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曾是我們的家》

《草原曾是我們的家》是由網路作家王再平創作的一部網路文學作品,發表於2008年,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現已完成。

簡介

那是一個並不遙遠的夢。當迎接的隊和招展的紅旗收起來時,生活便向大家敞開了艱辛的大門。在1968年5月一個明麗的上午,我們呼和浩特的5名男知青和5名女知青來到錫林郭勒盟西烏旗吉林郭勒公社牧業二隊,分配在幾頂蒙古包里。牧人散去,太陽西斜,望著荒蕪的草甸,灰黯的遠山,我們的女知青落淚了。她們才十六七歲。

學騎馬是第一關。最勇敢的當數斯日古楞姑娘,多烈的馬她也敢騎,摔下來再上去,騎術很快趕上了牧民青年。

為了與牧民打成一片,她們起早貪黑,找最苦最累的活兒乾,主動幫助困難戶放牧、剪羊毛、洗羊、灌藥,還堅持第一年幹活兒不要工分。就這樣,她們熬過了最初的陌生、孤獨,也像牧人那樣,在藍天白雲下馳騁、歌唱了。

作品:《草原曾是我們的家》

作者:王再平

類型:散文

內容介紹

還有一次,中央安置辦公室來了一位幹部,當他看到知青住在農場的糧倉里,用羊笆擋著進出口,一句話沒說,扭頭就走,而我們的知青卻哈哈大笑起來……那時候,大家崇尚這種不怕苦的精神。後來,敖登高娃、茹拉瑪當了“馬背教師”;王列群、王幼蘭、烏雲其木格當了“赤腳醫生”,她們和大家一起泥泥水水、脫坯打牆蓋起一排“乾打壘”中心校舍和合作醫療室,我們隊的教育、衛生事業轟轟烈烈地搞起來,並成為全旗、全盟的先進單位。

每當閒暇,她們便一絲不苟地學習文、蒙語,幾乎人人能說一□好蒙話,老額吉(阿媽)都叫她們是“我們的好女兒”。她們給每個“女兒”都起了蒙文名字,幾天不見誰就要念叨、落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