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 喻良能(1120—?),字叔奇,號錦園,人稱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後人因此稱他出生地為“郎官里”。陳亮說他:“於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別去三日念輒不釋。其為文,精深簡雅,讀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諸經講義》、《家帚編》、《忠義傳》20卷,詩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樂大典》。
詩詞正文
禹陵蹤跡頗堪疑,窆石衣冠知幾時。
猶解起人河洛思,可憐大勝嶧山碑。
《窆石》是宋代詩人喻良能的作品之一。
宋 喻良能(1120—?),字叔奇,號錦園,人稱香山先生。官至兵部郎中、工部郎官。後人因此稱他出生地為“郎官里”。陳亮說他:“於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別去三日念輒不釋。其為文,精深簡雅,讀之愈久而意若新”。著《諸經講義》、《家帚編》、《忠義傳》20卷,詩文《香山集》34卷,收入《永樂大典》。
禹陵蹤跡頗堪疑,窆石衣冠知幾時。
猶解起人河洛思,可憐大勝嶧山碑。
高2.06米,底圍2.30米,上小下大,形狀象破土而出的春筍,又象一個長形秤砣,頂端有一圓孔。上面刻有文字,最早還是漢代留下的,但字跡早已漫漶不清。窆石...
簡介 禹陵窆石 窆石的作用 民俗 故事窆(讀音biǎn)。本意是把死者的棺材放進墓穴。又引申為埋葬、墓穴等義。又可通“貶”,表示減損。
釋義 古籍解釋拼音: 解釋: 窆,窆石,古代用以引繩以下棺的石柱。
明天順六年(1462年)九月,紹興府經歷謝思聰、山陰縣知縣吳璉、會稽縣知縣陳鑒等立,山陰韓陽撰文,曹甫山書。 鐫記明紹興知府彭誼重修窆石亭事,並考證窆石...
語出:漢 劉向 《說苑·修文》:“禮,不豫凶事,死而後治凶服衣衰,飾脩棺槨,作穿窆宅兆。然後喪文成。”
語出:唐韓愈《乳母墓銘》:“卒三日,葬河南縣北十五里。愈率婦孫視窆封,且刻其語於石,納諸墓為銘。”
拼音 解釋黃安石(1168-1255年),宋朝時期人物,紹熙癸丑年(1193)進士。登宋紹熙癸丑狀元陳亮榜進士、歷官朝請郎、南陽縣令、翰林院館閣校勘、知制誥、朝奉...
人物介紹 附錄《江夏軍城黃氏像贊》鼓、磬等祭禹禮器。大殿側有窆石亭,因有窆石而名。窆石傳為大禹下葬時的工具。窆石相傳是大禹下葬時,從其生地北川(古石泉)縣飛來的。其 ...碑亭、午門、拜廳、大殿,窆石亭、宰牲房、菲飲泉等景點,它是我國東南的一大...
簡介 命名 歷史 傳說 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