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古古,1984年大學畢業。1993年離崗下海,先後從事廣告、印刷、貿易等行業。1994年創辦公司,致力於文化經濟。
1999年涉足圖書出版,已策劃出版古古商悟漫畫系列、古古時代生活系列、古魯少年理財系列、歷史的細節書系等圖書共九十餘種。個人原創作品有《古古生意經》、《在商言商》、《你為什麼是窮人》等。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了社會財富的創造和分配方式,指出貧富不均是一種客觀現實,是一種必然的社會歷史現象。在此基礎上,從社會環境和個人素質等方面入手,指出了窮人的艱難處境,分析了窮人為什麼窮的原因,讓窮人認清自己的現狀,找到擺脫命運的途徑。本書還分析了窮人、富人各自的優勢和煩惱,讓窮人看到希望,為富人敲響警鍾。看起來像白領的中產階級,其實不是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人,窮人缺的不是錢、房、車,而是缺富人的思維。
內容欣賞
第一部分:
據說民間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挖兩個洞,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木板後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見花生,就伸手去抓。結果,抓了花生的手緊握成拳頭,無法從洞裡再縮回來,木板成了一塊活生生的枷鎖。猴子就這樣緊緊抓著他的花生,被人輕而易舉捉去。
前言窮人的飢餓思維
據說民間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塊木板上挖兩個洞,剛好夠猴子的手伸進去。木板後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見花生,就伸手去抓。結果,抓了花生的手緊握成拳頭,無法從洞裡再縮回來,木板成了一塊活生生的枷鎖。猴子就這樣緊緊抓著他的花生,被人輕而易舉捉去。
可憐的猴子!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它太缺食物,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窮人的狀況也往往如此。
窮人最缺的是什麼?是錢!缺錢給窮人帶來深重的苦難,錢就成了窮人生活的重心,成了一個巨大的誘惑,他沒法不看重。然而對錢過分關注,就容易忽視錢以外的東西,結果,窮人所得甚少,失去甚多。
缺錢帶來的精神上的損害,往往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加可怕。
傑克·倫敦在小說《熱愛生命》里,寫了一個迷途者的故事。這個不幸的人獨自在荒野掙扎,飢餓,疲勞,孤獨,絕望,還有一匹和他同樣飢餓、同樣疲憊的老狼,一直跟著他,等著他倒下。然而最終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說的結尾是,這個人終於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卻還惶惶恐恐地儲藏麵包,以至於已經乾癟的麵包塞滿了船艙的各個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處收集。
窮人的生存能力很強,他戰勝艱難困苦的毅力確實令人感動,但他竭盡全力得到的,或許只是一堆乾癟的麵包而已。
餓了的人常常養成飢餓思維,抓住一塊麵包便不肯鬆手,即使已經吃飽,還是忍不住囤積,生怕重新回到飢餓的日子。人只有一雙手,既然抓滿了麵包,便騰不出手來抓其他東西,結果再努力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
····/
窮人的眼光有限,往往就在於思維的局限。
窮人缺錢,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沒有錢,就難有大的作為,只能為柴米油鹽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裡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進不了有錢人的圈子,就只能在窮人堆里混。身居底層,便很難高瞻遠矚,於是窮人總是錯過機會,一生都在仰望別人,為別人的事業添磚加瓦。窮人的無奈,只有窮人自己能夠體會,缺錢就沒有事業的基礎,缺錢得不到良好教育,缺錢影響心態,缺錢更進不了上層圈子……總之,缺錢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到生計,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計,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的整個前途。
缺錢就可能導致缺志。只有小算計,而無大志向,眼光盯著瑣屑的日常生計,激情消耗在太具體的事情上。雞毛蒜皮,婆婆媽媽,得小惠而大喜,還以"知足常樂"自慰。久而久之,窮人不僅缺錢,還缺"鈣",整個人的精神都變軟了。
窮人缺志是個普遍現象,對於等米下鍋的人來說,很難堅持自己的理想。人窮就必然受制於人,迫於生計,窮人很多時候只能妥協,這一妥協又埋沒了自己的才華,錯過了發展的機會,最後只好隨波逐流,一直窮下去。
查《說文解字》,窮人的"窮"字,本義"極也",也就是到了頭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缺乏錢財"這層意思,古代叫"貧"。現在往往"貧"和"窮"通用,窮就是貧,貧就是窮,無錢萬事休,充分體現了商品經濟社會的特點。
但是仔細揣摩,還是古人用字更確切。缺錢只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無路的也並非只有貧者。一切到了頭的人,一切困境中的人,無論是財富、事業還是前途,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就會有窮人的沮喪和恐慌。
所以,只要你還有希望,還有夢想,還滿懷著激情在奮鬥,只要你還沒有走到頭,你就不能算是窮人。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拾荒匠改變命運的報導,把它寫進自己的書里,無數人為之感動。
瀋陽有個以收破爛為生的人,名叫王洪懷。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收一個易拉罐,才賺幾分錢。如果將它熔化了,作為金屬材料賣,是否可以多賣些錢?於是他把一個空罐剪碎,裝進腳踏車的鈴蓋里,熔化成一塊指甲大小的銀灰色金屬,然後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屬研究所做了化驗。化驗結果出來了,這是一種很貴重的鋁鎂合金!當時市場上的鋁錠價格,每噸在14000~18000元之間,每個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個就是一噸,這樣算下來,賣熔化後的材料比直接賣易拉罐要多賺六七倍的錢。因此,他決定回收易拉罐,進行熔煉後賣材料。
從收易拉罐到熔煉易拉罐,一念之間,不僅改變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質,也讓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條軌跡。
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價格從每個幾分錢提高到每個一角四分,又將回收價格以及指定收購地點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爛的同行散發。一周以後,王洪懷騎著腳踏車到指定地點一看,只見一大片貨車在等待他,車上裝的全是空易拉罐。這一天,他回收了13萬多個,足足二噸半。
他立即辦了一個金屬再生加工廠。一年內,加工廠用空易拉罐煉出了240多噸鋁錠,三年內,賺了270萬元。他從一個"拾匠"一躍而為企業家,成了百萬富翁。
一個收破爛的人,能夠想到不僅是收,還要改造收來的東西,這已經不簡單了。改造之後能夠送到科研機構去化驗,就更是具有了專業眼光。至於那600元的化驗費,得收多少個易拉罐才賺得回來喲,一般的拾荒匠是絕對捨不得的,這就是投資者和打工者的區別。雖然是個拾荒匠,卻少有窮人的心態,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辦法,這種人,他難道會永遠是窮人嗎?
窮人也有窮人的希望,窮人也有窮人的優勢。窮人所有的,也許正是富人所缺的。富人富不過三代,窮人也窮不過三代,世界總是在運動中達到平衡。所以,窮人不能放棄希望,窮人不能停止思考,窮人更要知道窮的原因,更要找到路在哪裡。
第二部分:
以前我們總說思想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實在我們這個時代,思想不僅是精神財富,還是可以物化的有形的財富,很多時候是可以標價出售的。一個思想可能催生出一個產業,也可能讓一種經營活動產生前所未有的變化。窮人最寶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有限的那一點點存款,也不是身強力壯,而是大腦。
第三部分:
人在邁出左腳的時候,很容易預見到下一步邁出的是右腳,但多走幾步以後,心裡是不是還那么清楚呢?更多的人其實是只能看到眼前,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只是憑著慣性,隨意地走。所以大多數人的人生,也就不是他們自己安排的人生,而是一連串偶然的結果。
第四部分:
最後,暴發戶都想使自己顯得不是那么暴發,就去請人寫書,儘量讓形象光彩奪目,讓歷史源遠流長。而且還去讀了MBA,和名校的博士平起平坐。窮人雖然還沒有粉飾自己的條件,但他也在暗暗努力了。窮人從來就是各種證書的熱情追隨者,如果能有個露臉的機會,他也絕不會輕易放過。
第五部分: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所以法律面前也只可能有相對的平等。法律只能尋求各種利益的平衡點,就像交通法規中的人車之爭,完全保護機動車駕駛者或完全保護行人,都是不行的,最後只能達到一個大致的平衡--大多數人沒話可說了,也就基本上公平了。 就算立法本身已經做到了相對公平,這個公平的法律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為了保證法律的公平,就必須有相應的程式,而很多繁瑣的程式看起來是為了公平,實際上是把弱者拒之門外。
打擊劣質商品,不僅僅是要打擊,還要扶持優質商品,讓優質商品的價格降下來,讓窮人的收入升上去,恐怕這才是根本的辦法。
人不要生病
據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4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患病人次增加了71億,達到50億。患病人數明顯增加了,但就診率卻從1993年的17%下降到134%,無醫保者就診率更是劇降至86%。
調查者還比較了1993~2003年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城鄉合計年人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在排除了物價上漲的影響後,平均每年以14%左右的速度上升。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老百姓雖然收入增加了,但收入增加的幅度遠遠趕不上醫療費用的上漲。"看不起病"已經成了窮人最大的心病。
我們在報上經常看到一些人生了病而無錢醫治的血淚報導,開始還解囊相助,捐助一點。後來看得多了,認識到你根本幫不完,只好硬起心腸,翻到報紙的娛樂版,眼不見心就淨了。
但是有些事是你看了之後無法心淨的。
某報,貴州農婦楊某隨丈夫到福建三明市打工,在廠房的住處分娩時遭遇難產,這位孕婦竟然自己拿起菜刀剖腹取子!雙胞胎一死一傷,而產婦由於搶救及時,撿回了一條命。
自己拿菜刀剖開自己的肚子,這是何等樣的慘烈!如果她身在千里迢迢之外的荒野,近處沒有醫院可去,我們還可以理解,但她就在現代化的都市,打一個120救護車就會呼嘯而來。
惟一的原因只是沒錢!
我們經常在報上看到黑診所醫死人的報導,報導中的黑診所無一例外的簡陋、髒亂,比起正規醫院來,確實有天壤之別。這樣差的條件,那些上門求醫的人難道看不出來?
誰都是有眼睛的,誰都珍惜自己的命,誰都不願死在黑診所里,他們之所以要去那樣的地方,最大的理由就是便宜!
錢,還是錢,剝奪了窮人獲得良好救治的權利。當我們的媒體義正詞嚴地聲討著黑診所的時候,窮人卻感到無奈。
其實,看病的費用高,原因並不僅僅在於一些醫院採用了現代化的醫療設備、診療手段,使用了新研製開發的藥物等,而是由於一些人為因素抬高了醫療的成本。
"醫療腐敗"已經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一些醫院為多創收,將醫務人員個人的收入與他們給醫院創造的價值相捆綁。於是,醫務人員的開單提成、開藥提成、小病大治等怪現狀蔚然成風。由此,他們是崗位致富了,患者的負擔卻大大加重。
其實,我們的醫藥資源並不匱乏,到大街上去看一看,藥店多過米店。但藥店裡真正的平價藥寥寥無幾。我們曾經看到媒體大肆稱道國家對一些常用藥品價格實行下調,但是,先後14次降價,窮人卻並沒有感覺到多少實惠。因為降價以後,利潤空間小了,商家乾脆不生產、不銷售了,便宜藥反而被逐出了市場。
當一個公益性的事業走上市場化道路,我們確實沒有理由抱怨它惟利是圖,因為市場的規律就是如此。
窮人沒有決定政策的權力,更沒有左右市場的能力。"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窮人只有祈求上天保佑,千萬不要生病。
窮人不要惹事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所以法律面前也只可能有相對的平等。法律只能尋求各種利益的平衡點,就像交通法規中的人車之爭,完全保護機動車駕駛者或完全保護行人,都是不行的,最後只能達到一個大致的平衡--大多數人沒話可說了,也就基本上公平了。
就算立法本身已經做到了相對公平,這個公平的法律也不是人人可以享受的。為了保證法律的公平,就必須有相應的程式,而很多繁瑣的程式看起來是為了公平,實際上是把弱者拒之門外。
比如維權。
維權是需要成本的。窮人打不起官司,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如果說古代窮人打不起官司,大部分原因是由於執法者的腐敗,那么現在窮人打不起官司,不僅是沒有錢"打通關節",就是正常程式所產生的費用,他們也是支付不起的。
報上登過一件事,2002年,南京市玄武區白甸村農民曾經懷疑村裡的一個化工廠毒死了他們百畝蔬菜,有意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然而,當他們到檢測機關一諮詢,一種小菜的鑑定費用高達二萬元,幾種蔬菜就要十多萬,一輩子沒掙過這么多錢的老農們頓時傻了眼。
傻眼之餘,只好作罷。貌似公正的法律對弱者來說是件奢侈品。
有個知識分子,他家樓後正在修一個新樓,日夜施工,噪聲擾民,於是他想拿起法律武器。這次取證倒是不成問題,但他翻開有關規定一看,"建設單位對確定為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範圍內的居民,根據噪聲受污染的程度,按批准的超噪聲標準值夜間施工工期,以每戶每月30元至60元的標準給予補償。"他一算,即使按最高標準討回來的"公道",可能也抵不上在討公道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這顯然是件不划算的事,只好作罷。
經常讓人"只好作罷"的法律,公正性從何說起?很多時候,法律對弱者來說只是個擺設。
倘若只是個擺設,倒也罷了。
歷史上的冤案、錯案,無一不是在法律的藉口下實施的。現代許多巧取豪奪的事情,也無不是穿上了合法的外衣。法律是件有力的武器,正因為如此,掌握的人才要格外公正,格外仁慈。也正因為如此,窮人一定要遵紀守法,萬事想得開,千萬不要惹事。
規則大於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