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爾百科全書》(Collier' Encyclopedia)簡稱EC,為著名英語三大百科全書(《美國百科全書》、《不列顛百科全書》、《科利爾百科全書》)ABC中之C。
簡介
該書的方針是要使EC成為一部適合於非專業人員、青年學生、家庭使用和閱讀的百科全書,條目設計針對學校的課程,在物理學、生命科學、地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方面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但深度和廣度不如EB和EA。EC注重事實,理論性闡述較少。
全書2100萬字,插圖豐富,約1.7萬幅,包括少量多層醋酸酯透明插頁,可讀性強。23000個條目根據字母相比(letter-by-letter)排列,其中,社會科學占20%、人文科學30%,科技15%,地理和地區研究35%,並著眼於普通人日常感興趣的主題以及實用的現代題材。它雖屬國際性百科全書,但東方的資料很少。在寫作風格上,力求通俗、簡煉、可讀性強。大中小條目結合,而以中小條目為主。重要的條目長達40一100頁。
背景
《利爾百科》,歷史較短,是美國科利爾出版公司1949年創編出版的,現出版者為美國紐約麥克米倫教育公司。共24卷,是二十世紀新編的大型英語綜合性百科全書。內容主要是反映中學、大學及研究生課程內容,從人文科學到物理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等, 不僅可指導自學者學習,也可滿足有關學科專業人員的知識深化的需求。科利爾是英國的著名出版家。該書的特點是:適用對象廣泛;材料新穎及時;參考書目的編選為各家百科全書之冠;分析索引範圍廣泛。
其內容配合美國大學和中學全部課程,初版時曾取得當時一些著名圖書館學家的指導,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工具書專家肖爾斯。熟悉《科利爾百科》的中國讀者並不多,但如果有些問題在《不列顛百科》和《美國百科》中查不到的話,不妨試試《科利爾百科》,也許有收穫。Katz評論說,就實用性而言,公共圖書館員幾乎把《科利爾百科》和《不列顛百科》視為同一級別的百科全書,而事實上,館員們覺得對答覆快速諮詢問題,《科利爾百科》比《不列顛百科》查找起來更方便。
結構和特點
EC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對書目的處理不同於其他百科。所有12500種參考書目被集中在最後一卷中,按主題排列,每個主題下再按文獻深淺和難易順序排列,並提供大量參見。有的書目之後還有簡單的介紹,以利讀者選擇。
《科利爾百科》的這一處理並非標新立異,而是同圖書館員、教師和有關專家協商後慎重決定的。書目作用有兩個,第一,方便查找(ready reference);
第二,有助於自學(self-education)。
當一個使用者希望對某一學科或大主題有總體了解或研究時,他不得不查閱分散在各卷有關條目後的書目;如果集中編排,不僅方便查閱,避免重複,而且邏輯性也強,圖書相互間的關係較明顯。但對於將《科利爾百科》作為檢索工具而非教育工具的讀者來說,其效果並不太理想,因為他們往往習慣於在條目之後直接能找到參考書目。解決上述矛盾的辦法之一是,在利用索引時注意有關索引條下的“書目”,
如:Library of Congress( U. S.)……-Bib 24-135:363。表明卷24,第135頁的書目部分,第363條目是一本有關國會圖書館的圖書(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 picture story of the world's largest library)。這時,索引詞條起著書目主題索引的作用。
最後一卷還有一個有用的附錄--學習指南(Study Guide),即將條目內容同學校的課程結合起來,分成22個類,下設子類,將百科條目按學習順序和難易程度組織起來,引導學生沿著從寬到窄的路徑使用百科,象上課一樣,這樣就將按字順排列的、散在各處的有關條目變成一個有學科邏輯的有機整體,這是《科利爾百科》突出教育作用、力圖實現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的嘗試。
改版情況
EC也採用連續修訂製。還增加了許多幅彩色插圖。內容更新速度較其他百科全書快,但仍跟不上形勢發展,索引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每年還出版《科利爾年鑑》 (Collier's Yearbook)。
《科利爾百科全書》有光碟版Collier's Encyclopedia 1998,包括《麥克納利地圖集》和《美國傳統詞典》,共1700萬字,提供了3000個網際網路地址供進一步查找研究資料。地圖可以放大。信息量豐富,集釋詞、背景知識和地圖於一體,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