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養生方》

《背部養生方》

《背部養生方》一書是由李思博主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健康保健圖書。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背部可以給內臟當醫生,既檢查疾病又治療疾病,背部異常與全身病症有關。本書為您提供簡單實用的背部養生方案,告訴您藏在背後的健康密碼。

內容簡介

當我們身體臟器健康的時候,脊背就會輕鬆強健。要是哪個零件出現了問題,它也會連累脊背,造成脊背的不舒服。當不舒服的時候不要去抱怨,這是因為內臟被保護在身體裡,有的臟器很堅強,即使生病也一聲不吭。但是它會通過脊背的不適給我們暗示。所以我們要抓住暗示,及時發現治療疾病

作者簡介

李思博:牡丹江醫學院本科畢業。從事中醫治療工作多年,積累豐富的治療經驗,打破墨守的常規,把博大精深的中醫由深入淺地抽離出來,研究出獨特有效的“脊背”診療法,在預防疾病,及早發現臟器病變,內病外治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曾出版養生保健類圖書《由夢說健康——夢和健康不得不說的秘密》、《不犯困的生活》等。
桑志成:北京中醫藥大學骨傷系七年制本碩連讀導師。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骨傷專業委員會理事,世界中醫骨傷科聯合會理事,北京康復醫學會傳統醫學分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外治分會副秘書長。

目錄

第1章捏捏脊背保健康
1.脊背決定全身健康
認識我們的脊背
背部也可以當醫生
體表和內臟“表里相一”
背部異常與全身病症
2.背部皮膚告訴你體質的秘密
平和體質
氣虛體質
痰濕體質
濕熱體質
瘀血體質
特稟體質
氣鬱體質
3.重視背後的痤瘡和瘙癢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中醫認為:脊柱是人體的生命支柱,是陽氣的運行樞紐,脊樑和背部是人體保健的特區之一。人體以脊柱為軸線,以經脈、經筋、氣血為基礎,十二經絡環轉全身,維持著人體上下、左右、內外之間的密切聯繫,維持著機體的動態平衡。人體脊柱擔負著各種生命信息的傳達和處理,各臟器與脊柱互相依存。
循環於脊背的主要經脈是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
脊背的正中間就是督脈,是一條總督全身陽氣的經絡,被稱作“陽脈之海”。督脈上一共28個穴位,分布在頭、面、項、背、腰、骶的正中線上,和腦、腎、脊髓的關係十分密切。督脈上的穴位主治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運動系統病症。
脊背的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是人體循環部位最廣的一條經脈。一共有67個穴位,大部分分布在項背部。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主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的病症。第一次看到足太陽膀胱經這個名詞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里,段譽練習六脈神劍,一股氣流隨著足太陽膀胱經竄來竄去,當時羨慕得很。接觸了中醫才知道,了解足太陽膀胱經雖然不能練成什麼“絕世武功”,但是卻能呵護我們的身體健康。⑨背部也可以當醫生
首先我們可以藉助鏡子觀察脊背的形態,標準健康的脊背應該是背部寬窄適中,和臀部比例適當,肌肉豐滿,現在有些女孩子減肥減得能看見肋骨,追求所謂的“骨感”,其實這樣是非常不正確的。背是心胸之府,脊背的肌肉保護著整個腹髒,如果減去過多的背肌,就等於自毀長城,很容易疾病侵入。脊背肌肉的豐滿,可以看出內臟氣血的強弱。
古人也認為脊背成坑的人不會長壽。《太以神照經》里“背圓厚如團,富貴命長”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並不是脊背越厚越好。背部過厚,會給人一種不精緻的感覺,這個人的整體形象變得粗糙憨重。
脊背的健康皮膚應該是光滑緊緻的。如果脊背皮膚油膩,總愛長紅色的痘痘,那么你的體質出了問題。脊背皮膚粗糙,身體沉積了太多的垃圾。這些我們會在後面詳細的講解。
長時間久坐,我們的脖子酸痛發硬、頸椎疼,形成讓我們感覺心煩氣躁的頸椎病。雖然煩躁,但是大家卻也不是很在意,實在疼了,網上找找“山寨頸椎操”跟風做一做,或者找個街頭的按摩院讓“神醫”咔嚓咔嚓地放鬆放鬆,其實這樣都是不正確的。我們的頸椎非常嬌嫩脆弱,不能讓“神醫”隨意“咔嚓”,嚴重的錯誤手法甚至會導致癱瘓,頸椎需要妥善地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