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號尚武,筆名有郭鼎堂,麥克昂等,四川省樂山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曾留學日本。1918年開始新詩創作,曾創辦《創造季刊》,提倡浪漫主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抗戰期間,主編《救亡日報》,從事文化界抗日救亡活動,創作歷史劇《屈原》等,並寫下了大量詩文。1949年,被選為全國文聯主席。《女神》和《屈原》為其代表作。前者為中國現代詩歌走向成熟的開卷之作;後者開創了歷史劇與時代脈搏一同跳動的篇章。作品原文
西湖紀游作者:郭沫若
滬杭車中
一
我已幾天不見夕陽了,
那天上的晚紅
不是我焦沸著的心血嗎?
我本是“自然”的兒,
我要向我母懷中飛去!
二
巨朗的長庚
照在我故鄉的天野,
啊!我所渴仰著的西方喲!
紫色的煤煙
散成了一朵朵的浮雲
向空中消去。
喔!這清冷的晚風!
火獄中的上海喲!
我又棄你去了。
三
火車向著南行,
我的心思和他成個十字:
我一心念著我西蜀的娘,
我一心又念著我東國的兒,
我才好像個受著磔刑的耶穌喲!
四
唉!我怪可憐的同胞們喲!
你們有的只拚命賭錢,
有的只拚命吸菸,
有的連傾啤酒幾杯,
有的連翻番菜幾盤,
有的只顧酣笑,有的只顧亂談。
你們請看喲!
那幾個肅靜的西人
一心在勘校原稿喲!
那幾個驕慢的東人
在一旁嗤笑你們喲!
啊!我的眼睛痛呀!痛呀!
要被百度以上的淚泉漲破了!
我怪可憐的同胞們喲!
4月8日
雷峰塔下
其一
雷峰塔下
一個鋤地的老人
脫去了上身的棉衣
掛在一旁嫩桑的枝上。
他息著鋤頭,
舉起頭來看我。
喔,他那慈和的眼光,
他那健康的黃臉,
他那斑白的須髯,
他那筋脈隆起的金手。
我想去跪在他的面前,
叫他一聲:“我的爹!”
把他腳上的黃泥舔個乾淨。
其二
菜花黃,
湖草平,
楊柳毿毿,
湖中生倒影。
朝日曛,
鳥聲溫,
遠景昏昏,
夢中的幻境。
好風輕,
天宇瑩,
雲波層層,
舟在天上行。
4月9日
趙公祠畔
鐘聲,
鴉鳥鳴,
趙公祠畔
朝氣氤氳。
兒童的歌聲遠聞。
醉紅的新葉,
青嫩的草藤,
高標的林樹
都含著夢中幽韻。
白堤前橫,
湖中柳影青青。
兩張明鏡!
草上的雨聲
打斷了我的寫生。
紅的草葉不知名,
摘去問問舟人。
雨打平湖點點,
舟人相接殷勤。
登舟問草名,
我才不辨他的土音。
汲取一杯湖水,
把來當作花瓶。
三潭印月
一
沿堤的楊柳
倒映潭心,
蒼黃、綠嫩。
不須有月來,
已自可人。
二
緩步潭中曲徑,
煙雨溟溟,
衣裳重了幾分。
雨中望湖
——湖畔公園小御碑亭上
雨聲這么大了,
湖水卻染成一片粉紅。
四圍昏蒙的天
也都帶著醉容。
浴沐著的西子喲,
裸體的美喲!
我的身中……
這么不可言說的寒噤!
喔,來了幾位寫生的姑娘,
可是,unschoeh①。
4月10日
司春的女神歌
司春的女神來了。
提著花籃來了。
散著花兒來了。
唱著歌兒來了。
“我們催著花兒開,
我們散著花兒來,
我們的花兒
只許農人簪戴。”
紅的桃花,白的李花,
黃的菜花,藍的豆花,
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草花,
散在樹上,散在地上,
散在農人們的田上。
沿路走,沿路唱:
“花兒也為詩人開,
我們也為詩人來,
如今的詩人
可惜還在吃奶。”
司春的女神去了。
提著花籃去了。
散完花兒去了。
唱著歌兒去了。
4月11日,游西湖歸,滬杭車中作。
相關釋義
①unschoeh:不美麗,不漂亮。作品首發
本篇最初分別以《滬杭車中》《雷峰塔下》《趙公祠畔》《三潭印月》《雨中望湖》和《司春的女神歌》為題,發表於一九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二十八日、三十日和五月二日上海《時事新報·學燈》。郭沫若詩歌集
郭沫若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詩文。本任務就是他詩歌的集錦,讓我們一起來完善該任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