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生活》

《禪意生活》

讀《禪意生活》,與心靈深處真實的自我對話。傾聽內心的聲動,尋找真實的自我,喚醒潛藏的力量,提高生活的品味,在紛繁的生活中慰藉心靈,的疲憊,在喧囂的塵世里享受,內心的寧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禪意生活》用行雲流水般、簡單易懂的言語,告訴我們一些可以輕鬆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禪的道理和方法。當我們被忙碌的工作和緊張的生活方式壓得嵩不過氣來的時候,不妨偶爾抽出一些時間,運用書中這些禪的思維方式和放鬆身心的方法,在家裡給自己營造出一段清淨從容、悠然舒緩的時光,使我們有機會與心靈深處真實的自我進行對話,讓疲憊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釋放和休息。如果以為修行只是寺院的僧人們所做的功課,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嘗試在家進行身心靈的修行。

作者簡介

松原哲明,龍源寺住持。1939年生,1964年到靜岡縣龍澤寺進行修行。1974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文學專業碩士。現在為臨濟宗妙心寺派龍源寺住持。主要著作有《般若心經解讀上(1):NHK心的時代》(日本放送出版協會)、《玄奘的絲綢之路——求心不求佛》(講談社)、《大海一針——從漢字看人生與心靈的存在方式》(home社)、《禪僧的智慧——以本原的模樣活著》(講談社)、《可以進一步改變自己——與真正的自己相會禪的發想》(成美堂出版)、《般若心經》(三修社)等。2005錄製《般若心經解讀》節目,在NHK教育電視台播放。

目錄

起而行之,採桑種麻——譯者贅語,兼論禪是一種實用的生活竅門第1章 成人心靈的慰藉術——彈清淨從容、悠然舒緩的禪意生活成年人心態的ON和OFF第2章 坐禪的方法在家坐禪的準備開始坐禪坐禪的各種方法求心不求佛心靈與身體是緊密相連的第3章 淨化靈魂的寫經寫經反映“心”的狀態《般若心經》的教誨寫經前的準備開始寫經寫經的方法書法與禪第4章心靈的品味禪與食神聖的食器——缽一湯一菜素食的藝術素食食譜素食周末第5章 禪的智慧禪的歷史煩惱與開悟柔和的禪語出塵的體驗寺院裡的集訓生活坐禪會心得後記

前言

《禪意生活》一書終於面世了,在出版過程中許多人為它付出了辛勤勞動。作為譯者想交待一下選譯該書的過程和一些感想,也算是與有可能看到該書的人交談幾句。可看做是閒談瑣話,或者根本就是地道的贅語。該書的日語原名叫《禪の暮ちし》,“暮ちし”在日語裡是生活、過日子的意思。為什麼用“暮”來形容生活呢?大概是因為古代缺乏照明手段,人們是日落而息,或者日落必息的。在炊煙升起的薄暮時分,人們習慣性地停止勞作,讓辛苦了一天的身心循環到放鬆的周期,精神和肉體在黑夜裡得到靜養和休息。這種靜寂無爭的狀態才是真正的生活吧。傍晚有禪趣,所以用“暮”來表達以禪度日,過禪意生活的願望。現在,早已有了許多把時問顛倒過來的手段,日落並不意味著黑夜與靜寂。許多人被迫或自願地在日落後仍然延續著白晝的活動,精神和肉體的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擴張,身心的節律也被最大限度地改寫。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這樣的生活,恐怕會是“亂”或“逆”了。現在的人們好像更有必要聽聽“暮”字所講述的,生活本來應該是什麼樣的古來智慧。以上如果算作破題的話,譯者接下來想說說為什麼覺得這本書好。譯者接觸“禪”字大概是從魯智深揮舞著的禪杖開始,後來讀了一些禪學、佛學方面的書籍詩文,就想進一步去嘗試實際坐禪。在日本學習期間便讀到了《禪意生活》。《禪意生活》是一本簡明而詳盡的坐禪入門指導書,它將禪的奧義化解為具體的行為、姿勢、場景和飲食器物等,章節層次詳細而不繁瑣,大量圖照精美而樸素,簡明而生動地講述了人們為什麼需要禪,怎樣來實際坐禪,以及如何來體會坐禪的美感。譯者多次在國內和日本的圖書館、書店對比了中日禪學書籍的異同,感到國內釋禪理、論哲史類著作汗牛充棟,而日本的坐禪書和詞典類則精細耐看。在國內,愛好禪的人可以輕易地從圖書館或書店裡找到幾十本禪文化的書,卻很難找到一本詳細的坐禪指導書。《禪意生活》的特點在於它既有坐而論道、閒話桑麻的禪趣,更具備一種起而行之、採桑種麻的坐禪現場指導的實用性。如果你對禪學感興趣,想試試坐禪而又不知具體如何去做,《禪意生活》可以告訴你實際的做法。《禪意生活》中對寫經的方法、日常素食和禪寺食譜等內容也有詳細、生動的介紹,這是該書的又一個特色。寫經在日本的佛教信眾中普遍流行。譯者認識一位開木器店的老人,他每天早上用毛筆寫《心經》,滿一頁為止,供到佛像前,焚香合掌。未寫完的經文第二天接著寫,一直循環下去。譯者看到A3複印紙大小,類似宣紙的淡黃色寫經紙上,用豎排格式寫著經文。因為不懂書法,不知老人的字寫得如何,但可以感到字跡是認真而熟練的。再看看佛像前,已經是“集稿盈尺”了。日本醫學界有關研究認為,長期寫經的老年人免疫力會有所增強,患病後恢復得較快。禪學者鈴木大拙先生在《禪與日本文化》一書中談到:沒有一種宗教像禪那樣深深地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素食應該是這種影響的典型代表吧。《禪意生活》一書中對僧人的飯碗“缽”的讚美是獨特的,也是由衷的,頗具美感。書中還強調要吃出食物材料的原味,佐料是為拔出原味而加的,這種觀點在家庭烹調習慣上也很值得參考。另外,禪的美感之一就是簡約內斂,強調本色。這種美學觀點放到飲食上便是物盡其用、不浪費。譯者在日本生活了較長時間,無論在學校食堂還是在餐館,確實沒見到過剩飯、剩菜、甚至剩半桌飯菜的現象。這裡再次不避贅語之嫌,介紹兩種盡顯原材料本味的日本家庭料理。簡單易行,若有興趣可以試一試。①日本豆醬湯原料:日本豆醬(味噌,華堂商場、麥德龍商場或超市進口調味料櫃有售);嫩豆腐;裙帶菜;小蔥。做法:鍋內置水,根據個人口味將適量豆醬溶化到水中,將豆腐切成方丁放入,燒開後放入用水泡開的裙帶菜,稍後放入蔥花即可。註:熟悉做法後可以放入自己愛吃的蔬菜,如白蘿蔔、芋頭等。②納豆拌米飯原料:納豆(發酵的大豆製品,華堂商場有售);小蔥;米飯。做法:盛適量米飯,將納豆及附帶的調味醬油倒入,再加少許蔥花,用筷子攪拌均勻至可拉出長絲即可。註:據實驗結果,充分攪拌(幾十次至百次以上),拉絲越長味道越好。不習慣吃蔥花可不加。納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長期食用有益於健康。《禪意生活》是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龍源寺住持松原哲明先生主持編著的。松原先生是當代日本臨濟宗高僧,著述很多,對漢字也深有研究,曾作《大海一針:從漢字看人生與心靈的存在方式》專著,還曾在日本放送協會NHK的電視宗教時間裡講解《心經》。該節目持續半年,譯者有幸聆聽了松原先生的講解,受益匪淺。《禪意生活》的行文富含禪理而又親切近人,這既與編著者的文學修養有關,更是編著者禪學素養的外現與慈悲心的流露。松原先生說他“很高興,也很榮幸《禪意生活》在中國出版。”譯者也為能夠翻譯《禪意生活》一書而深感榮幸,願該書對於有興趣坐禪的人們來說,是多多少少“有用”的。同時不得不交待一下的是:譯者對禪學的理解及文字水平極其有限,譯文中一定有許多不當之處,還請編著者和看到該書的人們多予指教。記得有一篇紀念文章中談到:美學家宗白華先生上中學時就愛讀佛教經典。有一尊佛像,陪伴了宗先生幾十年。這位創造了以生命哲學為基礎的宗白華美學、智慧而拙樸的老人,從佛經和佛像上獲得了多少生命的感悟呢?近朱則赤,近佛則慈悲,近禪則寂靜而慈悲!譯者 王寧元2008年9月於北京

精彩書摘

第1章 成人心靈的慰藉術——彈清淨從容、悠然舒緩的禪意生活傾聽你自己你是否曾羨慕在鄉下田舍的人們那種悠閒自得的日子?看到他們男耕女織、輕鬆而滿足地生活著,你是否會想:如果自己也能夠像他們一樣過著輕鬆的日子,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些空間該有多好啊!生活在都市的我們,經常既要負起自己的責任做好本職工作,又要努力保持好各方面的人際關係,雖然憧憬悠閒自在的生活,卻不得不身心疲憊地過日子。於是你就試著在屋子裡焚上薰衣草香,或者喝上一杯香茶,甚至去做按摩等。這些方法也許可以暫時緩和一下緊張的心情,卻仍然不能夠徹底輕鬆下來,總覺得差點什麼,隔著一層,心裡不能通暢透明,好像內心的什麼地方梗著一刺一棘。為了能夠得到真正深入心靈的慰藉,擁有澄澈寧靜的安詳時光,在家坐禪或參加禪寺,坐禪會的人不斷增加。作為修行,禪僧當然是要坐禪的,但是,如果以為坐禪只是禪寺的僧侶們為修行而做的功課,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心情愉悅地度過每一天,無論誰都可以輕鬆地嘗試坐禪。如今,寺院正漸漸成為年輕人尋求心靈慰藉的場所,年輕的男男女女混雜在老年人的群體裡參加坐禪會的情景,漸漸已不罕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