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演者
劉藝舟(1877-1937),亦名必成、木鐸,沼山人。
劉藝舟1904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加入同盟會,課餘參加“春柳社”話劇團演出。1907年歸國,在東北各地及天津沿海主演《黑奴籲天錄》、《愛之花》等新劇,宣傳愛國思想。
辛亥武昌起義後,與山東同盟會員攻占登州、黃縣等地,被推為“登黃都督”。後離職去上海,與夏月珊、潘月樵等合作演劇。孫中山曾贈以“光復登黃偉人”金絲絨戲幕,“都督演戲”遂傳為美談。
“二次革命”失敗,劉亡命日本。後回國反對袁世凱簽訂賣國的“二十一條”被捕。袁獲釋,因編演《皇帝夢》一劇,又險遭緝捕。1922年編演《哀江南》《花子拾金》等劇,諷刺軍閥混戰、新貴爭權奪利。1927年任漢口市戲劇編審委員會委員,晚年教授戲劇理論。
劉藝舟一生編著劇本數十卷,多為針砭時弊之作。
晉劇表演者
丁果仙原名丁步雲,小名果子,1909年出生在河北束鹿縣的一個貧苦人家。
《花子拾金》4歲隨母逃難來到山西,被賣於太原一個叫丁鳳章的老人,認作養女。7歲拜老藝人孫竹林為師學藝,9歲就在醬園巷“泰山廟”打地攤賣藝。13歲正式登台出演《花子拾金》,扮演花子拾到黃金後的喜悅心情,一會兒學“毛毛旦姑姑”,一會兒學“三兒生叔叔”,一會兒學“天貴旦娘娘”。無拘無束,稚態可掬,博得觀眾喜愛:“這娃娃機靈可愛,天生是吃這碗飯的。”《花子拾金》
觀眾感言
最初聽到這段是高中時候看到的一套兩盤《京劇絕版唱段》之類的磁帶,其實確實挺稀有的,因為它選的大都是一些南方獨有本戲,例如九社最喜歡的《飛龍傳》,杜文林的《石頭人招親》,小楊月樓的《觀音得道》,徐碧雲的《虞小翠》等,京朝派選的也很好,如余叔岩的《伐東吳》,言菊朋的《戰濮陽》,高慶奎的《史可法》,金少山的《托兆》,郝壽臣的《打曹豹》等。而裡面最引人注目的兩段丑角戲就是蕭長華的《老黃請醫》與金鶴年的《花子拾金》。當時聽了這段之後覺得很可笑,很快就學了下來,整天都哼著裡面的“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大家聽了後也就博君一哂吧。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六郭德綱專場最後返場學山東二黃,這次的版本是把花子拾金的一整段流水都放了進去。後來散場還聽兩個小孩說,我記得裡面以前沒有那個“嗒嗒地嗒嗒嗒嗒地嗒嗒”啊?:)眾所周知,花子拾金這種墊場小戲都屬於戲裡串戲又歪唱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