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江畔誰人唱竹枝》

《竹枝詞·江畔誰人唱竹枝》

《竹枝詞·江畔誰人唱竹枝》以七言絕句的形式,歌詠地方風物習俗及男女戀情。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後聲調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後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悽苦,因所唱多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詞苦”詩。

作品信息

【名稱】《竹枝詞·江畔誰人唱竹枝
【年代】中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竹枝詞
江畔誰人唱竹枝?前聲斷咽後聲遲。
怪來調苦緣詞苦,多是通州司馬詩。

作品鑑賞

《竹枝詞》原為巴、渝間民歌,唐詩人顧況、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有擬作,以七言絕句的形式,歌詠地方風物習俗及男女戀情。此組詩為白居易於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所作,敘寫聽唱《竹枝》歌及其感受。原詩四首,這是最後一首,寫聽江畔唱《竹枝》。
前兩句寫不知何人在江畔唱那《竹枝》歌,前聲曲斷咽後聲調遲遲,狀寫《竹枝》歌法,聲口宛然。後兩句寫詩人始悟曲調悽苦,因所唱多為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詞苦”詩。通州司馬,指白居易好友、詩人元稹(字微之)。元稹任監察御史時,因得罪了當權派,被貶江陵士曹參軍,後遷通州司馬,遭遇類似白居易。他在通州心情甚悲憤,(白居易曾有《得微之到官後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詩安慰他)因而可能亦曾擬《竹枝》抒其“沉愁”(白詩語),通州司馬“詞苦”詩中所含寓的志士們流離遷謫之悲,及響徹《竹枝》組歌中的辛酸心聲,均蘊於苦調、溢於言表,因而,此詩雖語言通俗流暢,卻並不失於率直,而頗得蘊藉之神。

作者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像 白居易像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