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本三國志》

《秘本三國志(套裝全2冊)》共六卷。從黃巾起義始,以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終。作者作為日本一代史學大家,其史觀自然與國內多有不同,相較而言,更為客觀也更見理性。陳舜臣對史料的獨特解讀所形成的三國史觀,既不尊劉,也不尊曹,從而能夠比較客觀自然地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來鋪陳。正像作者自己說的:“不論這部書的好壞,在這裡只是想說明,這本三國志故事是由陳舜臣本人創作完成的。”

基本信息

介紹

《秘本三國志》《秘本三國志》

《秘本三國志》,是一本角度和立意很巧妙甚至說有點「狡猾」的作品。作者在大框架以及故事的情節順序上完全忠於歷史的記載,至少是忠於當前我們看得到的歷史的記載,戰爭事實和人物介紹大量引自史書,甚至對個別有爭議的年月日都進行了細心的考證;然而在另一個方面則完全放開,想像馳騁,飛揚揮灑,讀了開頭就忍不住很想笑───老先生三十年前的作品怎么寫得如同現在流行的穿越架空文?
在這本書中,陳舜臣試圖去描繪的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悲劇的普通人或者說普通人的悲劇。譬如作者不吝用眾多篇幅進行描繪,「五斗米教」斡鏇於各個勢力之間進行政治活動,以及試圖為百姓提供精神支柱和靈魂救贖的嘗試。以我的理解,作者無非就是想說明:三分天下也好,一人獨統也罷,那一段歷史中僅僅作為數字被提及的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需要的只是片刻的安寧,只是因為渺小,他們作為土地的附屬品被推來搡去,他們是戰爭資源的實際提供者,在他們的脊背和生命之上,搭建起了歷史的舞台,我們才能看到帝王將相的演出。
儘管作者本人聲稱要避開過去勾勒三國這段歷史的人的時代局限和政治道德立場,用相對中立的態度去講這個故事,然而還是能看到浸入作者的筆墨中難以掩蓋的個人傾向
在中國,劉關張之間的兄弟情一直是主流───儘管我們會在類似《批三國》這樣的相聲段子中聽到批判劉備是個假仁假義的傢伙的聲音,然而所有城鄉角落都能看見關帝廟或供奉的關公像,這是關羽身後名聲地位看得見摸得著的強大腳註。
然而在《秘本三國志》中,三兄弟的登場以及很多故事的敘述,更類似於日本漫畫中常見的場景與結構,三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也想投身於這台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大戲之中,無論是他們的言行還是對性格的描述都讓人覺得,什麼嘛,真是笨蛋加小丑加運氣不好的野心家,真不曉得他們是如何登上這個舞台並且撐到謝幕。對於蜀國所仰仗的軍師孔明,書中也沒有過多地著筆,這果然是跟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截然相反。
歷史上最被詬病的呂奉先,是作者相對比較偏愛的一個人物,我想這與作者的日本文化背景分不開,日本人一向推崇個人技藝磨練到極致的英雄,所謂三姓家奴的道德方面的問題則被淡化了。而在這本書中的呂布身上,我更多看到的是作者對他勇往直前的性格或者說動物本能的渲染,這是日本人所不同於中國人的視角。

陳舜臣《秘本三國志》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人總有一個妄想:吞併朝鮮半島、中國大陸,三國合而為一日本來當老大。妄想的極致就是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妄圖以軍事的強力,造就一個亞洲人的亞洲。美國人反對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說,你們的“門羅主義”不也是如此嗎?其實還是有不同的,“門羅主義”固然也主張“美洲人的美洲”,不過美國到底主要強調用資本的力量調控拉丁美洲,並不如日本一樣窮兵黷武。日本吞併朝鮮,經營東北,擴大侵華,強占東南亞,偷襲珍珠港,在太平洋西岸攪起掀天巨浪,最後自食其果身披巨創,損失不可謂不慘重,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陳舜臣《秘本三國志》寫孫權派人到夷洲(今台灣)的目的是想弄點土人回來補充兵員,結果弄回來的土人語言不通,無法訓練,最終失敗,孫權大怒斬殺了衛溫、諸葛直。這事兒是不是這樣已經不可考,陳舜臣卻以自己的想像犀利地批判了種族主義、殖民主義,所以孫權這個形象已經不再是歷史真實中的孫權,反而有點像通過甲午戰爭割占了台灣的伊藤博文、東鄉平八郎這些日本梟雄。這事兒發展到1930年代的昭和年間,終於變得不可收拾。怎么看怎么覺得昭和天皇有點像稱帝的曹丕,自己有點野心,也免不了眾多軍部熱血軍曹的慫恿,到底為侵華畫了圈兒。強國理想是任何一國的魁首和人民都夢想的,不過國界就是這個夢想的邊界,跨過去走得太遠必然遭來反擊。國家之間的戰爭最簡單的模型如兩個孩子在課桌上劃三八線,一旦拳頭對拳頭,不免磕碰,厲害時就得流血。
陳舜臣以《三國志》為底本,循三國舊事錯綜複雜之線索,於許多不可索解之處以想像給出了一種解釋。確實像克羅齊的主張: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比如他寫五斗米道、張魯、陳潛、曹操,教母少容、陳潛縱橫劉表、孫權、曹操之間,修建義舍,確實像體恤民生的慈善組織,而且和佛寺當時還有競爭,這事兒看起來別人可能覺得很假。不過根據《後漢書》的記載,佛寺、道觀從東漢時修建義舍賑濟難民是有史可稽的。
重編了陳舜臣的《小說十八史略》,和同事合作編輯加工《秘本三國志》,覺得陳舜臣確實是歷史小說寫作方面的行家。西晉文學家陸機有言:“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陳舜臣卻將這兩者因素溶於一爐,感覺他確有過人之處。歷史小說要緣情這個不難,體物就不是很容易了,這個體物不是簡單地書寫外物,如建築、衣飾、軍械等等,重要的是要明物勢與人事之聯繫,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活兒。歷史學家多通過考古、史料、文獻來力證自己的觀點。歷史小說家可以依託這些東西,再有就是自己的情感和想像。在經濟變遷、朝綱鼎革的亂世三國,要將這一切處理得順遂而具有說服力是困難的。《易中天品三國》之所以後來遭致混嚼之譏誚,其實主要是百家講壇的野心太大訴求太多,一方面想證明主講人所講皆為信史,一方面又想歷史能講得很好看,這樣就出現很多地方不夠老實,出現講評書式的發揮。陳舜臣沒這么大野心,老實在後記里說明並非揭秘,只是一種創作而已。
《秘本三國志》閱讀起來確實好看。
台灣割讓日本,陳舜臣寫三國,寫喪亂寫離恨還是寫內心的隱痛?
連環畫一般看《秘本三國志》,唱紅臉唱白臉,忽閃忽閃都在顛倒。
陳舜臣咋就認為曹操是大英雄?
劉備卻是一個備受阿瞞擺布的木偶?
孫權看起來像保境安民的“大名”。
五斗米道不是邪教,而是慈善組織。
諸如此般,比比皆是。
但願能令國人稱奇叫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