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

《袁崇煥》

《袁崇煥》是蕭鋒導演,于魁智(飾袁崇煥)領銜的同名京劇原班人馬出演的京劇電影。講述了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悲壯的人生故事。《袁崇煥》在保持了舞台京劇藝術的表現方法和優美唱段、身法之外,加入了大量的特技效果,營造出了逼真的背景效果,讓視覺空間擴大,畫面效果更加真實,讓很多在舞台上無法表現的元素展現在觀眾面前。2008年中影集團和電影頻道聯合投資,將該劇拍攝為同名電影。該片於2009年4月3日正式公映。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新編歷史京劇《袁崇煥》講述的是:明末,清軍繞過袁崇煥把守的山海關,直逼京師。袁崇煥大敗清軍。皇太極用反間計,輕信讒言的崇禎皇帝將袁崇煥打入天牢。袁崇煥在獄中寫信給憤而返回遼東的部將祖大壽。祖大壽率部殺了個回馬槍,清軍大潰。北京解困了,崇禎又因市井流言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導演陳薪伊把《袁崇煥》定義為含有影視劇風格的歷史京劇,9場40段戲裡,正義與邪惡、崇高與卑微交替出現,個人的內心衝突與陣戰交鋒交替出現,場面變化豐富,舞美大氣磅礴。為表現袁崇煥與皇太極刀兵相見、血肉廝殺的慘烈,戲裡還安排了30名武生演員同台搏擊對打的場面,被稱作為“15對‘三岔口’”。
由於戲裡袁崇煥蒙冤入獄直到慷慨赴死的情節占了很大比重,每位主要演員都有大段完整的唱腔。作曲家朱紹玉為全劇設計的唱腔多達360多句,比普通京劇要多100多句,讓觀眾過足戲癮。

基本信息

(圖)《袁崇煥》《袁崇煥》

導演: 蕭鋒 Feng Xiao

主演:
于魁智 Huizhi Yu
趙葆秀 Baoxiu Zhao
李勝素 Shengsu Li
孟廣祿 Guanglu Meng
李宏圖 Hongtu Li
杜振聲 Zhensheng Du

影片類型: 戲曲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國語

色彩: 彩色

內容概述

(圖)《袁崇煥》《袁崇煥》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登基,已是一派危機四伏滿目瘡痍的破敗局面。滿洲興起的十萬人馬在皇太極的統領下,鐵騎滾滾勢如破竹殺奔關內。謀士范文程的“假途滅猇”之策,確是一條妙計,繞過山海關,攻克遵化城,明總兵陣亡、巡撫自盡,皇太極得到捷報好不大喜過望,即令麾下乘勝進軍,旄頭直指北京城。

滿軍的攻占計畫破產了,皇太極遇到了袁崇煥這等的強勁對手,悶悶不樂寢食難安。謀士范文程深知素稱“蠻子”的袁崇煥才兼文武,公而忘私,剛毅果決,百折不回難以強力制服,於是向皇太極獻了一個惡毒的“智取”之計――――。

兩個太監作了清軍的俘虜,本以為黃泉喪命一去不歸,沒承想非但大難不死逃離敵營,還帶出了獻給萬歲爺的一個“機密”,他倆被押時親耳聽清軍說:“袁崇煥原來是皇太極的內應――――”,這不是邀寵的好機會么。崇禎未加思索便信以為真,下旨將袁崇煥押入天牢。

天牢中袁崇煥心寒意亂,但仍對社稷安危丹心耿耿。成基命前來探監,吞吞吐吐的說明來意,欲討一封袁的親筆信,以招回憤而帶兵出走遼東的祖大壽,深明大義的袁崇煥不假思索立即揮毫。

皇太極被意料之外的“回馬槍”打了個措手不及全軍潰退,紫禁城又恢復了往日的表面昇平氣象。崇禎非但不辯明忠奸,反而為“只知袁督師,不認聖天子”的流言所激怒,下旨凌遲袁崇煥。

截取了風雲激盪的歷史中忠奸對立、善惡衝突最為激烈的一段史實,加以精心剪裁、傳奇演繹,講述的是名將袁崇煥以非凡的膽略和氣勢,擊敗了皇太極的八旗雄師,解困京師,卻招小人讒言所害,蒙冤入獄。即使身陷囹圄,他仍忍辱負重,寫信召喚手下將士浴血奮戰,保衛皇城。皇城無恙,袁崇煥卻被凌遲處死,蒙冤結束了自己悲壯的一生。

主創人員

袁崇煥(于魁智)與崇禎(李宏圖)正在排演對手戲袁崇煥(于魁智)與崇禎(李宏圖)正在排演對手戲

北京京劇院投排的《袁崇煥》,沿襲了《宰相劉羅鍋》、《梅蘭芳》等精品劇目的成功運作模式,繼續採取不拘一格招攬各路英豪的強強聯合運作方式。挑梁主演袁崇煥的是當紅老生於魁智,這是他繼《梅蘭芳》之後,再次加盟北京京劇院的創作實體。他的默契搭檔、梅派名旦李勝素在劇中出演袁妻,扮演袁母的是著名老旦趙葆秀。“反一號”皇太極由裘派名淨孟廣祿擔綱,他在《宰相劉羅鍋》下集裡扮演的和珅、在《梅蘭芳》中扮演的褚民誼,都曾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這回他扮演的皇太極,卻並非一味的“反派”,還要凸顯出一代英主躊躇滿志的抱負和胸襟。剛愎自用猜忌誤國的昏君崇禎,由葉派小生李宏圖扮演;他御前的兩位朝臣——耿介正直的大學士成基命和狗苟蠅營的禮部侍郎溫體仁,分別由老生杜鎮傑和名醜馬增壽扮演。甘願陪伴袁大將軍從容赴死的平民程本直,由馬派老生朱強扮演。此外,袁崇煥部將祖大壽由葉金援扮演,陳俊傑扮演兵部尚書梁廷棟,韓勝存扮演皇太極的謀臣范文程,也都是北京京劇院的藝術中堅。這11人都是國家一級演員,該劇陣容之強盛可見一斑。
擔任該劇導演陳薪伊,仍將堅持其氣勢磅礴的風格。在她的構想中,整體舞台樣式要具有歷史的滄桑感,在表演視聽方面,要具有衝擊力、震撼力。為表現袁崇煥與皇太極兩軍血肉廝殺的慘烈與悲壯,她設計了幾十人同台拼殺的宏大場面,要求這幾十人都必須“能翻能打”。
該劇的作曲、創腔仍由朱紹玉擔綱。劇中,袁崇煥從蒙冤入獄到慷慨赴死的重頭戲,多要靠音樂形象來體現。朱紹玉早就做好了前期案頭準備,擔任配器的是王亞勛。該劇副導演由原北京京劇院院長石宏圖和他的夫人、著名武旦葉紅珠擔任。舞美設計黃海威、王晶服裝設計史海芹、范小慧,也都是曾與陳薪伊一起合作過的箇中強手

拍攝背景

(圖)《袁崇煥》《袁崇煥》

2005年,北京京劇院隆重推出新編大型歷史京劇《袁崇煥》,在全國的巡演,贏得了廣大觀眾的稱譽,獲得了很大成功。2008年,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聯合投資,將該劇拍攝為同名京劇電影。經過緊張的拍攝和後期製作,目前,京劇電影《袁崇煥》已攝製完成,定於2009年4月3日在北京首先公映。

拍攝《袁崇煥》是于魁智第一次“觸電”。他表示,此前自己飾演過岳飛林沖等悲情英雄,但這次演袁崇煥意在通過電影讓更多的青年了解京劇,激發民族自豪感。飾演袁母的趙葆秀則說,劇中表現了袁母的高尚情懷,自己採用老旦高亢的聲腔演唱,最能體現角色的性情。她希望觀眾看電影后還能走進劇院欣賞京劇。

影片亮點

三個男人一台戲

常言道三個女人一台戲,但在京劇《袁崇煥》中,卻是地地道道的“三個男人一台戲”,即由袁崇煥皇太極崇禎帝這三個男人構成的戲。于魁智對自己扮演的袁崇煥的看法是,這個人物是一員上馬能戰、提筆能文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儒將。他很自信,有朝氣,不悲天憫人。而由孟廣祿扮演的皇太極也不同於習慣概念中的“反派”,這一人物的身上既有一股強悍的霸氣與豪氣,也有英雄氣。多在武戲中出現的他,幾大段唱腔,既裘韻十足,又大開大闔。而李宏圖扮演的崇禎帝,用三個富有葉派小生特色的“笑”,刻畫了人物的內心變化,極為傳神。

三大綠葉托紅花

三大綠葉為趙葆秀扮演的袁母,李勝素扮演的袁妻,杜鎮傑扮演的成基命。趙葆秀的確稱得上是一片“大綠葉”,凡是有她出場的地方,你總會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感染。扮演袁妻的李勝素是于魁智多年來的“黃金搭檔”,兩人在多部戲中扮演過夫妻。而北京京劇院的頭牌小生杜鎮傑,在劇中扮演在崇禎帝前力保袁崇煥的老臣成基命,雖然只有四句唱腔,卻有大段念白,人物戲份雖不多,作用卻不可低估。

唱段、舞美、武戲皆有亮點

袁崇煥在獄中一段“二黃高撥子慢板”的唱段,在京劇上可謂首開先河,它相當於歌劇中的詠嘆調,委婉抒情又慷慨激昂,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袁崇煥的拳拳報國之心。而該劇的主題音樂採用河北民歌《小白菜》,在袁家妻母得知袁崇煥下獄以及袁崇煥上刑場幾段中反覆出現,淒婉悲涼的氣氛籠罩在觀眾心頭。
舞美方面,該劇以1∶1的比例製作了故宮太和殿皇帝寶座和鏤空盤龍屏風。劇中的武戲引人入勝,不僅有30人在台上同時開打,兵器道具也一概由木製改成鋁製,打鬥時銀光閃閃、金屬碰撞的效果聲聲可聞,其場面不遜於影視劇。

幕後花絮

(圖)京劇名家匯聚一堂京劇名家匯聚一堂

導演蕭鋒此前執導過戲曲電影《對花槍》,這次他在充分尊重演員的表演、保持戲曲藝術魅力的同時,運用電影鏡頭語言對京劇進行創造性的演繹。他說:“拍片時演員們的精湛表演使我感到震撼,我是懷著向京劇致敬的心情來拍的。電影大量採用特技來烘托氣氛,從視覺、聽覺上凸顯戲劇魅力,突破了一般舞台紀錄片的局限。”

電影以于魁智(飾袁崇煥)領銜的同名京劇原班人馬出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魅力:第一,由於魁智、孟廣祿、趙葆秀、李勝素、李宏圖、杜振聲等京劇名角領銜、共十三個國家一級演員同台演出,堪稱京劇的一大盛事。第二,京劇流派薈萃,唱段聚齊“五大流派”(俞派、裘派、李派、梅派、葉派),該劇突出的是演員的表演,為名角們的唱腔和表演提供了充分的發揮餘地,展現了傳統京劇的精粹,受到京劇界行家和京劇觀眾的高度評價。第三,該劇張揚“老耳朵,新眼睛”的創作理念,舞美簡約空靈,在保持傳統京劇的唱腔特色讓老戲迷聽得過癮的同時,又用新穎的舞台手段讓年輕觀眾看得新鮮。

關於導演

蕭鋒 國家一級導演

(圖)導演蕭鋒接受採訪導演蕭鋒接受採訪
作品:《來吧!用腳說話》(童牛獎)《我給爸爸加顆星》(表演學會獎)《孫文少年行》(金雞獎、華表獎、童牛評審獎、五個一工程獎)《滑板夢之隊》(華表獎、童牛獎)《下輩子還做母親》(華表獎提名)《這山更比那山高》《失落的愛》《龍年》《五個太陽》(省優秀電視劇獎)《今夜沒有單行道》《雲橫天山》《弄潮》《蕭瑟秋風》《深圳故事》《神州警示錄》《天堂之路》(五個一工程獎)《謊言的代價》(省優秀電視劇獎)《女兵甘甜》(全軍優秀電視劇獎、電視金鷹獎)

關於主演

(圖)三位主演于魁智、趙葆秀、李勝素三位主演于魁智、趙葆秀、李勝素

于魁智,性別:男 民族:回族 出生年月:1961年籍貫:遼寧省瀋陽市人于魁智。《野豬林》、《打金磚》、《奇冤報》、《艷陽樓》等。于魁智除在祖國各地巡迴演出,足跡遍及亞洲、歐洲及美洲;1996年6月,他率京劇藝術小組赴美國夏威夷為張學良將軍祝壽,傳為美談;1993年至1997年,四赴台灣演出,被台灣《中國時報》譽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

趙葆秀,女,北京京劇院主演,國家一級演員,工老旦,著名老旦表演藝術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生於1948年,祖籍北京,滿族。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北京戲劇家協會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北京市勞動模範。

李勝素,河北柏鄉人,生於農曆丙午年臘月二十五日。工青衣、花衫。中國京劇院主要演員。她曾是山西省政協委員,省青聯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不僅在內地菊壇叫響,在香港、台灣等地區也受到歡迎。

孟廣祿,1963年生,天津人。自幼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從孫盛文、王泉奎、張洪祥學銅錘花臉,打下堅實基礎。1981年畢業後,入天津市戲曲學校進修班,1984年轉為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任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蘭芳金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已故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方榮翔弟子,天津市青年京劇團著名裘派花瞼演員。

李宏圖(1963--),國家一級演員,梅團團長兼主演,葉派小生,梅花獎獲得者。河北廊坊人。他於1976年考入河北藝校京劇科。197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首屆大專班,先後從師於祁榮文、李德彬、江世玉、張春孝、李金鴻、茹元俊、黃定、劉雪濤、楊明華等,並得俞振飛指教。

影片評價

(圖)京劇表演京劇表演

《袁崇煥》是中影傳播京劇藝術的一個開端。現在用高清數位技術拍攝電影,能夠迅速把傳統文化通過影片傳播到全世界。在當代背景下通過再現慷慨悲涼的民族英雄故事,宣揚了壯烈感人的民族精神,是京劇藝術的一次創新之舉;同時,在運用現代電影藝術表現中國的國粹藝術上,也進行了一次可貴的探索。

《袁崇煥》是一部京劇與故事完美結合的影片。特技製作是全片非常重要的部分,大概會占全片的一半,主要用來展現一些大的時代背景和戰爭場景。在美術設計上,運用了能夠有效發揮電影敘事能力的恢宏的環境氣氛和布景造型,使電影擁有360度的拍攝調度空間,從視覺、聽覺上凸顯戲劇魅力,從而突破了單純舞台紀錄片的局限,具有了自己獨特的電影魅力。

京劇電影《袁崇煥》的拍攝,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創新意義。全片名角薈萃、濃墨重彩地歌頌了民族英雄袁崇煥,並且在如何運用現代電影手段來表現中國的國粹藝術上,也進行了一次可貴的探索。此外,中影集團以商業電影的運作模式,對該片採取大規模的宣傳和“重點突破北京,波浪推進全國”的發行策略,也將對今後戲劇電影的市場化運作具有前瞻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