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紀事
迎鳳翔法門寺塔“佛指骨”到京師,歷送諸寺,供人瞻禮。刑部侍郎韓愈上疏諫,力陳佛不足信。憲宗怒,欲殺愈,因裴度等諫,貶為潮州刺史。平盧都知兵馬使劉悟殺李師道,歸朝廷。代宗廣德以來五十餘年河南北藩鎮跋扈之局至此一段落。分平盧地,鄆、曹、濮為一道,淄、青、齊、登、萊為一道,兗、海、沂、密為一道,分設節度,觀察等使。此後平盧專指淄、表。移劉悟為義成節度使。因橫海節度使烏重胤建議,詔諸道節度使、都團練、都防禦、經略等使,所統支郡兵馬,均歸刺史管領。宣武節度使韓弘因兗、鄆已平,入朝,自請罷鎮留京師。沂、海、兗、密州觀察使王遂嚴酷,將卒憤怨。兵士王弁等殺遂,稱留後。牟鏇被誘殺,將卒被殺者一千二百人。程異死。異字師舉,京兆長安人。裴度罷相。皇甫罷相。皇甫鎛、引同年進士令狐楚為相。庫部員外郎李渤言州縣戶口逃亡嚴重,皆由將逃戶稅攤派給鄰戶,致驅迫俱逃。吐蕃圍攻鹽州。靈武牙將史奉敬繞出其後,以二千五百人破吐蕃十五萬眾。黃少卿自貞元以來屢次反覆,嶺南發兵鎮壓,士兵疫病死者不計其數。安南乘之,楊清起事陷都護府(治今越南河內)。蘇州寶帶橋建於本年,凡五十三孔,長三百十六米。文化紀事
柳宗元卒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一月,柳州刺史柳宗元卒。宗元,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永濟)人。
張仲素卒
張仲素,字繪之,河間(今河北)人,貞元十四年(七九八)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工詩,詩作有《春閨思》、《秋閨思》、《塞下曲》等。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卒。
雜譚逸事
遣吐蕃來使歸國吐蕃派使臣論短立藏來唐結好,未及返回,又入侵河曲(今寧夏、內蒙黃河沿岸)。朝臣以吐蕃背信棄義,請求誅殺其來使。憲宗不許,認為其國失信,其使何罪!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十一日,遣吐蕃使臣論短立藏等返國。
韓愈諫迎佛骨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憲宗遣宦官赴法門寺迎佛骨至長安,留宮中供奉三日,然後送各個寺院供奉。長安王公百姓瞻視施捨,唯恐不及。刑部侍郎韓愈上表切諫,認為,佛教本夷狄之法。自黃帝至禹、湯、周文王、武王,皆能長壽,百姓安樂,而當時未有佛法。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其後戰亂頻仍,王朝短命。宋、齊,梁、陳、北魏尊佛愈誠,年代愈短。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次捨身入寺,然竟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今江蘇南京城內),其國不久即滅。
分淄青為三道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二月,劉悟夜襲鄆州,殺李師道,平定淄青。十七日,憲宗命戶部侍郎楊於陵為淄青宣撫使,分割淄青十二州土地。於陵按視淄青圖籍,據諸州土地遠近、士馬眾寡、倉庫虛實,擬分為三道:以鄆、曹、仆為一道(今山東東平西北);淄、青、齊、登、萊為一道(今山東益都);兗、海、沂、密為一道(今山東臨沂)。憲宗準奏。三月十日,以華州刺史馬總為鄆曹仆等州節度使。十一日,以義成節度使薛平為平盧節度、淄青齊登萊等州觀察使。以淄青行營供軍使王遂為沂海兗密等州觀察使。
烏重胤奏河朔藩鎮割據因由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三月,橫海(今河北滄州東南)節度使烏重胤上奏,以為河朔藩鎮之所以抗拒朝命,割據跋扈六十餘年,原因在於節度使各於州縣設定外鎮兵,由鎮將統率兵馬,刺史失其兵權。若使刺史掌兵,則節度使即使如安祿山、史思明驕橫跋扈,必不能據一州而叛。烏重胤奏稱,橫海所管德(今山東陵縣)、棣(今山東惠民東南)、景(今河北南皮西南)三州,已將外鎮兵交刺史統轄。
詔諸道外鎮兵並令刺史統轄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憲宗以相繼平定淮西、淄青等鎮叛亂,遂欲削除諸道節度使職權。四月十九日,詔令諸道節度使、都團練使、防禦使、經略使所管支郡,除其治所州郡外,各州所置外鎮兵馬,並令刺史統轄。凡周邊與蠻夷少數族接壤之地所建城鎮,與州郡無關者,不在此限。
程異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四月廿四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使程異卒。程異,字師舉,京兆長安人。十三年九月,與皇甫鎛同拜相,仍領鹽鐵轉運使。異知西北邊軍政不修,建議置巡邊使,請自行。議未決而卒。異善理財而家無餘財,頗為時所稱。
韓弘入朝
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韓弘在鎮二十餘年,四州賦稅皆據為已有,未嘗上供。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二月,唐廷官軍平定錙青李師道,韓弘畏懼。七月二日,弘率宣武牙校千餘人入朝,獻馬三千,絹五千,雜繒三萬,金銀器千餘件。其庫廄尚有錢百餘萬緡,絹百餘萬匹,馬七千匹,糧三百萬斛。弘屢上奏辭職,憲宗準奏,授司徒、兼中書令,以吏部尚書張弘靖為宣武節度使。
沂州軍亂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兗海沂密(今山東臨沂)觀察使王遂以李師道初平,人情未安,專以嚴酷治理,所用刑杖大於常時;盛夏時使役士卒營繕府舍,督責峻急,將士憤怒。七月十五日,役卒王弁等五人於沂水沐浴,密謀作亂,約事成後推弁為留後。十六日,王遂與監軍、副使飲宴;中午,當值衛兵亦休息,王弁等五人突入衛兵房中取弓刀等,射殺副使張敦實。王遂狼狽欲逃,被弁擒拿,數其罪而斬之。弁自稱留後,召集將吏參拜祝賀,眾莫敢不從。
曹華誅鄆州士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七月,沂州役卒王弁作亂,殺觀察使王遂,憲宗認為李師道鄆州士卒蓄意作亂,兇殘之態未滅。廿八日,以棣州(今山東惠民東南)刺史曹華為沂海兗密節度使,命其率棣州兵赴任。同時,以王弁為開州(今四川開縣)刺史,於途中設計擒斬。曹華率兵至沂州,以好言安撫將士,眾皆不疑。上任三日,設宴慰勞將士,棣州兵千人伏於帳下。華以優賞為名,命鄆州兵立左,沂州兵立右,士卒分別站定,命沂州兵先出,遂閉門,伏兵皆出,殺鄆州兵一千二百人,無一逃脫。
郗士美卒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八月廿二日,陳許(今河南許昌)節度使郗士美卒。郗士美,字和夫,兗州金鄉(今山東)人。少好學,歷任藩鎮幕僚,遷坊州(今陝西黃陵)刺史。永貞二十年(八0四)擢任黔中(今四川彭水)經略使。夷獠作亂,士美設奇計討平,以功封高平郡公,遷京兆尹。元和六年(八一一),出任昭義(今山西長治)節度使,削除前任弊政數端。元和十一年,朝廷征討成德,(今河北正定)王承宗,諸鎮兵十餘萬逗留不前,士美斬大將王獻,親擂鼓督戰,大破成德兵於柏鄉(今河北),威震兩河。遷檢校刑部尚書、陳許節度使。卒年六十四歲。
李渤奏兩稅攤逃之弊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八月,陳許節度使郗士美卒,憲宗命庫部員外郎李渤為弔祭使。渤回朝奏稱出使路經渭南(今陝西),聞長源鄉舊有四百戶,今才百餘戶,閿鄉縣舊有三千戶,今才千戶,其他州縣亦與此相似。戶籍流失如此之多,原因在於百姓逃亡,地方官吏即以其兩稅攤於鄰居,鄰居不堪負擔,亦隨之逃亡。李渤請憲宗下詔,杜絕攤逃之弊,以逃戶家產抵稅;不足,即予赦免。如此數年,百姓當即歸農。宰相皇甫鎛不聽,渤遂託病歸東都。
史敬奉奇計解圍鹽州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月,吐蕃節度使論三摩、宰相尚塔藏、中書令尚綺心兒率軍十五萬,圍攻鹽州(今陝西定邊),党項亦出兵相助。鹽州刺史李文悅竭力堅守二十七日,城欲陷。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北)牙將史敬奉請求朔方節度使杜叔良給兵三千人,帶三十日乾糧,深入吐蕃境內,以解鹽州之圍。叔良給兵二千五百人。敬奉出兵十餘日,渺無音訊,朔方人以為其全軍覆沒。不久,敬奉從小道繞吐蕃軍後,吐蕃大驚潰歸,敬奉率軍奮擊,大破敵軍,殺傷不可計數,遂解鹽州之圍。
鄭餘慶請抽文官俸祿修國子監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十二月六日,國子祭酒鄭餘慶奏請,凡現任一至九品文官及出使在外而兼京正員官者,每月俸祿一貫,抽取十文錢(即百分之一),修國子監。憲宗準奏。
崔群罷相
元和十四年(八一九)七月,群臣上憲宗尊號,皇甫鎛欲增“孝德”二字,宰相崔群認為尊號有“聖”字,則孝在其中。鎛向憲宗告狀說:“群於陛下惜‘孝德’二宇”,憲宗怒。皇甫鎛時為判度支,屢不按時支付邊軍衣糧;所給衣糧又多陳腐,不能服用,士卒怨怒,流言欲作亂。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李光顏憂懼,欲自殺,派人向憲宗上告,憲宗不信。崔群亦以此情上奏。皇甫鎛密告崔群煽動人情。以此二事,十二月十一日,憲宗罷崔群相,出任湖南觀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