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①永夜懨懨歡意少②。空夢長安③,認取長安道④。為報今年春色好⑤,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⑥。酒美梅酸⑦,恰稱人懷抱⑧。醉里插花花莫笑⑨,可憐春似人將老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採用於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於宋。雙調,上下片同調,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上巳:節日名。秦漢時,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見《後漢書·禮儀志上》)。魏晉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召:召請。②永夜:長夜。懨[yān]懨: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③空:徒然。長安:原為漢唐故都,這裡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④認取:記得,熟悉。
⑤報:答謝。
⑥杯盤:指酒食。草草:簡單。
⑦梅酸:代指菜餚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調味品。
⑧稱:合適。懷抱:心意。
⑨醉里插花花莫笑:北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在這裡反其意而用之。
⑩可憐春似人將老: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句暗合此意。[2]
全詞譯文
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鬱郁不歡,只能在夢裡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創作背景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的創作時間背景在史學界無定論,大多數學者認為當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作品。以下是學者黃墨谷與陳祖美認為的創作背景:此詞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是她南渡之後於建炎三年上巳節作於建康(今江蘇南京),根據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講述,當時趙明誠任建康太守,建炎三年己酉春三月被罷免然後具舟上蕪湖,入姑孰(當塗),五月至池陽(貴池),然又接到旨意任湖州知州,於是駐家在池陽。六月,趙明誠獨自乘馬赴建康見皇上,冒著大暑不幸得了瘧疾,然後七月於建康病入膏肓,八月病逝。在趙明誠病死前,李清照急馳建康探視,但趙明誠已不可救藥了。李清照葬畢了趙明誠,金兵已迫近建康,李清照於是攜帶圖書逃出,終生未再至建康,亦不可能在他處召親族。故認為這首詞作於建炎三年上巳無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首韻“永夜懨懨歡意少”,採用一起入情、開門見山的手法。南渡以後,政局動盪,金兵不斷攻迫,憂國傷時的激越情緒,使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鬱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詞人此時心情不愉,入手即表明此意。次韻“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但這一個空字透露出的是詞人的無奈,更是一種失望,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又透露出對南宋小朝庭不思進取,安於半壁江山的不滿。“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寫如今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好,而眼下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訊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並非詞人遊春所見。實際上是說,當前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於無。“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憂悶。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承上啟下,點明題旨,透露了女主人公開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句,貌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看起來作者對美酒佳肴的滿意。但草草兩字即點明了宴席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後面卻說詞人對草草準備的宴度覺得合意,看來不是詞人真滿意,而是詞人沒有心情去分辨美酒和佳肴是否真合胃口。結合時局的動盪,不管作者身在何方,其它地方的美酒佳肴畢竟不如故鄉的風味,但故鄉已經淪入金寇手中,什麼風味的美酒和佳肴也就不重要了。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這裡把“花”擬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暗喻“國將淪亡”。表面上讀起來這句好像是詞人在調侃自己,其實有一種春將逝,人將老,國已喪,心無奈,是一種“鳥之將亡,其鳴也衰”。
《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令詞,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名家點評
周振甫《讀〈蝶戀花·上巳召親族〉》:這首詞,是李清照陰曆三月三日上巳節宴會親族時作的,是哪一年寫的已無可考。從“人將老”看,當是婚後作品。從召集親族宴會,讚美“春色好”看,該是北宋沒有覆亡時作。從“空夢長安”看,趙明誠當在京里做官,所以要夢長安了。下片才講到上巳節的宴會。宴會是在白天,所以不提月色了。上巳節已到了“暮春之初”,即春將老了,從而感嘆“人將老”了。所以“醉莫插花”,不要讓花來笑人了,這是一。假如醉里在頭上插了花,勸花也莫笑,這是二。這是以花有知的擬人化手法。這是一首抒情的詞。上片的含意,在“空夢長安”里透露,含蘊著深摯的感情。下片的含意,在“人將老”里透露,含有深沉的感慨。靳極蒼: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是建炎二年清照逃到南方不久時作。念國、懷鄉、傷老等情緒表現在全詞之中。“醉莫插花”兩句,插花是北宋洛陽人的習慣。歐陽修《洛陽風俗記》:“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亡國亡鄉都逃到南方了,一插花就會引起鄉國之思,所以是避免插花的。可是醉了,就會忘其所以地習慣地插花;一插花自己不覺,旁人就會望而生悲,所以作者事先告誡說:“醉莫插花”。但這是難的,作者自己就難,所以又告誡花說:萬一插了花,花也別笑,笑我,就是笑我老了還插花。這取意於武元衡詩。
劉瑜《李清照全詞》:上片,頭三句,言外之意是,心懷悒悵,中原未能收復,有鄉不能回;次兩句,弦外之音是,年景好,應該美好、團圓、幸福、吉祥,讓人們回到久別的故鄉去,然而卻不能,抱恨無窮。下片頭三句言外之意是,勸慰親族用清香淳甘的美酒來洗解鄉愁;末兩句,弦外之音是,人雖然老了,飲酒時插花的興致消了,但懷念故鄉之心卻有增無減……此詞,寫“眼前景,口頭語”,看來似乎一目了然,但認真推究,卻含有深沉的家國之思。詞不長,但採用了多種藝術手法。大將傑才“不示人以璞”,又不見運斤操斧,妙哉![2]
孫崇恩《李清照詩詞選》:上闋“永夜懨懨歡意少”三句,是寫長夜惆悵不快和空夢回汴京的情景,接著“為報”兩句,以形象語言“花光月影宜相照”隱喻時局並未好轉,反映出女詞人感時傷亂之情和故國之思;下闋“隨意杯盤雖草草”三句,寫宴請親族的情景,結尾“可憐”兩句隱喻春光依舊,風景不殊,痛惜江河日下,人事已非。飽含淚水,含意頗深。作者從現實生活實感運筆,寓國愁於家愁,曲折地表現了深沉的憂國思鄉之情。
吳庚舜:這是一首抒情詞,自它問世之日起,沒有人說它是無病呻吟。但它究竟是寫愛情還是寫愛國之情,看法卻不一致。若說是寫夫婦離別之苦,自然也可以成為好作品,但它卻與內容不符,因為題目上明明寫著“上巳召親族”,在親族面前孟浪地宣稱昨夜做了個相思夢,豈不是取笑自己。因而把這首詞理解為抒發故國之思或許更符合作者的原意。
王延梯:這首詞是寫詞人因為懷念故國“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而永夜歡意少的情景,象這樣明顯地表達愛國情緒的作品,在她的詩中較多,但在其詞中卻是不多見的。
楊合林:“風流放誕”道出了李清照精神風貌的又一方面。魏晉名士風流對李清照的深遠影響,從其詞作可窺知一二。史載孔融“愛才樂酒,常嘆:‘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李詞云:“醉里插花花莫笑。”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後人所輯《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