部衙門,在龍山之上建築佛教寺院,稱為“敕建龍翔佛寺”。其時,慕容皝已經深為中原文化傾倒,認為自己稱王立國,應與中原帝王一樣是“天之驕子”,真龍轉世。所以,對龍文化異常珍視,在宗教傾向上,除保持本民族原始的巫教外,同時重視弘揚佛教,建造龍翔佛寺的目的,一是為供奉佛祖護佑大燕王朝江山永固,二是讓大量關內來的漢族士子和躲避戰亂而來的百姓有個禮佛向善的處所。慕容魷建立龍翔佛寺原本為的是大燕國,卻無意中打造了塞外第一佛都。
龍翔佛寺在建立幾十年後,一個端午節的第二天,少年李小寶被正式剃度為僧,並受“沙彌戒”。
這天早課,全寺二百僧徒齊聚大雄寶殿,在一片經聲佛號里,方丈智圓喝令一聲:“去!”淨髮僧人手裡鋒利的剃刀下,李小寶頭上的十萬根煩惱絲盡皆退去。除了那個溜光光的腦袋,從此還有了一個法名:法勇。
圓親自為他授了“沙彌戒”。智圓長老問一句,法勇答一句:
“不殺生,見殺不食,疑殺不食。草木不用慎無毀傷。能持否?”
“弟子能持!”
“不偷盜,給與不受,受則不留,轉濟窮乏,能持否?”
“弟子能持!”
“不淫慾,遠女色,目不見邪色,耳不聞淫聲,寧身心破碎,不行淫慾,能持否?”
“弟子能持!”
參加受戒儀式的全寺二百僧眾中,不乏與法勇同時人寺皈依佛門的人,其中有年近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也有三四個髫齡少年,還有不少是鮮卑、扶餘、匈奴族人,捨棄巫教改信佛教的,但他們都沒有這么快的被方丈允準受戒,獨獨法勇入寺幾年就有了受戒的福報。所以,受戒儀式上,好多人嘟著嘴,一臉的憤憤不平。智圓法師看出了這些人的情緒,回到座上,對大眾說道:“我佛慈悲,普度天下有緣;但是卻是先度六根清靜心如明鏡之人,此即慧根早生,才早有善果報。眾弟子不祛除妒忌心,怎早生慧根?又怎得善果報?”
儘管知道要心如明鏡,但法勇大半天還是感到非常喜悅和激動。他感激師父智圓方丈。是他把自己帶入佛門的,是他親自給自己授了沙彌戒的。這就是說,自己要刻苦清修才對得住師父的恩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