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高博士詩》

詩人把自己所居之境,寫得如此美好,當然不是為了自我陶醉。他的本意,無非是想邀請煩憂中的友人來此相敘。但“邀將不如激將”,詩人開篇未敘相邀之意,先畫居所清景之美,正是要激發友人來訪的興味。因為這景致是展現給朋友看的,故筆下點綴得分外美好,不染一點塵俗之色。有了這一層鋪墊,詩人再開口相邀,就有吸引力了。高爽接到何遜的答詩,大約沒能去吳縣訪友。結果是何遜自己前往晉陵,找到高爽,終於實現了“為宴得快性”的願望。高爽為何遜的友情所感動,脫口吟出了“故任情一異,於是望三益(交友之三益:友直、友諒、友多聞)”之句。

作品信息

【名稱】《答高博士
【年代】南朝梁
【作者】何遜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答高博士
北窗涼夏首,幽居多卉木。
飛蜨弄晚花,清池映疏竹。
為宴得快性,安閒聊鼓腹。
將子厭囂塵,就予開耳目。[1]

作品鑑賞

高爽為人“博學多材”,而孤傲不肯讓人。據說他去拜訪延陵縣令孫抱,孫抱對他“了無故人之情”。高爽便在縣閣下的鼓上題詩曰:“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麵皮如許厚,受打未詎央(盡)。”以鼓喻人,把這位“形體肥壯,腰帶十圍”的官老爺,罵得直瞪眼。何遜此詩所答的“高博士”,就是他。
公元516年(梁天監十五年)夏,何遜在吳縣(今蘇州)任會稽太守廬陵王蕭續記室,高爽則寓居於晉陵(今常州)太守府中為客。他“臥聞雜沓路,坐對空寂宇”,心情不免煩憂。便給相鄰的何遜寄了首詩,以表達“若人不在茲,煩憂何得愈”的相念之情。因為是相交甚篤的老朋友,何遜的答詩寫得很真摯,也很風趣。開頭兩句,先向朋友描述自己居所的幽清:“北窗涼夏首,幽居多卉木”。“夏首”點明時令。南朝人習慣稱初夏為“夏首”,如王僧孺《侍宴詩》“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就是如此。時令才是初夏,又在背陰的“北窗”之下,那清涼之意就簡直可掬、可贈了。窗外又是幽靜的庭園,憑窗而望,還可飽覽園中的佳卉秀木——這樣的環境,較之於高爽“臥聞雜沓路”的喧囂,自然要幽清多了。何況還有更富詩意的景致呢:“飛蜨(蝶)弄晚花,清池映疏竹”。前句寫窗前有花,詩人眼際便多了璀璨的麗色。此刻時近黃昏,暮色中的“晚花”更顯得朦朧可愛。故輕盈的蝴蝶,也還捨不得歸去,仍在花間留連。詩人用一“弄”字,描摹它忽而凝立花枝、忽而翩然起飛的景象,仿佛是在與晚花遊戲似的。這便給暮色中的庭園之景,增添了生意和動感。後句敘園中有竹,詩人耳邊又多了風吹竹葉的颯颯之音。而且它們是疏疏地夾池而生,竹影疊印著清波,波光輝映著翠竹。這庭園暮景,又顯得多么明淨和安謐!
詩人把自己所居之境,寫得如此美好,當然不是為了自我陶醉。他的本意,無非是想邀請煩憂中的友人來此相敘。但“邀將不如激將”,詩人開篇未敘相邀之意,先畫居所清景之美,正是要激發友人來訪的興味。因為這景致是展現給朋友看的,故筆下點綴得分外美好,不染一點塵俗之色。有了這一層鋪墊,詩人再開口相邀,就有吸引力了。不過,他先又講了番生活哲理:“為宴得快性,安閒聊鼓腹”。要想歡樂,就痛痛快快盡性而樂;有了安閒的時日,不妨鼓腹而游。“鼓腹”猶言“腆著肚子”,其典出於《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而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這裡用來表現安閒之態,頗為傳神。這兩句寫得很詼諧,吐語也明快曠達。當時高爽已結束臨川王參軍生涯,又未曾擔任晉陵令,正處在依人為客的落拓之中,心境頗為悒鬱。但他是孤傲之士,在落拓之中,也不能忍受別人的憐憫。詩人這兩句,將對友人處境的關注和慰藉,借詼諧、曠達之語發之,正適合高爽的性格,傳達了一種深切的理解和關懷。最後才致相遨之意:“將子厭囂塵,就予開耳目”。“將”(qiāng)有祈願、求請之意。這兩句的意思是:既然您對客寓生活的喧囂俗塵厭煩,就請您到我這裡來吧!這裡的幽清之景,正適合您這樣的高雅之士;何況您來了,高論快語也足以使我耳目一新。這相邀之語承前兩句而下,依然帶著風趣和豪興,表現了與友人摒棄囂塵、共賞清景的痛快意願。
這樣說來,何遜的這首《答高博士》,其實就是一篇以詩代文的邀友之柬。前四句以清景相招,景中充滿了倚窗臨池、觀花賞竹的雅趣,是為景中見情;後四句以快語相邀,話語中展示了鼓腹游宴、一醉盡興的情態,是為情中見景。讀這樣情景宛然的邀友之詩,正與讀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一樣,既有誘人之景,又有動人之情,總是令人興奮、愉快的。
不過,高爽接到何遜的答詩,大約沒能去吳縣訪友。結果是何遜自己前往晉陵,找到高爽,終於實現了“為宴得快性”的願望。高爽為何遜的友情所感動,脫口吟出了“故任情一異,於是望三益(交友之三益:友直、友諒、友多聞)”之句。而何遜在“臨別傷悲”之際,也有“寄語落毛人,非復平原客”之詠,借毛遂在平原君門下“脫穎而出”的典故,對高爽表達了美好的祝願(見《何遜集·往晉陵聯句》)。那蘊蓄其中的真摯之情,與這首《答高博士》正是相通的。[2]

作者簡介

何遜 (?—518)南朝梁詩人。梁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何承天曾孫。少為范雲、沈約所稱賞。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後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事跡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何遜詩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詩風明暢,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又稱《何水部集》),今又有《何遜集》。

參考資料:

1.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66頁
2.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66-1067頁
3. 《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591-1592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