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常讀》

《經典常讀》

《經典常讀》是由龐朴、劉澤華所著的一本文學類書籍之一。

《經典常讀》——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三十本書

《經典常讀》《經典常讀》

龐朴劉澤華主編寧稼雨葛荃 副主編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內容提要

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什麼?到哪裡去找中國傳統文化?

浩潮的典籍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其中那些百世流傳的經典便是中國文化精神之所在。《論語》開啟了影響中國千百年的儒家思想,韓非子》是法治思想的源頭,《孫子兵法》代表了中國人對古代戰爭的精闢總結,《壇經》代表中國佛教的成就,《老子》、《周易》、《史記》、《紅樓夢》等分別代表著中國哲學、史學、文學的特點和達到的高度……

然因文言文的隔閡、歷代註疏紛雜、各家解讀不一,傳統經典往往被束之高閣。本書從古代典籍的海洋中蒐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三十本書,請專家學者生動描述經典原貌與思想精華,盡力使本書成為現代人進入中國古代典籍殿堂的必備入門書。

作者簡介

龐朴,男,1928年10月出生於江蘇省淮陰縣,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生畢業。曾任山東大學講師、《歷史

《經典常讀》《經典常讀》
研究》主編等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科學文化發展史》國際編委,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公孫龍子〉研究》、《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朴卷》、《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等。

劉澤華,男,1935年生,河北省石家莊人。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政治史、知識分子史、歷史認識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著作有《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被譯成韓文在韓國出版)、《中國的王權主義》、《洗耳齋文稿》、《士人與社會(先秦卷)。主編並與人合著有《中國政治思想史》三卷本(被譯成韓文在韓國出版)、《中國傳統政治哲學與社會的整合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等。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寧稼雨,男,1954年生於大連,漢族。文學博士。1982年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5年被聘為韓國高麗大學中文系外籍教授,2000年在

《經典常讀》《經典常讀》
南開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言小說和文學史與文化史的關係研究。著有《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中國文言小說總目提要》、《中國志人小說史》、《魏晉士人人格精神》、《傳神阿堵游心太玄》、《魏晉風度》、《世說新語與中古文化》、《劉義慶與世說新語》、《漫話水滸傳》等個人專著。在《文學遺產》、《中華文史論叢》、《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文獻》、《國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六十餘篇,約六十萬字。論著多次榮獲國家及省市級獎勵。

葛荃,男,1953年生,安徽巢湖人。“文革”時為“老三屆”,插過隊,做過工。“文革”後恢復高考,以“七七級”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讀書。1984年任教於南開大學政治學系,2005年1月以“學科帶頭人”引進山東大學

《經典常讀》《經典常讀》
威海分校法學院。1998年取得博士學位,晉職教授,2000年獲博士生導師資格。2000年及2004年分別赴日本、美國訪研。2002年10月受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學科中國政治思想史分支主編。術業專攻:中國政治思想與政治文化。曾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天津市政治學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等。現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法學院副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任中韓交通文化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政治學院兼職教授,山東省政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治學會理事等。迄今出版學術專著3部,主編、參編著作13種,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獲得省部級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一項;省部級優秀教學獎2項,以及寶鋼教育基金會的優秀教師獎等。政治文化研究網(http://www.tszz.com)首頁有個人專輯。

本書目錄

前言

《老子》——人生的大智慧
《莊子》——哲學的寓言
《論語》——人的發現
《孟子——心性的修養
《尚書——帝王的教科書
《周易》——占卜的哲學
《韓非子》——法治的源頭
《孫子兵法》——戰爭的藝術
《左傳——諸國爭雄的時代記錄
《戰國策——中國的說辭藝術
《詩經——先民的歌唱
《楚辭——士的悲歌
《山海——中國最古老的神話
《黃帝內經——中國最早的醫書
《史記——中國第一通史
抱朴子——探尋長生之道
《齊民要——國以農為本
《世說新語——名士的逸聞
《壇經——禪的化境
《李太白集——詩仙的氣象
《杜工部集——詩者的楷模
《東坡七集——失意文人的情懷
《四書集注——對儒經的權威解讀
《夢溪筆談——中國科學史的筆記
《五燈會元——禪宗歷代祖師的語錄
《三國演義——三國志士爭天下的故事
《水滸傳——中國的綠林文化
《焚書——中國文化中的叛逆意識
《陽明全書——道德良知的新詮釋
《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命運悲歡

作者小傳

再版後記

本書前言

經過了至少一個半世紀之久的或顯或隱的爭論,時至今日,各式各樣的西化主義多已偃旗息鼓了,各式各樣的國粹主義也都退出了歷史舞台。

文化大地上,特別是年輕一代人的腦袋中,有點空蕩蕩,霧朦朦。

於是乎,商業文化以它紮實的後盾和通俗的形式,漂洋過海,乘虛而入,大有雷霆萬鈞、無堅不摧的架勢,鬧得不少人心蕩神迷,追腥逐臭,不少人心痛首疾,憂國憂民。

人們也許沒有權利指責當今那些不知人生目的、只知“瀟灑走一回”、“一次愛個夠”的青年,因為正當他們需要吸收養料的時候,他們的父輩都也正在手足無措,不知如何安頓自己為好哩。

鑒於一些青年當今存在著的這種文化荒蕪、精神空虛的現狀,我們構想,如能推出一本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著作,少而精,質而文,約而博,俗而雅,讓讀者有時間讀起,有興趣讀完,以從中了解個華文化的精髓,獲得安身立命的真諦,也許對於我們民族的未來多少會有一點助益。

當然,這樣做,有一個前提必先解決,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今天是否仍有價值?

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民族總是某一特定文化下的民族,文化總是某一特定民族中的文化。歷史已經證明,未來的陷阱原來不是過去,倒是對過去的不屑一顧;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甚至將過去徹底砸爛,而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來構築未來大廈;如果無視傳統,一味前傾,那么所走向的絕不會是真正的未來,而只能是過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回復。

於是,我們誠懇地獻出了這本小書。

我們不敢說書中所選定的三十部古籍便足以代表了中國文化,便一舉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那是不可能的事。即使選了三百部或三千部,也是辦不到。因為個國文化實在太博大精深,中國傳統實在太源遠流長了。但是,如果說一滴水珠可以映出太陽,一粒砂子可供想像世界,那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難道就不能從一些細小的物事(譬如說一個盆景、一局圍棋)中悟得么?這樣看來,三十部古籍也就不嫌少了。

因此,我們勇敢地獻出了這本小書。

我們深知,只靠中國傳統文化精神,遠遠不足以建設現代化的中國社會,相信讀者還會選讀其他書籍,全面獵取精神食糧。

我們也深知,一本小書遠遠不足以消解前述的憂慮;甚至可以說,文化問題原來就不是文化手段所能真正解決的,它還需要別的相應手段。

我們奉獻了,我們期待著。------龐朴

再版後記
龐朴先生十二年前在本書的初版前言中說過:“鑒於一些青年當中存在著的這種文化荒蕪精神空虛的現狀,我們構想,如能推出一本論述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著作,少而精,質而文,約而博,俗而雅,讓讀者有時間讀起,有興趣讀完,以從中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獲得安心立命的真諦,也許對於我們民族的未來,多少會有一點助益。”今天再來讀這段話時,我們不無欣慰。因為龐先生十二年前所擔憂的“文化荒蕪精神空虛的現狀”今天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觀。傳統文化已經不像十二年前那樣被人冷漠,令人擔憂。無論是大學校園內的國學熱,還是各大影視等媒體中有關傳統文化內容的火爆,都足以說明傳統文化“春風吹又生”的欣欣向榮跡象。我們不能精確計算出這種傳統文化復興過程中我們的小書從中起到了多大作用,但我們卻為能成為這個振興隊伍中的一員而感到由衷的高興。本書的再版,似乎也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傳統文化荒蕪狀況的改觀。

儘管十二年後再來看這本書,感覺有些地方已經不能代表我們今天的看法和水平。但為了尊重歷史,我們除了校對明顯的錯字之外,書中內容基本保持原貌。如果有些什麼不當或失誤,懇請讀者不吝教正,並致以衷心歉意和謝意!

本書作者隊伍比較龐大。為使讀者了解作者情況,初版時書後附有作者小傳。因十年間各位作者情況發生很大變化,所以這次再版請所有作者重新改寫了個人小傳。

一部從學術的角度向社會普通讀者宣講中國文化重要典籍的普及學術讀物竟然在初版十二年後能夠再版,除了令人喜悅驚訝之外,我想這不能歸功於我們這些編纂者,而應當感謝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永久魅力!同時也要感謝廣西師大出版社的睿智眼光和雄心氣魄,以及責任編輯王強先生辛勤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感謝龐朴先生和劉澤華先生屈尊俯允就任本書主編!另外,對於已經英年早逝的兩位作者,我們十分崇敬和懷念的劉洪濤先生和葉振華先生,謹致以深深的悼念!他們的物質生命離開了我們,但道德文章卻永遠留在人間。這也正象徵著我們的傳統文化永遠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寧稼雨2006年9月19日於津門雅雨書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