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少時猶不憂生計,老去誰能惜酒錢?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閒征雅令窮經史,醉聽清吟勝管弦。
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作品譯文

年輕時尚且不擔憂生計,到老來誰又會吝惜幾個酒錢?
我們一起買來名貴的酒,舉杯共飲;兩相對看,你我距七十歲都只差三年。
閒飲中,我們徵引經史文句以行酒令;醉意中,我們吟誦詩句,勝過那管弦之樂。
等到秋後菊黃,家釀的美酒熟了之時,我和你再一醉方休,共享那陶然之樂。

創作背景

夢得,即劉禹錫,字夢得,與白居易同齡(白居易生於772年,卒於846年;劉禹錫生於772年,卒於842年)。837年(開成二年),白居易、劉禹錫同在洛陽。劉禹錫任太子賓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閒職,故得“閒飲且約後期”。他們兩人皆歷坎坷,又都是狂放通達之人。在兩人閒飲的十多年前,劉禹錫酬答白居易的詩中曾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豪句。兩位性情趣味相投的朋友詩酒相娛,將生平不快之事盡拋腦後,縱情享樂人生,“共君一醉一陶然”,純然閒雅情懷。超脫如陶淵明,而愜意更在陶淵明之上。

作品賞析

詩題中“閒飲”二字透露出詩人寂寞而又閒愁難遣的心境。
前兩聯,字面上是抒寫詩友聚會時的興奮,沽酒時的豪爽和閒飲時的歡樂,骨子裡卻包涵著極為淒涼沉痛的感情。從“少時”到“老後”,是詩人對自己生平的回顧。“不憂生計”與不“惜酒錢”,既是題中“沽酒”二字應有之義,又有政治抱負與身世之感隱含其中。“少時”二字型現出詩人少不更事時的稚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豪氣。“老後”卻使讀者聯想到詩人那種閱盡世情冷暖、飽經政治滄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氣了。詩人回首平生,難免有“早歲那知世事艱”的感慨。“共把”一聯承上啟下,亦憂亦喜,寫神情極妙。“十千沽一斗”是傾注豪情的誇張,一個“共”字型現出兩位老友爭相解囊、同沽美酒時真摯熱烈的情景,也暗示兩人有相同的處境,同病相憐,同樣想以酒解悶。“相看”二字進而再現出坐定之後彼此端詳的親切動人場面。他們兩人都生於同一年,已經快六十六歲,按虛歲來算快六十七歲了,亦即“七十欠三年”。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兩張皺紋滿面的老臉,面面相覷,彼此都感慨萬千。朋友的衰顏老態,也就是他們自己的一面鏡子,憐惜對方也就是憐惜他們自己。在這無言的凝視和含淚的微笑之中,包含著多少宦海浮沉、飽經憂患的複雜感情。
“閒征”一聯,具體描寫“閒飲”的細節和過程,將題中旨意寫足。這裡的“閒”是身閒而心未嘗閒,借知識的遊戲來怡情養性是假,排遣寂寞無聊才是真。雖有高雅芳潔的情懷、匡時救世的志向和滿腹經綸的才學,卻只能引經據史,行行酒令,虛擲時光,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這裡的“醉”,似醉而非真醉;與其說是醉於“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說是醉於“勝管弦”的“清吟”,雖然美酒可以醉人,卻不能醉心,一般的絲竹可以悅耳動聽,卻無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樣奏出心靈的樂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鳴。這二句,把“閒飲”和內心的煩悶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尾聯,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此番“閒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裡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只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這首詩寫的是“閒飲”,卻包蘊著極為悲愴的身世之感。首句“少時”起得突兀,遂又以“老後”相對;三句寫“沽酒”,四句忽又牽入“相看七十欠三年”句。從一時“閒飲”,推衍到漫漫人生,手法十分高妙。全詩言簡意富,語淡情深,通篇用賦體卻毫不平板呆滯,表現了詩人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今陝西渭南)人。800年(貞元十六年)中進士,歷任左拾遺、東宮贊善大夫、江州司馬、杭州、蘇州刺史、太傅等職。白居易是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他所寫的 《秦中吟》、《新樂府》,敢於針對當權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會矛盾,他又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人。白居易的敘事詩如《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生動感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影響極為廣泛。在詩歌創作理論上,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主張。現存詩3000多首,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