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華夏地理》 創刊於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內容,從多種角度深度報導不同主題。每月特許精選美國《國家地理》專稿,與全球28個國際版本同步刊出中國最具實力的期刊出版集團“時尚”是我們的強力後盾。使用美國《國家地理》的全球統一版式(高*寬=254*175mm)綜合雜誌《華夏地理》。
發展歷史
2006年6月起,經新聞出版總署〔2006〕463號批准,《華夏人華夏地理文地理》正式更名為《華夏地理》。同時啟用新的名稱和商標。正如李永適主編所言:地理的概念本來就有人文和自然兩個內涵,少了“人文”二字的新雜誌並不會因此放棄該刊一向對人文的關注。“像以‘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美國《國家地理》一樣,《華夏地理》是一本既強調知識也關懷人文的雜誌,對科學與知識的強調決不影響這本雜誌向來作為特色的人文關懷。”“科學與人文本來就是兩個是互補而不是衝突的概念,新的刊名只代表我們的關注更加廣泛,我們會本著一貫的風格,通過文字與影像,並以更科學的態度來繼續關懷中國以及全世界的人與自然議題。”更名後,《華夏地理》的辦刊宗旨是:關注人與自然、環境、人的生存狀況的關係,並涉及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自然科學、宗教學與生態學。這次的更名定位於這本雜誌不在單單局限於某些領域,涉及面有所增加。新的起點,新的平台,《華夏地理》將繼續致力於做讀圖時代最好的圖片雜誌!
著作權合作
2007年7月開始,《華夏地理》雜誌與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建立了正式的著作權合作關係。創刊已有119年歷史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長期以頂尖的編輯品質成為世界期刊的典範,每個月為全球數以千萬計的讀者提供了來自地球、甚至更遠的角落的信息與體驗,那封面上的黃色方框代表著一扇探索的視窗,通往我們的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現在,中國大陸的讀者終於也可以加入這全球探索的行列了。與《國家地理》著作權合作以後,我們不僅在雜誌的內容上能更加深入汲取這豐富的地理知識泉源,同時也將引進更多的活動與教育資源,在“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上為中國讀者盡一份力量。
另一方面,改版之後的《華夏地理》仍然將一貫地堅持關注中國的人與土地,從本地的角度為我們的讀者提供最親切和深刻的報導。中國廣袤的土地有太多值得報導的素材、太多需要關注的問題、太多應該挖掘的事物,作為一本中國雜誌我們會繼續為滿足中國讀者的需求而努力。
軍事與體育類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