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悉地經
梵名Susiddhikara -maha^tantra-sa^dhanopa^yika-pat!ala 。凡三卷。唐開元十四年(726)輸波迦羅(即善無畏三藏)譯。又作蘇悉地羯羅經、蘇悉地羯囉經、蘇悉帝羯羅經、妙成就法、妙成就作業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廣說有關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等三部悉地成就之儀則,與大日經、金剛頂經同為密教三部大經之一。內容包括持誦、灌頂、
祈請、護摩、成就、時分等。 大正藏第十八冊中所收之本經共有三種版本,皆為三卷,即麗本三十七品、宋本三十八品、和本三十四品。和本乃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即日本延曆二十四年),由日本天台宗開祖最澄請回日本;其後,圓仁又請回梵本,並著蘇悉地羯羅經略疏七卷以解釋經文文義。於日本台密,大日經、金剛頂經二經為‘胎(藏)、金(剛)而二’之經;相對於此,本經系用以詮釋金剛、胎藏‘兩部不二’深旨之經。[開元釋教錄卷十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佛祖統紀卷二十九、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五]密宗的經典依據、《蘇悉地經》
、《蘇悉地經》
全名為《蘇悉地羯羅經》,梵名 Susiddhikara-mahatantra-sadhanopayika-patala,三卷,共三十七品。唐代中天竺三藏輸波迦羅(善無畏)譯。此是麗本。此經別本有二: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共三十八品。此是宋本。
《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共三十四品。此是寶壽院本。
本經廣說有關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等三部悉地成就的儀規,與《大日經》、《金剛頂經》同為密教三部大經之一,用以詮釋金剛、胎藏"兩部不二"的意旨,內容包括持誦、灌頂、祈請、護摩、成就、時分等。
四、《發菩提心論》
全名為《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一卷。唐代不空譯。
本論共立行願、勝義、三摩地等三門,記述菩提心的行相,以"行願菩提心"利益安樂無餘有情界;以"勝義菩提心"觀一切法無自性;以三摩地觀"行"之相,即指日、月輪觀及五相成身觀等。此論依三摩地法,得十方諸佛的法身,證入"法界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