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仙祝壽》

《群仙祝壽》

群仙祝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傳統神話故事,傳說王母娘娘每次壽誕,都邀請仙界各路神仙前來祝壽,可謂是群仙聚會,場面浩大。

簡介

巨型根雕《群仙祝壽》,曾被聯合國官員譽為“天下第一雕”;被詩人公劉譽為“民間一絕,華夏之寶,世界之最”……日前,這尊在懷化市博物館陳列了十餘年的巨型根雕,被湖南省文物局鑑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從此,它成了真正的國寶!而把這棵千年樹根變為國寶的人,就是懷化的雕刻家、“湖南十大藝術門類傑出傳人”傅昭槐

概述

湖南省懷化地區博物館內有一建築別致的陳列館,陳列著一尊巨型根雕。這尊巨雕長7米,寬2米,高2.6米,正面有八百多人物,二百多動物,背面有500羅漢。這上千號人鬼狐仙,又以“王母娘娘祝壽”為主線,連成一個整體。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尊巨雕的工藝與造型。巨雕中的所有人鬼狐仙、山澗雲海,無不神貌合一、栩栩如生,極盡鬼斧神工之妙;巨雕的造型極為別致,分天上、人間、海里“三界”。作者採用散點透視和推前拉後、趨勢重疊的方法,將《西遊記》前七回的神話故事精雕細鏤於其上,被人譽為“天下第一雕”。

材料來源

“群仙祝壽”巨型根雕,不僅奇在場面的宏大與藝術構想,還奇在巨雕所有樹蔸的原材料,它源於一棵古代民間“封神祭壇”的樟樹。

群仙祝壽群仙祝壽

1984年,黔城維修芙蓉樓,時任芙蓉樓館長的夏安,誠請年近八旬的老藝人傅振源和他的兒子傅昭槐雕一尊人物故事的根雕。時隔年余,這尊兩米見方的根雕完工了,把夏館長東得個合不攏嘴,特將此根雕命名為“芙蓉仙境”,並將此根雕作為鎮樓之寶陳列於館中。

1986年春,時任懷化地區博物館館長的舒向今等同志來黔城見到這尊根雕,認為傅氏父子的根雕藝術是民間的絕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發展價值,遂決定在地區博物館內雕一尊更大的根雕,將他們父子的絕技重雕其上以便流傳後世。但他們踏遍了全區十二個縣市的上千個村寨,均未採到理想的樹蔸。

同年夏未,負責尋蔸的陳山鷹黔陽縣雙溪鎮一小溪拐彎處的石板岩上,發現一棵約為五六個成人牽手才能合圍的樹蔸,一看便知是棵千年古樟。他趕忙找到樹蔸的主人陳某,不想出乎陳山認鷹的意料,陳老漢就是不肯賣,而且一提到這棵樹,就顯得很傷心。

原來陳老漢為了砍樟樹賣錢還被遣送到安江勞改隊學習了15天,他不知這是千年古樹觸犯了法律,讓他傷心難過。因此,不管是誰來買這棵樹蔸,他都不賣。陳山鷹就地請了十多個農民來挖,樹根長在岩板卵石上,挖了兩天,樹蔸的周圍連皮都未“傷”著,卻在樹蔸正中下方的空間裡挖出個紅布掩口的陶罐來,那陶罐古香古色,不知何朝何代,紅布鮮狀如初,只是碰到鋤頭後就成了碎未。挖出罐子後,農民再也不敢挖了,說這罐子是古代“祭壇封鬼”用的,這是棵神樹,不能再挖,否則就會大災臨頭。陳山鷹也從未見過這等到怪事,便火速趕到懂得一些民間巫術的傅老藝人那裡請教,傅老藝人說可以挖。陳山鷹又匆匆返回雙溪鎮做農民的工作,通過他的耐心開導, 這些農民又重新來挖,結果挖了好幾天,怎么也挖不下去。苦於無計,陳山鷹只好到距此不遠的雙溪煤礦買來30筒炸藥,再次把這些農民請來打炮眼,他們並排打了二十多個炮眼,同時點火,只聽到“轟”的一聲,整個樹根被“抬”出地面。接著又請人將樹根中的石頭和沙土清洗乾淨。樹根重5噸不說,如此龐大怎么運輸呢?陳山鷹等特從第二炮兵部隊借來一輛大卡車,再到雙溪煤礦借來十噸的吊車,才將這樹蔸吊上大卡車運抵懷化。至此,長達一月時間,他們才將這棵“神樹”蔸“請”出深山。

精湛的技藝

說巨雕根蔸來之神奇,其實巨雕的立意、構思、布局更神,它原為老藝人神遊天宮所得。

寵大的古樟樹蔸運抵懷化之後,地區博物館的舒館長即將傅氏父子從黔城芙蓉樓請到懷化。

為充分發揮付氏父子的才智,館裡不給他們定什麼框框,只是把意圖告訴他們,要他們放手去創作、去雕刻。他閉門苦思了一兩個月,心中依然沒底。也許是思慮過度以致神情恍惚,一日晚上,忽得一夢,夢見自己得道成仙,暢遊天宮。正遇王母娘娘祝壽,天宮“星光燦燦,華燈閃爍”,隨後他又能飄落海底,進入龍宮,只見宮中“珠光閃閃,金碧輝煌”,四海龍王正聚在一起商議什麼秘事,他正要進去聽個究竟,忽被巡邏的龜兵發現,一寶劍砍來,驚醒了他,原來是南柯一夢。他趕忙叫醒熟睡的兒子:“有了,有了,就以‘王母娘娘祝壽’為主線,將所有人鬼狐仙連綴起來,樹根的上部分正好做天上,中間部分正好為人間,下部分正好做海里,天上、人間、海里‘三界’齊全。好傢夥!好傢夥!”於是巨型根雕“群仙祝壽”的立意與布局就這樣敲定了。

巨雕作業期間,時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的劉正同志專程前往觀看,稱讚“這是一大傑出的貢獻”,臨走時抉傅老藝人的手說:“雕完後,我一定給您祝壽,為您慶功。”1991年巨雕工程接近完成了一半,八十高齡的傅振源深感力不從心,惟恐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特將平身絕技全部傳授給傅昭槐,要他獨立完成後部分作業。1993年6月,這尊歷時十年,凝聚著付氏父子汗水的“天下第一雕”終於完工了,與此同時,精巧別致的專館也已建成。“群仙祝壽”移居專館,猶如一座藝術宮殿向遊人洞開大門。

遺憾的是這尊巨雕完工不到兩年,這位名震湘、黔、川的雕刻大師傅振源便與世長辭了,劉正為他祝壽、慶功的那一天卻成的永遠、永遠。

傅昭槐其人

傅昭槐1960年生於雪峰山洞口縣的雕刻世家。傅昭槐從小就對雕刻藝術情有獨鍾。父親那個陳列著各式各樣雕刻作品的小閣樓,是他最著迷的“羅浮宮”;放牛的山坡上,讀書的校園裡,都是傅昭槐雕刻的樂園;黃泥巴、雜木樹、竹子、石頭,都是他雕刻的材料;憨豬、壯牛、飛禽走獸、翠竹青松都是他心中的藝術形象……

昭槐高中畢業了。他白天眼睛跟著父親的刻刀走,晚上就自己偷偷溫習一天的“功課”,一邊模仿父親的作品,一邊翻閱古今中外的名畫和名著,技藝一天天成熟起來。

1986年,他和父親被特邀到懷化黔城芙蓉樓從事古典園林建築雕刻修復。芙蓉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傅昭槐除從事修復性雕刻外,還和父親一起創作了當時國內最大的根雕作品《芙蓉仙境》,共雕刻了中國文學名著中的32個故事、103位栩栩如生的藝術人物。《人民畫報》《羊城晚報》《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對此作了報導。

隨之而來的榮譽並沒有使這位雕刻家忘記自己的追求。他說:“真正的藝術是在艱苦的環境和默默無聞中孕育出來的。”完成《芙蓉仙境》雕刻後,傅昭槐來到懷化博物館,從事一件規模更大的根雕藝術創作。他知道,這是一次對自己的挑戰和超越,也是一次對根雕藝術的挑戰和超越。

巨型根雕,粗雕不很困難,而細雕時,傅昭槐的身體也彎曲成了“樹根”,不同部位需要不同的雕刻姿勢:站著,坐著,跪著,躺著,蹲著,趴著……他從事雕刻的工作間是一個油毛氈蓋起來的簡易工棚,炎炎夏日,頭頂烈日如火,而數九嚴寒,又是北風刺骨。到晚上,全身折騰發痛發酸,累得難受,但傅昭槐沒有放棄。這尊巨型根雕,最後由他父子倆構思為《群仙祝壽》。從第一刀到最後一刀,共雕刻了6年7個月。而最後3年,年邁的父親已無力用刀,工棚里只有傅昭槐一人在那裡不停地雕刻。

在這尊長7米,寬2米,高2.6米巨型根雕藝術品中,傅氏父子成功運用了浮雕圓雕透雕鏤空雕等多種藝術手法,刻劃了800多個生動人物和200多隻鮮活動物,將天上仙境、人間凡事、海底龍宮盡顯刀筆之下。天上是盛大的蟠桃大會;海底是四海龍王和它們的水族以及過海的八仙。傅氏又獨具匠心地用一個孫悟空將天上、人間和海底串連起來:悟空下海取定海神針,大戰二郎神,大鬧蟠桃會……根雕的背面則是形神各異的五百羅漢。

在傅昭槐父子日夜雕刻這一巨型根雕時,畫家黃永玉聞訊來到懷化,欣賞了這件藝術作品的雛形。他非常興奮地說:“國寶!國寶啊!”十餘年後,黃老的感嘆果真成了現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