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地理》

《美國國家地理》

《國家地理》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官方雜誌,在國家地理學會1888年創辦的九個月後即開始發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一本雜誌,其封面上的亮黃色框線以及月桂紋圖樣已經成為象徵,同時這些標識也是國家地理雜誌的註冊商標。雜誌每年發行12次,但偶爾有特版發布則不在此限。雜誌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準也為人們所稱道。這也使得該刊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新聞記者們夢想發布自己照片的地方。早在20世紀初期,國家地理雜誌即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當時罕見的彩色照片。

基本介紹

《美國國家地理》 封面《美國國家地理》 封面

雜誌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髮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誌地圖。雜誌訂閱者對這本雜誌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誌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國家地理》雜誌的內容為高質量的關於社會、歷史、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的文章;其印刷和圖片之質量標準也為人們所稱道。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誌封面1960年開始,雜誌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誌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誌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她的故事被刊登在2003年三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上。

合作夥伴

1995年,國家地理雜誌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現在,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誌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現在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誌,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於2007年7月與《國家地理》雜誌建立了正式的著作權合作關係。(《華夏地理》在採用《國家地理》稿件的同時,保持一半內容為本土原創)

2009年,《國家地理》少兒版正式由學友園教育傳媒集團開始運營,2010年1月在國內上市。

目前,《國家地理》雜誌在全球已有30家合作夥伴。

品牌戰略

品牌標識激情而經典的黃色框線
國家地理學會戰略第一條:“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創建統一的品牌形象,其次才是創建一個獨特的組織,加強產品在市場的獨特地位,產品的高質量等方面的內容。”《國家地理》雜誌企業戰略第一條也規定:“把《國家地理》雜誌的品牌向所有國家地理學會的產品(例如圖書、電視等)延伸,維持各產品在品牌形象上的統一性。”由此可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非常看重品牌的統一性。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所有產品都以《國家地理》雜誌這個核心品牌為基礎進行輻射,品牌統一為其獨有的黃色框線和“國家地理”的文字要素。學會要求所有印刷品的封面必須保留黃色框線,所在位置比較靈活,有的與《國家地理》雜誌同樣尺寸和位置,有的則縮小為不圈住任何內容的單純標誌。正是藉助這種統一的品牌形象,國家地理學會旗下的各種產品成功打開市場,並牢牢確立了《國家地理》這一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這個著名的黃色框線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品牌標誌,它是一本書的框線,更像打開外部世界的一扇美麗的窗戶,意味著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是打通人們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這個標誌簡潔明快、顏色醒目,便於讀者認知和記憶,準確地傳達了該雜誌的辦刊宗旨,而它與照片搭配而成的封面造型又成為了《國家地理》雜誌另一顯著特色。在擴散開來的越來越多不同膚色、說著不同語言的讀者心目中,這個獨特的黃色框線代表著冒險、激情、經典和質量。在該雜誌出版發行之初,學會就選擇用這樣一個黃色框線來強化其品牌。如今,時間過了100多年,在漫長的出版過程中,黃色框線成了世界著名的品牌標識,以及《國家地理》雜誌品牌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維持這個黃色框線也就成了該雜誌品牌維護的重要抉擇。從消費心理學角度分析,喜歡簡單是消費者對產品及品牌的一種認知習慣。這種對簡單的執著,使他們大多傾向於信任並選擇相對簡單、直接和有視覺衝擊力的品牌產品,而往往排斥複雜、多變和無品牌標識的普通產品。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正是遵循了這一規律,它那激情而經典的黃色框線簡單明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深刻的認知記憶,成為全球雜誌發行史上一個成功案例。黃色框線的品牌標識把它與其他競爭對手相區分,使讀者明顯感受到這份雜誌的與眾不同,由此而認定它是一本高品質的雜誌,從而在消費習慣上傾向於“這一個”而非其他。由此可見,在激烈的傳媒業、出版發行業的商戰中,大多數情況下,簡單比複雜好,減法比加法強,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和產品紛繁的時代,品牌戰略上的“簡單化思維”和“減法思維”往往取得出其不意的戰略效果。
品牌延伸跨媒體經營
什麼是品牌延伸?它是指將現有成功品牌套用到新產品上,用以縮短市場上消費者認同的時間,使新產品能夠迅速打開市場,很快為消費者識別和接受。品牌延伸性經營一直是《國家地理》經營計畫中的重點,其發展模式是“綜合品牌經營戰略”,即充分挖掘傳統媒體(如雜誌、有線電視)與新媒體(如網際網路)的有效資源,同時積極推出其他品牌產品以及相關服務。具體說,國家地理學會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有以下幾類:圖書、期刊、圖片庫、教育產品、地圖、電視節目、網站和CD-ROM等電子產品,以及日用品和印刷出版物。所有這些產品都接受《國家地理》雜誌的品牌輻射,因而構成其核心品牌開發策略,即以《國家地理》雜誌為核心,向其他國家地理產品進行全面延伸。

很早以前,國家地理學會已經開始嘗試製作記錄片,後來成為美國各地電視台、學校和圖書館的必備之物。在出版業方面,國家地理學會旗下擁有《國家地理·旅行家》、《國家地理·探險》、《國家地理·探險者課堂》、《國家地理·兒童版》等子刊,其發行量已逾百萬份;學會向市場推出圖書、地圖集和其他印刷出版物,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它還將觸角延伸到了電子媒體領域,開辦國家地理頻道對全球播出和交流電視節目,並製作成VCD和DVD對海外發行和銷售。此外,它還贊助和支持各種與探險、考古有關的活動計畫,舉辦由全世界中學生參加的兩年一度的“國家地理世界錦標賽”,等等。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成功經驗表明:實施了品牌延伸戰略的產品真正具備內在生命力和由此帶來的拓展張力,而這又成為了該品牌進行下一步延伸的內在動因。這種富有拓展張力的品牌往往攜帶著不容質疑的霸氣呼嘯而來,成為期刊市場上最具進攻性的競爭強者。由於對品牌統一性的維護,在傳統領域,該品牌產品活力旺盛、根深葉茂,具有強大的市場控制力,同時,它還從傳統強勢領域向全新領域進行延伸和拓展,占據時代前沿並贏得推陳出新的美名。在這一過程中,品牌核心價值作為一個體系,應具有前瞻、開放和包容的高貴品質,善於不斷吸收、融合新鮮元素,並在跨媒體的戰略延伸性經營中進行漸進式的微調。
品牌擴張向海外輸出著作權
為拓寬市場以增加銷售額,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走國際化發展道路,採取品牌擴張策略,向海外輸出著作權。《國家地理》雜誌創刊之初,當時的讀者只有該學會165名會員,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是使用英語在美國本土出版。以後,學會意識到品牌進行海外擴張的重要性,於是在鞏固美國本土發行量的基礎上積極對外延伸,發行了許多國際化的“本地文版”。1995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在日本落地,出版發行了該雜誌的日文版。這是《國家地理》雜誌第一個本地文版,為其海外擴張策略鋪平了道路。時至今日,該雜誌用包括英語在內的20多種語言出版,其影響已從美國本土延伸到了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除《國家地理》雜誌本身外,國家地理學會創辦的子刊也進入其他國家的傳媒市常例如,在西班牙,旅行類雜誌市場競爭本極為激烈,可一當雜誌封面上出現“國家地理”字樣,立刻讓《國家地理·旅行家》從同類雜誌競爭中輕鬆勝出,成為該國最成功的旅遊雜誌。同時,《國家地理·旅行家》向以色列市場進軍,還與赫斯特、IDG兩家公司合作,授權中國《時尚》雜誌社出版了《時尚旅遊》。

可以認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品牌擴張策略相當成功。如,2003年2月,學會在匈牙利創刊了《國家地理·匈牙利版》,兩周之內首版12萬冊,其中90%由報刊亭銷售。除日文版屬於合資出版,其他的本地版大多授權某個合伙人出版,充分利用了當地的辦刊經驗、基礎設施和內容資源,許多合伙人還被授權出版帶有“國家地理”字樣的其他品牌產品。起初,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決策是,讓所有本地版保留本土英文版大部分原有內容,因此,在同樣的出版時間內,泰國、丹麥、葡萄牙等國的讀者可以獲取與英文版相同的信息。後來,該雜誌決策層調整了品牌擴張和出版發行思路,認為應該對雜誌英文版的內容進行選擇,以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和該國市場的需求。這樣一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在海外各國的本地版中分配了大約10%~5%的內容由該國編輯班子自己組織采寫,插入當地的一些新聞訊息、觀點和看法。此外,經與《國家地理》協商,各國本地版的封面也可以與原版有所不同。

在品牌海外擴張的過程中,由於經營環境和實際國情的差異,不同國家《國家地理》雜誌本地版採取了不同的經營模式。舉例說,日文版在征訂上選擇多種途徑,最初的訂閱費實行打折,行銷上採取小預算針對目標客群的策略,發行管道上依賴合作方自己;拉丁美洲版採用軟登入的新刊推出方式,也採用小預算的行銷策略,發行管道主要依賴報攤,有選擇地在人口情況相似的地區取得訂戶,價格採取中等水平,零售網點覆蓋充分;西班牙版推出時只在報攤零售,最初的鋪貨非常大,但價格採取低水平;德國版在推出時採用比競爭對手略低的價位,利用大型展會活動進行促銷以吸引訂戶,同時利用媒體廣告進行宣傳,發行策略上採用先報攤後訂戶的方式;韓國版發行時不主張利用分銷商,完全通過網路訂閱的方式,在價格上採取高價位。

總之,解析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品牌戰略,我們可以認為,務實、靈活而有效的品牌戰略直接決定著雜誌的發行銷售及其未來發展。一方面,讀者喜歡品牌雜誌,因為簡單化的認知選擇使其能夠迅速獲得知識需求和審美愉悅;另一方面,廣告商偏愛品牌雜誌,因其可以從品牌雜誌與讀者群保持的良好互動關係中受益,即所謂的“光環效應”。其實,對任何行業尤其是雜誌出版業來說,品牌都極其重要。因為一個成功的品牌恰恰正是媒介重要的無形資產,而對品牌“本色”與“獨我”的價值追求,可以使該媒介贏得更多的忠實讀者,增強其社會影響力甚至歷史厚重感,並由此獲得現實可以預期的良性、互動之可持續贏利。

圖片質量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創建之初只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科學雜誌。從1979年起,該雜誌開始以地理為切入點,融入了新聞、生態、環境和人文等多種因素,成為大眾雜誌。此後,該雜誌照片水準一直很高,文字淺顯易懂,同時具有文學特質。為追求圖片和文字質量,該雜誌不惜巨資投入。看過美國《國家地理》的人都知道,其上刊登的照片絕不是在一般雜誌中所能看到的,拍攝者往往需要親身前往常人難以到達的環境,以特殊手法進行拍攝。例如,該雜誌的攝影師要近距離拍攝兇猛的野獸,或潛入深海。美國《國家地理》平均每年要拍攝和撰寫150個專題故事,為此,在世界各地的簽約攝影師旅行里程超過100萬英里,每個專題都需要耗費幾百個膠捲,每幅刊出的圖片,都是從上千張候選照片中選出來的。至於拍攝本身,甚至可以與拍電影相提並論。1992年,為了在西伯利亞做深水拍攝,該雜誌的攝影師克里斯托夫把價值100萬美元、重達15噸的攝影器材運至貝加爾湖,總共動用了171個箱子,而最終只刊出6張照片。1995年,為拍攝一個關於恐龍的報導,攝影師皮奧斯和助手託運了42個箱子,僅託運費用就高達6位數。

發展沿革

創刊於1888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至今已走過了115年的歷史,這個著名的黃色方框是它在全球通行的標誌

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的兩名飛行員在執行對日本本土的轟炸任務時,不幸被日軍擊中,他們的飛機被迫降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他們萬分緊張地剛從殘破的飛機里鑽出來,一群服色奇異的人就圍了上來,他們迅速地掏出了槍,但他們很快又輕鬆了下來。因為他們曾經在他們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過這個民族的介紹,它屬於他們的盟國——中國。1929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記者梅納德·威廉斯(MaynardOwenWilliams)在給美國《國家地理》的主編葛羅夫納(GilbertH.Grosvenor)的信中這樣寫道:“最痛快的事情莫過於一個記者能夠通過照片和文字,帶領125萬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員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然後對他們說:儘管看吧,要不是因為我,你們無法看到這一切。”這一段話後來被《國家地理》雜誌的記者廣為引用,並成為他們激情和驕傲的工作理由。這兩個故事的價值在於,它形象地描述了《國家地理》所能給公眾帶來的一切:實用性。地理知識的價值,以及它被賦予的浪漫、激情。創刊於1888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至今已走過了115年的歷史,它由美國的一家非盈利科學教育組織——“國家地理協會”(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創辦,它的創辦人之一是電話的發明者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它問世的時候正值人類歷史由於科技發明的巨大進步而揭開新的篇章之際。電話、電燈、汽車、飛機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驚奇,更是革命。誕生在這樣的時代似乎注定了它永遠追求革新的品質。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它的視角立足全球,從極地到內陸,從海底到月球,從草原森林中殘存的原始部落,到現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它不但記錄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記錄了一百多年來世界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變遷,記錄了人類的夢想和追求。在大多數讀者眼中,《國家地理》意味著權威、科學性、準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書而不僅僅是一本雜誌,它更多的時候融合了歷史、文學、科學和人類學,它使地球更像是一個生動而有活力的村落。發明家貝爾的貢獻並不僅僅在於他革命性地推動了人類的交流,更在於他革新性的精神所帶來的意義。這同樣體現在對《國家地理》的影響上——他的兩項決定為《國家地理》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一是推行了會員制,將雜誌賣給每一位想入地理學會的人,買雜誌就是入學會、交會費,這為《國家地理》日後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創建了獨一無二的模式;二是大膽起用了只有23歲的年輕教師葛羅夫納。葛羅夫納上任後一改《國家地理》的傳統編輯模式,將版面三分之二的篇幅讓給圖片,精美絕倫的大圖片所造成的巨大視覺衝擊效果使它迅速引起讀者的關注,加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樸素的自然狀態,《國家地理》很快以它傲視全球的視角和廣闊的思維立足於競爭激烈的雜誌業。發明家貝爾所倡導的革新精神為《國家地理》注入了永恆的活力。1910年,《國家地理》採用黑白與淡彩的照片和生動的插畫;30年代,《國家地理》開始使用萊卡相機和柯達底片;1959年,《國家地理》固定用彩色照片製作封面,60年代,《國家地理》的領域開闢到了太空和海底世界。而到了70年代,雜誌的領導層則再次打破了堅持幾十年的傳統,率領雜誌邁向具有爭議性的領域,開始報導化學污染、核能發電、非法野生動物買賣和人類演化等等課題。同時,唯美的風格又讓它顯得卓爾不凡。《國家地理》近千分之一的選片率雖然顯得苛刻,但一大批充滿理想和浪漫主義的優秀攝影師、記者在這裡誕生,而那些有靈魂有激情的作品則往往代表了一種標準。它對文字的要求同樣嚴格,它講究字字珠璣,強調文字與圖片的和諧。它注意帶給讀者的不僅是知識性,更是藝術感。創新而非迎合,唯美但絕不自賞,把握時代脈搏並具有一定的新聞性,這也使它吸引的不僅僅是自然的愛好者。這種革新的精神同樣表現在其所取得的巨大的商業成功。《國家地理》的會員制使它在全世界發展了上百萬的會員,它的核心品牌戰略使它的產品由期刊推廣到圖書、印刷品、圖片庫及教育產品、地圖、電視節目、網站、CD-ROM電子產品乃至日用品,它的淡黃色方框和“NationalGeographic”的字樣被人們所熟知。這也使美國國家地理協會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盈利組織。它同時注重發行和國際化,在發行渠道的多元化和適應潮流的國際化方面都頗有建樹。儘管不斷有人強調“強勢媒體”的文化侵略性,但卻不能改變它日益擴張的勢頭——《國家地理》在全球的發行量已接近千萬。世界各地的地理雜誌當然不只有《國家地理》,英國的《地理》雜誌、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德國地理雜誌《GEO》以及法國的《科學與生活》,都是倡導自然和人文的刊物,但由於地域性強的特點使得這些雜誌的讀者群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之內。中國的地理雜誌近些年來得到迅速發展,最出名的當屬背靠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的《中國國家地理》。這本脫胎於有著幾十年歷史的科普刊物《地理知識》的雜誌一直以科普內容作為主線,即便在改版後仍堅持著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中國國家地理》靠發行為主要收入,這使它驕傲地宣稱內容的獨立性,而作為第一家向海外出售著作權的刊物也使它對未來的發展頗有雄心,但脫胎於科普刊物的《中國國家地理》顯然在內容上科普多於人文,典藏性大於時代感。這便不難理解在美國《國家地理》和另一本中文地理雜誌《文明》在如火如荼地做著伊拉克專輯時,《中國國家地理》仍然在不緊不慢地介紹著古老的圓明園。在2002年9月之後,與《時尚旅遊》雜誌的著作權合作,已經讓這個充滿魅力的黃色方框出現在了中國。沒有人能否認《國家地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它一貫彰顯和堅持的革新與唯美,這是這本雜誌始終如一堅持的氣質。

軍事與體育類期刊

學術論文是科學或者社會研究工作者在學術書籍或學術期刊上刊登的呈現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學術論文往往強調原創性的工作總結,但當然也可以是對前人工作總結的回顧及做出評價,後者也往往被稱為綜述性文章(Review)。學術論文的出版正在經歷著重大變化,出現了從傳統的印刷版到網路上電子格式的興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