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嶼,位於歐洲大陸西岸外的大西洋中,大不列顛群島的主島之一 。面積為209,331平方公里,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土的主要部分,由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 所組成,這三個王國即占該島的全部。英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爾斯以東,是英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歷史上跟蘇格蘭以哈德里安城牆為界。大不列顛島是不列顛群島中的第一大島嶼,周圍環繞著超過1000座小型島嶼,該島全境目前都為聯合王國領土。

基本信息

簡介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歐洲最大的島,不列顛群島中兩個主要島嶼之一。英國領土的主體。在北大西洋中,同歐洲大陸僅一水(北

海)之隔。南北長900公里,東西最寬處為520公里,面積22.99萬平方公里。人口5986萬(1996)。沿海有許多深入內陸的峽灣和港灣。周圍諸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冬不結冰。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冬溫夏涼,多雨日,秋冬多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多山地和丘陵,東南為起伏不平的低地。煤炭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泰晤士河、塞文河和特倫特河,河流水位穩定,利於航運。中部和東南部的英格蘭是英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不列顛群島今天有兩個主權國家並存,分別是英國和愛爾蘭共和國。

不過不列顛群島這一名稱在愛爾蘭共和國不受歡迎,因為它過於強調英國和大不列顛島在這一範圍內的主導,民間和政府都不使用這個名稱。不過在地理學上這個群島歷來並沒有其它合適的名稱可供使用。英國各界在與愛爾蘭的交涉中,為避免觸及敏感情緒,常使用“這些島嶼”等含混的名稱。

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Norman Davies)1999年發表的著作就只稱作《群島》(The Isles)。

群島

政治
主權國家 愛爾蘭共和國、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皇家屬地 根西島、曼島、澤西島
聯合王國組成國家 英格蘭 、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
地理
島嶼 海峽群島、 大不列顛、愛爾蘭 、曼島 、奧克尼群島 、昔德蘭群島
歷史
歷史 不列顛 · 英格蘭 · 愛爾蘭 · 蘇格蘭 · 聯合王國
歷史國家 英格蘭王國、格蘭王國 、愛爾蘭王國、 威爾斯公國、大不列顛王國、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愛爾蘭自由邦
社會
現代語言 奧爾德尼語、英國手語、康瓦爾語 、英語、 法語、根西法語、愛爾蘭語、愛爾蘭手語、澤西語、北愛爾蘭手語、曼島語(阿爾斯特) 、蘇格蘭語、蘇格蘭蓋爾語、薩克法語、 威爾斯語
民族 不列顛人、凱爾特人、康瓦爾人、英格蘭人 、愛爾蘭人、愛爾蘭移民、 曼島人、蘇格蘭人、阿爾斯特-蘇格蘭人 、威爾斯人

特點

⑴地處北大西洋文明的中心:古希臘文明以東地中海為中心,羅馬時代重心雖逐漸西移,仍以地中海為範疇。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文明重心便移到北大西洋,而英國適為其中心。

⑵位於西歐大陸海外,攻守自如:LINK最狹處僅三十餘公里,使英國進可參與歐洲事務,退可自保。拿破崙雄霸歐陸、希特勒席捲歐洲十餘國,但對不列顛群島仍是望洋興嘆。

⑶居世界最繁忙的航線上:新大陸發現後,航船將西歐移民運往美洲,又將美洲土產及原料運回歐洲加工、再將成品運銷至世界各地,北大西洋航線因而成為全球最忙的航線,海運量占世界之半,英國船隻及海港也因參與工作而帶來許多財富。

⑷海上資源豐富:不列顛群島濱臨北海,海域廣闊平淺,自古為豐富的漁場,供應英國人食料。自公元1970年,北海海底發現石油後,除了可充分供應英國的需求,甚至尚有餘量可供外銷。

地理

位置

大不列顛島是不列顛群島中的最大的島嶼。東依北海,西隔愛爾蘭海與小不列顛島相望,北為大西洋,南方一英吉利海峽和法國相對,是個獨立於歐陸之外的世界。

整個大不列顛島是介於北緯50 °與59° 之間。是南北長,東西窄的長形島嶼。0 °經線正好經過倫敦郊外的格林威治,所以它橫跨東西兩個不同經度區,大部分集中在西經度,小部分在東經度。但由於東西半球分界線為西經20°和東經160°,主島全部位於東半球。

地形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不列顛島原是歐陸的一部份,經過兩次地殼運動,使不列顛島地塊往大西洋漂流,群島和歐陸之間陷落形成北海,而成為孤立的島嶼。

大不列顛島地形北高南低,起伏平緩,冰河地形為其主要特徵。

因島嶼為狹長形,所以河流長度都不長,加上雨量豐富,幾乎每個河口都是天然良港。

氣候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一般人提到英國時聯想到的不外乎寒冷,潮濕,多雨霧等字眼,實際上的情形也確實如此。由於是島國又有灣流夾帶大量水氣流經其周圍海域所以降雨機率很高,年雨量平均全島各地都在一千公厘以上,11月和

12月是降雨最多的月份。因為有灣流從南方引進溫暖的空氣,所以溫度不會太低,比起北歐國其它國家算溫暖了。

礦產資源

鄉村風情 鄉村風情

英國因為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產,因此一度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現今由於煤礦枯竭逐漸轉向高科技產業,在

世界的舞台上仍占有重要地位。

人口

大不列顛島面積是台灣的6倍大,約5540萬的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稀疏形成強烈對比。難怪一般人會以England來稱呼聯合王國。英語為其主要語言。

語言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包括三個地區:英格蘭占南部和中部,威爾斯占西部山地半島,蘇格蘭占北部;其中以英格蘭最

為重要。大不列顛島是歐洲第一大島,海岸非常曲折,長達一萬一千四百五十公里。英語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形成的。

英語是印歐 (1ndo-European)語系。印歐語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語系,包括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大部分語言。講印歐諸種語言的總人數約有十八億七千五百萬,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左右。早在1786年,英國梵文(Sanskrit)學者威廉·瓊斯爵士 (Sir William Jones) 就指出:歐洲、印度、波斯等地的大多數語言,包括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及古印度語屬於同一“家族”。

公元七世紀初,這些小園合併為七個王國:南部有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Wessex)、薩塞克斯(Sussex)和埃塞克斯(Essex);東北部和中部有盎格魯人的梅爾西亞(Mercia)、諾森伯里亞(Northumbria),和東盎格里亞(East Anglia);東南部有朱特人的肯特(Kent)王國。各國競相爭雄,達兩百年之久;在英國歷史上稱為“七國時代”(the Anglo-Saxon Heptarchy)。這三個日耳曼部族雖然有各自的方言,但這些方言均屬低地西日耳曼語(Low West Germanic)。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三個部落在語言方面基本上是相通的。他們都使用一種叫做茹尼克(Runic)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古代日耳曼各民族通用的文字.它的字母主要由直線組成,以便於刻在木頭或石塊上,是一種由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發展起來的北歐碑文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逐漸形成統一的英吉利民族.他們各自使用的方言也逐漸溶合,出現了一種新的語言棗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這就是古英語。它是在特定的地理和歷史環境中,經過一系列民族遷移與征服的過程所形成的。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的西日耳曼語支。

歷史

大不列顛島 大不列顛島

文物考查已經證明,古代印歐遊牧部落西移之前今天的不列顛諸島上已居住著舊石器人(Paleolithic Man)。

那時,不列顛諸島和歐洲大陸是連成一片的,英國和法國之間還沒有今天的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萊茵河(the Rhine)與泰晤士河(the Thames)之間尚由其支流相接、今天的英國仍屬歐洲大陸的一部分。大約在距今九千年的時候;由於地殼的變遷,大不列顛諸島從歐洲大陸分離出來。所以史前的舊石器人能夠在不列顛定居下來並不足為怪。曾任過英國首相的溫斯頓·邱召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在其《說英語的民族史》一書中,曾這樣描寫居住在不列顛的舊石器人:很明顯,那些赤身裸體或只披著獸皮的男人和女人或覓食於原始密林之中,或涉獵於沼澤、草灘至於他們所說的語言,尚無史料可查。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伊比利亞人(Iberians)從地中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島定居。他們給不列顛帶來了新石器(Neolithic)文化,同時征服了先前在那兒居住的舊石器人。大約從公元前500年開始,凱爾特人;(Celts)從歐洲大陸進犯並占領了不列顛諸島。

凱爾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國南部地區,他們是歐洲最早學會製造和使用鐵器和金制裝飾品的民族;在征服不列顛之前,他們曾征服了今天的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區;來到不列顛後,一部分凱爾特人在今天的愛爾蘭和蘇格蘭定居下來,其餘的一部分占領了今天的英格蘭的南部和東部。每到一處,他們都對伊比利亞人進行殘酷的殺戮。凱爾特人講凱爾特語。今天居住在蘇格蘭北部和西部山地的蓋爾人(Gaels)仍使用這種語言。在英語形成之前凱爾特語是在不列顛島上所能發現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格言。

公元前55年的夏天,羅馬帝國的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征服高盧(Gaul)之後來到不列顛。那時,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顛,而是想警告凱爾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盧的、正受羅馬人奴役的凱爾特同族人。愷撒大帝的這次‘不列顛之行並沒有給羅馬帝國帶來什麼好處,相反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愷撒大帝第二次親臨不列顛。這次,他在不列顛島東南部站穩了腳跟,並與當地的凱爾特人發生了一些衝突。愷撒大帝雖然取勝,但並沒有能使凱爾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盧;在以後的大約一百年間,羅馬帝國並沒有對不列顛構成很大的威脅。

英國歷史上的真正的“羅馬人的征服”是在公元後43年開始的。當時羅馬皇帝克羅迪斯率領四萬人馬,用了三年時間終於征服了不列顛島的中部和中南部隨後,整個的英格蘭被羅馬牢牢控制了。隨著軍事占領,羅馬文化與風格習慣滲入不列顛。羅馬人的服裝、裝飾品、陶器和玻璃器皿很快在不列顛得到推廣;社會生活開始:“羅馬化”這必然導致拉丁語在不列顛的傳播。英國著名城市多爾佛(Dover)、約克(York)的名稱也源於凱爾特語。羅馬人占領不列顛長達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羅馬人才因羅馬帝國內外交困不得不開始撤離不列顛。

大約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顛。他們是盎格魯(Angles)、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們乘船橫渡北海,借羅馬帝國衰落、自顧不暇之機一舉侵入大不列顛諸島。他們遭到凱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征服過程拖延了一個半世紀之久:到了公元六世紀末,大不列顛請島上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幾乎滅絕,倖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淪為奴隸。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發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稱“條頓人征服”。這次外來入侵,對英語的形成起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旅遊

大本鐘

大本鐘 大本鐘

泰晤士河畔議會大廈的北面,聳立著高高的鐘樓,鑲有大鐘,名為大本鐘。每隔1小時,大鐘根據格林威治時間發出沉重而鏗鏘的響聲,在數英里之外也能聽到鐘聲的迴蕩。

1859年,大鐘由當時的英國大臣班傑明·霍爾爵士監製,大鐘共重21噸,鑄造時耗資2.7萬英鎊。

大本鐘被視為倫敦的象徵,凡到倫敦觀光的人,無不想到鐘樓周圍,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

倫敦塔

倫敦塔始建於1078年。它在歷史上既做過王宮,也做過法院,後來又是一所監獄。倫敦塔占地7.2公頃,周圍用巨石築成一道厚實的城牆。城牆上有許多炮台、箭樓,四周是一條又寬又深的護城河。

倫敦塔現已成了對外開放的博物館。塔內有個珍寶館,觀眾可以看到英國歷代國王的王冠、王室珍藏的金銀珠寶。倫敦古堡中還有一些身體肥胖稱為“渡烏”的大烏鴉,有專人飼養。倫敦塔有千年的歷史,堪稱倫敦最悠久的古蹟,遊客每年達200萬人。在出入口處遊人可以看到兩名身著古老王朝制服的禁衛,這些“古老衛士”們,成了遊客欣賞和攝影的對象。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位於倫敦中心,鬧區的格雷·拉塞爾大街北側。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古羅馬柱式建立,氣魄雄偉、十分壯觀。這裡珍藏的文物和圖書資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所不能比擬的。大英博物館建於1753年,6年後正式開放,原來主要收藏圖書,其後兼收歷史文物和各國古代藝術品。

埃及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室之一。陳列數量達7萬多件。在希臘、羅馬館有公元5世紀雅典女神的祀廟和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在西亞藝術館,陳列有歷名悠久的波斯文物和3700多年前巴比倫時代國王漢穆拉比賜於貴族的兩塊地界碑。最引人注目的是東方藝術館,這裡除中亞、南亞和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品,為數達兩萬多件。

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久負盛名。有大量的英國和世界的經典文獻、書籍、手稿、檔案,不少是僅存的珍本。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

歷史上許多學者、名流、政治活動家都曾在大英圖書館博覽群書,進行研究和寫作。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移居倫敦後,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終於完成了不朽的巨著《資本論》。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11世紀

號稱“篤信者”的英王愛德華建立的。教堂的主要特點是大門處有一對塔樓。教堂自建以來,一直是英國歷代國王或女王加冕禮典和王室成員結婚的場所。英國歷代國王死後,大部分葬在這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許多名人死後,在教堂也占有一席之地。英國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稱為“榮譽的寶塔尖”。現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但是名人的墓地,而且是難得的“歷史博物館”。

馬克思墓地

1956年3月14日,英國工人和各國共產黨合力重建了馬克思墓。新的馬克思墓在公墓東北角略寬敞的地方,墓用花崗花崗石修建,呈方柱,高8英尺,碑頂安放4英尺高的馬克思銅鑄頭像。墓碑正面上刻著金光閃閃的大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鐫有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造世界。”

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位於倫敦東南的泰晤士河畔,這裡有昔日的皇家天文台、國家航海博物館、皇家海軍學院以及風景秀麗的公園。格林威治久負盛名,近100年來,各國出版的地圖都以經過倫敦格林威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時區”的起點,並用它的計時儀器來校準本國時間。站在格林威治瞭望台上眺望,泰晤士河岸的絢麗風光一目了然,倫敦的景致也一覽無餘。

中國城

中國城 中國城

“中國城’地處倫敦的索霍地區

,倫敦最繁華的牛津街和攝政街在此交錯,英國人把這塊方圓不足1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稱為“中國城”,又曰“唐人街”。“中國城”即無高層建築,也沒有豪華的大公司,幾乎所有建築都比較矮,在“中國城”除少數是外國人經營的商店和酒吧間外,幾乎是華人的天下。漫步“中國城”,一間間用漢字書寫的商號目不暇接。“中國城”的華人,大部分來自香港、東南亞,也有少數是從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去的。每逢新春佳節,“中國城”張燈結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裝,互相道賀“恭喜發財”,男女青年舞龍耍獅,表演中國雜技,一片歡騰景象,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和外來觀光者。

莎士比亞故鄉

莎士比亞故鄉——斯坦福德鎮 莎士比亞故鄉——斯坦福德鎮

世界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鄉是艾瑪河畔斯特拉斯福。人口僅兩萬人,但遊客每年達150萬人次。人們來此的主要目的是要看一看莎士比亞誕生、工作、生活和安息的地方。莎士比亞的故居坐落在亨利街,它是一幢典型的兩層木房,古雅莊重。房子的右側是“莎士比亞中

心”,這所現代化的大廈既是圖書館也是檔案館,由美國及加拿大私人捐款建成。莎士比亞婚後住的房子叫“安妮·赫舍薇的茅舍”,房內布置仍儘量仿照當年模樣。莎士比亞熱愛自己的家鄉,死後就葬在聖三一教堂。

蘇格蘭

蘇格蘭位於歐洲北部大不列顛島的西北部,大不列顛島也就是聯合王國所在地。蘇格蘭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即使在與英格蘭合併之後,也保留著很大的獨立性和鮮明的民族傳統。一個國家的地理條件總是與其歷史發展有一定的關係,而蘇格蘭人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突出。獨特的自然條件使蘇格蘭人一直保持著較少的人口和空曠的土地,也使得蘇格蘭人保持著風笛和短裙以及獨立和自豪。

蘇格蘭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蘇格蘭高地,有著雄偉壯美的自然風景:冰川時代留下的地貌、崎嶇的山巒、精緻的湖泊以及巨石復蓋的原野。這裡清澈的溪流為高地的傳統特產——蘇格蘭威士忌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高地東南部沒有多少城鎮,被稱做高地旅遊中心。那裡有雄偉的山脈、秀麗的山谷、恬靜的湖泊、奔流的溪水和開遍石南花的的原野。蘇格蘭的南部雖是山地,但遠非高地那樣桀驁不馴。這裡與英格蘭北部地形相似,是一個地形舒緩、環境靜謚的確地區。有長滿青草的山坡,有擁抱著寧靜溪流的寬敞的谷地。

在1707年之前蘇格蘭曾一度是個獨立的王國,占有歐洲西北方外海、大不列顛島北方約1/3的土地面積。雖然在外交、軍事等事務上,蘇格蘭是受到位於倫敦西敏市的英國國會管轄,但是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上,擁有非常高度的自治空間,也有發行專有的貨幣版本,是聯合王國底下,規模僅次於英格蘭的國家。

政治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起始於1603年時,當時原本的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繼位成為英格蘭王,世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James I of England),並且將原本屬於他名下的蘇格蘭王國與英格蘭合併成為一個暫時性的個人聯盟。

1707年5月1日,聯合法案(Act of Union)通過,蘇格蘭正式與英格蘭合併為一個國家,成為大不列顛王國(Kingdom of Great Britain),而合併前原本的蘇格蘭國會就已於3月26日時解散,蘇格蘭地區的管理工作全都移交到位於倫敦西敏市(Westminster)的單一國會來執行,該地的權益則透過國會裡部分席次由蘇格蘭人擔當來實行,只保留一些立法方面的相關機構分開處理。

大不列顛王國在之後又經過數次改制,最終成為今日所為人熟知的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也就是英國的正式全稱)。

1998年時,英國政府根據1997年時通過的公民投票決議,公布了蘇格蘭法案(Scotland Act),確定消失了接近三百年的蘇格蘭國會要再次成立。新的蘇格蘭國會將會擁有大部分內部事務的治理權,再加上局部稅率調整空間,國會新址選擇在蘇格蘭首府、也是過去蘇格蘭王國的首都--愛丁堡。

蘇格蘭的國家元首是現任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Ⅱ),她是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1603年之後改稱詹姆士一世)的直屬後裔,對於蘇格蘭王權的正統性無庸置疑。然而,關於伊莉莎白女王的頭銜,部分蘇格蘭人的解讀卻與英格蘭人有所出入,其原因在於所謂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位時,英格蘭與蘇格蘭尚未結合成同一個國家,因此對於蘇格蘭人而言,現任的女王是他們第一個伊莉莎白女王,因此應該以一世稱呼而非二世。關於這稱謂的爭議蘇格蘭法庭已經作出正式判決,應該統一使用伊莉莎白二世的稱呼。

相關信息

世界面積最大的十個島嶼

第一名 北美洲 格陵蘭島 2175600平方公里 丹麥
第二名 大洋洲 伊里安島 ( 紐幾內亞島 )785000平方公里 巴布亞 紐幾內亞 、印度尼西亞
第三名 亞洲 加里曼丹島 ( 婆羅洲 )7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汶萊
第四名 非洲 馬達加斯加 島 620000平方公里 馬達加斯加
第五名 北美洲 巴芬島 5120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六名 亞洲 蘇門答臘島 4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
第七名 亞洲 本州島 227414平方公里 日本
第八名 歐洲大不列顛島219800平方公里 英國
第九名 北美洲 維多利亞島 2122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十名 北美洲 埃爾斯米爾島 200445平方公里 加拿大

世界面積最大的十個島嶼

第一名 北美洲 格陵蘭島2175600平方公里 丹麥
第二名 大洋洲 伊里安島紐幾內亞島)785000平方公里 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
第三名 亞洲 加里曼丹島婆羅洲)7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
第四名 非洲 馬達加斯加620000平方公里 馬達加斯加
第五名 北美洲 巴芬島5120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六名 亞洲 蘇門答臘島434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亞
第七名 亞洲 本州島227414平方公里 日本
第八名 歐洲 大不列顛島219800平方公里 英國
第九名 北美洲 維多利亞島212200平方公里 加拿大
第十名 北美洲 埃爾斯米爾島200445平方公里 加拿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