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母文》

《祭母文》是一部辭賦作品,作者是張友茂。

辭賦

《“祭母文”》,又名“【祭母父嫂兄辭】”,這是篇感人肺腑的辭賦作品。作者-張友茂(著名辭賦大師,江南賦翁,當代辭祖,號下府岸人)。該作品,情感真切,教人不勝傷懷。【祭母父嫂兄辭】云:“惟無宇居壇兮廟堂,孝悌真義兮虔誠。清明觀丘,荒骨寒受歟!忍不見,清明鶯啼兮序,冷淒淒,孤楚楚,荒丘丘,墳舊舊,清念昔羈而新疇。哀哉!尚饗!”。 中國古語云:兄嫂若母。
語言真切,體現出作者情感的藝術結構。如【祭母父嫂兄辭】云:“【憑引】:世人生死皆道法自然。予讀東方者《鶯啼序 清明近》詞,思親長調悲悲切切。催催乎!惟哀念吾母父未得岸人尺寸之奉游貽後世,嫂兄牽撫也!於是矣,予委發辭祭之悲端,陳卻經年之祀願,憑緬祀祭,顧瞻文奠,吾心吾語皆不求憾天地之為賜容焉!丙戌歲饒州下府岸人寒食霏日頓首,維伏泣涕叩撰。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
彼彼汝碑,終惠堯畝,莫往莫來,先德我儔。清明切兮觀丘,荒骨寒受!吾父兮鄉紳,吾母兮楚孤。非胞而兄父,非娘而嫂撫。十里賢加,齒德俱尊兮父雨。慈訓孟秋,耄荒儀坤兮母英。若鏡究富,資政才儒兮兄茂。勤善凝臘,惠澤子孫兮嫂嬌。紙菸般儀兮傷喚,紫雲翱翔兮柴望,懿德纂訴兮銘在。凝乎覿,昭乎宣,詩乎揉。文來憑引,於德追風,我氏輩嗣,憑弔命靈。縱然矣春光姣媚,度清明兮心碎。縱然矣麗日沃朗,寒食節兮一遠。追懷宗祖,追懷教只,追懷紀符。死生契闊 ,駭心兮謁拜!”。
如【祭母父嫂兄辭】云:“嗚呼!清明沅倫,春柯競流。祭表先德,儀奠脈遒。愁緒深鎖,風月透弄,不忍脈情輕落。認依稀,淚訴如洗,傷極心叩,烏衣巷口荒束路。嘆人世,離痕染鮫,斷魂爾昨,草木落黃,嗟我悲喔。丁尚止泣何時候。泣沉沉,眸勾勾,聲搖動兮心頭重。夜漫漫,寂空空,上遺德兮醒世風。友亦曰;“清明果是揉腸剮肝之時,怨不得年年憎恨。”若爾望極兮沈沈墳上,難尋兮約約渡遙。丘里欲還往,斷岸不約舊。誰家親無祭,何只獨爾訴?誰宗祖無祭,何以朝爾暮?潮歌底曲,灑歸西浦。彼蒼者天,曷其有極!祭茫茫,何蒼蒼,雖寄世俗,予家祭殊乎!”。
創作手法現實主義,最重要的成就“在於修辭手法起到了情脈的赫然稜層(金學孟語)”。如【祭母父嫂兄辭】云:“嗚呼!情濃凝眸,語訴眶流。姑洗香惆,靈英挽瞅。夕舞霞與,山城夢眸。深院休空,紅顏羞舟。零落蕊菊,倚塞清喉。孤影搖曳,涯天遠頭。孝眷寒食女,雙眼紅桃銹。墳前誰唱,孤只人瘦。扯袖吟泣,海棠羞後。離恨天涯,遠天夜鉤。無奈雲散,黃昏庭浮。彷徨淚眼,為誰愁稠。陰陽序常,愁移泥壽。顏皺心瘦,青沉面陋。韻撼三遒,詞餘纏扣。世世世,悠悠悠。冥冥冥,丘丘丘!”。
------------------------------------------------------------------------------------------------

四言詩

(1)毛澤東《祭母文》全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里
不染一塵,身心表里。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以秉悃忱,則效不違。
致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1919年10月8日
(2)毛澤東《祭母文》譯詩
我深切哀悼我的母親,她突然之間就過世了。她享年五十三歲,曾生下過七個子女。七子中只剩下三個,也就是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其餘的未能養育成活,他們是二個女兒三個男兒。養育我們三個兄弟,母親真是歷經艱辛。身體受到損害與磨難,並因此染上疾病。母親此生所經歷的種種事情,全部是一部傷心史。我也不忍全都寫出來,只待我慢慢和緩地吐露。今天我要說的,只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她盛大的德性,一個是她的隱痛或抱恨。我母親的高尚風格,首先予以推舉的是博愛。無論遠近親疏之人,她全都庇養照料。她慈祥而富於同情心,她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她的關愛所到之處,其本質就是真誠。她從不說謊話,也不存有半點欺人之心。她天性嚴潔端正,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偽。她生前親手操辦的事情,全部有條有理。她頭腦精確縝密,處理事情合情合理。做事也沒有什麼失算了的,任何事她都能明察秋毫。她清潔乾淨的風尚,傳遍了親戚鄰里。她一塵不染,外表與內心始終如一。她仁、義、禮、智、信五德鮮明,這是做人的大節。整個看她的人格,宛如在我頭上照耀。她隱痛抱恨的地方,就是處於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綱的最後。有志向未能舒展,有希求未能獲得。母親精神上的痛苦,以這點最為突出。這究竟怪天呢還是怪人?悲痛得連大地也塌陷了一角。其次她抱憾的是兒女們,要把他們養育成人。兄弟三人就像還未成熟的果實,正處於青黃不接之間。她在病中拉著親人的手,內心酸楚愁腸百結。她呼喚著兒子們,各自務必要作好人。然後母親所關懷的,就是至愛親朋們。有的平時有恩於我家,有的卻勞累病苦。無論大小親朋遠友,都有待於報答周濟。總結這一切敘述,都是盛德所輝映著的。我會稟受母親的誠懇,效法她而不違背她。至於母親的抱恨,我定要加以彌補。銘心刻骨記住這些,心裡絕不忘懷。如同春日的朝暉與雲霞。何時才能回報母親呢?要以精衛填海的雄心。悲哉我的母親,母親終究不會死的。軀體雖然毀滅,靈魂卻萬古常青。只要我活著一天,那么每一天都會報母親之恩。只要我活著一天,都將陪伴在母親身旁。今日說得太長了,其實時間卻很短暫。因此這篇祭文只能提綱挈領,就主要方面簡單陳述母親的事跡。此時在家中祭奠,就聊敬你一杯酒吧。以後對母親的陳述,將隨著日月增長而增長。請享用祭品吧!
(3)毛澤東《祭母文》賞析
詩人這篇四言古詩式的韻文體祭文是哀悼他的母親的。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湖南湘鄉人,生於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親逝世後三天內,詩人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下這篇至性流露、沉鬱平實的《祭母文》。
此詩前16句總略敘述母親生平及養育兒子們所備受的艱辛磨難。尤其是“中間萬萬,皆傷心史”這二句讀來令人聳然震動,母親一生所經歷的一切全都是一部傷心史,這些傷心事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呵!連詩人自己都不忍心全部將其寫出來,而是盡力使自己心裡平靜,待慢慢緩和地吐露。接下來的30句是述說母親的“盛德”,對母親的博愛、慈祥、愛心,總而言之,對母親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五德”予以高度讚美。再接下來22句是第三層意思,講說母親的隱痛及抱恨方面。劈頭二句:“恨偏所在,三綱之末。”已說得很明白了,母親的憾恨就是因為處於三綱的最後。我們知道在一個“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社會裡,母親(也可引申為廣大女性)一直都處於受壓迫、受統治的地位。處於如此地位,母親怎能施展她自身的抱負呢,這就是母親的“恨偏”,她精神上的痛苦在這一點上極為突出。母親除了有精神上的憾恨以外,還有對兒子及親朋好友們的迴腸百結的牽掛。這也是一種憾恨,因為不能再撫育兒子們了,不能再報答“好親至愛”了,也不能關心那貧困的親戚鄰里了,這一切她只能交待家人去作。而其中她最關切的是兒子們今後一生定要好自為之,做好人,行善事。
再接下來的8句,收束前面母親的“盛德”與“恨偏”,勉勵自己一定稟承母親的德行,而且還要努力彌補母親的“恨偏”,要牢記於心,念念不忘。繼續接下來的12句是第5層意思。詩人在此立誓必將終生報答母親的深恩,還以“精衛填海”的故事來進一步敘說自己對母親的深恩真是報之不盡。最後9句寫在家中祭奠母親的情況,並收束全文。同時,再次表達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很多,但可惜時間苦短,只能提綱挈領式地從大方面來陳說母親的偉大與仁愛。最後告訴母親,兒子今後對你有說不完的話,日子有多長,兒子的話就有多長。此刻敬上一杯酒。安息吧,母親。
這篇《祭母文》雖用的舊體,但其中有新意。一方面對母親頌揚,一方面指出母親的隱痛(即:“恨偏”)是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造成的。而且文中敘述與抒情配合妥貼,讀來令人感到言真意切而又文情俱佳。全章文法也極考究,層層遞進,迴腸盪氣,同時也寫得端莊大方。
文七妹
毛澤東三兄弟同母親文七妹在長沙合影
把毛澤東的《祭母文》編入中國小教材,能夠讓中國的孩子知道有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在中國,能夠讓大家知道有一個這么偉大的楷模可以學習。
這篇《祭母文》正文一共386個字,而為減輕學生負擔,只需選其中的88個字列入教材。這88個字就是: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里。不染一塵,身心表里。
這88個字足以說明毛澤東母親文七妹的偉大。
毛澤東的母親是一個損己利人的人,培育並影響了的毛澤東。文七妹雖然不識字,但是她博愛、損己利人的品行,勤儉的習慣,負責任的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毛澤東。潛移默化,毛澤東自然而然地學到了母親的優點。他貫通古今中外的歷史,比如將三百多萬字的《資治通鑑》讀了17遍,四千多萬字的《二十四史》也不斷評閱,歐美日等國的重要歷史事件也無不知曉,他深知歷史上的教訓,才有“為人民服務”政黨的發展,也才能領導中國人創建新中國。為人民服務完全與毛澤東母親的博愛、損己利人相符。試想沒有這樣的女性存在,中國人不知要麻木不仁、投機取巧、自私自利、爾虞我詐多少年。毛澤東也繼承了母親的勤儉、頭腦精密、事無遺算的優點,他學到了現實的經驗教訓,他知道了武裝鬥爭的重要性,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他領會了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這一原則對當代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亦有啟示意義,因為以和諧求和諧則和諧亡,以鬥爭求和諧則和諧存,不鬥掉我們自己的壞行為壞習慣那我們就永遠在原地惡化。我們強調斗應該是治病救人而不是“送你上西天”,要從源頭的教育,體育和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意志教育、歷史教育等等到科學技術教育一步步來抓好。總之就是要讓好人好事穩定發展,讓本來會成為壞人壞事的通過教化轉向好人好事。
文七妹這樣的女性是當代社會很需要的,只有這樣的女性才能夠移風易俗,才能改變中國人現在繼承的傳統陋習和學到的歐美日韓等不好的習慣,而轉向學習傳統的好習俗和世界各地好的風俗習慣。為什麼要這樣高尚的母親?是因為當今社會很多場合與地方物慾橫流、驕奢淫逸。傳統美德在為非作歹的同胞心中是什麼?八榮八恥大部分同胞都能刻骨銘心嗎?把西方的壞樣學得太多,而西方的科技,我們該學的東西卻沒學得很好,像師昌緒說的,我國科技宣傳不足,科學家的地位也不高,CCTV新聞大部分是播放政治新聞(播放走基層的節目很好,體現了與人民民眾緊密聯繫,可以更加完善),體育娛樂的新聞也不少,唯獨科技新聞是鳳毛麟角,弄得孩子們都想當“官”、當“明星”。其實,我們要鍛鍊身體,“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但是要百體從令必先內斷於心,我們要強調體育的意志力和興趣,而不是高不可及的競技體育,體育新聞播放的基本都是非一般的競技體育,會讓人望而卻步,如果播放的內容能調動大家鍛鍊身體的意識和行動才有意義。在崇尚娛樂、遊戲的社會,即使是好人也容易變為壞人,經濟建設也會受損,正如羅伯特·福格爾在美國《外交政策》上說的,歐洲女孩150年前把性當作罪惡,而如今把性當作娛樂,影響了歐洲經濟使之很難上去。歐洲人太驕奢淫逸肯定不行,對他們歐洲傳統的強項——科技開發也有壞影響,起阻礙作用。娛樂當道、缺失責任的社會裡,物慾橫流流盡了血汗、喪盡了天良,歌舞昇平平息了壯志、埋掉了理想,投機取巧巧奪了名利、趕走了正氣,譁眾取寵寵夠了欲望、敗壞了影響。
不要說是小孩,就是大人也完全要向文七妹學習。有她那樣的品行,我們中國人必將走上一條正義、有意義的道路,也必將給我們自己的孩子、給全世界一個好的影響。
我們的後代到底會得到我們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自己究竟該養成怎樣的習慣、態度和品行來塑造我們自己的後代?

現代體歌詞

聞一多“《祭母文》”,即《七子之歌》。這篇組詩作於1925年3月,當時聞一多正在紐約。其序辭中Alsace-Lorraine通譯為洛林地區,位於法國東部浮士山腳下,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凡爾塞和約後歸還。在詩中,聞一多以擬擬人的手法,將我國當時被列強掠去的七處“失地”比作遠離母親的七個孩子,哭訴他們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詩歌一方面抒發了對祖國的懷念和讚美,一方面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詛咒。1925年7月4日出版的《現代評論》第2卷第30期,刊登了《七子之歌》。11月25日出版的《大江季刊》第1卷第2期也發表了這首詩,聞一多對詩中個別詞句又作了一些修改。
《七子之歌》寫完後不到兩個月,聞一多懷著早日投身到報效祖國行列中去的理想,提前結束了留學生活,於當年5月啟程回國,6月1日乘船到達上海。然而,剛剛踏上祖國土地的聞一多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街頭未乾的斑斑血跡,兩天前這裡剛剛發生了帝國主義屠殺我示威民眾的“五卅慘案”。被失望乃至絕望籠罩著的聞一多憤然北上,在北京見到了也是從美國回來不久的《現代評論》編輯楊振聲。相同的經歷、共同的感受、同樣的激憤使他們走到一起,聞一多決定把原準備投送《大江季刊》雜誌的《七子之歌》及《醒啊》、《愛國的心》等幾首詩作,提前給《現代評論》發表。
《七子之歌---澳門》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我校已故教授、著名的愛國學者和詩人聞一多。那是20年代上半葉,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歌,引起觀眾的強烈反響,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從1922年開始,他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幾年前就開始的新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獨居異域他邦,聞一多對祖國和家鄉產生了深深的眷戀...正如聞一多先生云:“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詩人作《凱風》以愍之。吾國自尼布楚條約迄旅大之租讓,先後喪失之土地,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臆其悲哀之情,蓋有甚於《凱風》之七子,因擇其與中華關係最親切者七地,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哀忱,亦以勵國人之奮興云爾。國疆崩喪,積日既久,國人視之漠然。不見夫法蘭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誠所至,金石能開’。誠如斯,中華‘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 故,《七子之歌》,其實為“《祭母文》”也。

原文抄錄於下:

1.《澳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2.《香港》我好比鳳閣階前守夜的黃豹,母親呀,我身分雖微,地位險要。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3.《台灣》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灣。我胸中還氳氤著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4.《威海衛》再讓我看守著中華最古的海,這邊岸岸上原有聖人的丘陵在。母親,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將,我有一座劉公島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來呀,時期已經到了。我背後葬的儘是聖人的遺骸!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5.《廣州灣》東海和匈州是我的一雙管鑰,我是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你為什麼把我借給一個盜賊?母親呀,你千萬不該拋棄了我!母親,讓我快回到你的膝前來,我要緊緊地擁抱著你的腳踝。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6.《九龍》我的胞兄香港在訴他的苦痛,母親呀,可記得你的幼女九龍?自從我下嫁給那鎮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淚濤洶湧!母親,我天天數著歸寧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變作一場空夢。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7.《旅順、大連》我們是旅順,大連,孿生的兄弟。我們的命運應該如何的比擬?兩個強鄰將我來回的蹴蹋,我們是暴徒腳下的兩團爛泥。母親,歸期到了,快領我們回來。你不知道兒們如何的想念你!母親!我們要回來,母親!
由於這篇組詩不在聞一多的兩部著名詩集《紅燭》、《死水》之中,也沒有收入《聞一多全集》,因此,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並不為人們所熟悉。直到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活動中,有人提起了這組作於七十多年前的詩篇。當年4月出版的《清華校友通訊》曾刊登1947級校友施鞏秋題為《重溫七子歌思念聞一多》的文章。隨著澳門回歸祖國日子的臨近,第一節就詩詠澳門的《七子之歌》更加引起人們的注意。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正式成立後,本報於1998年5月15日在文藝副刊“水木清華”上刊登了《七子之歌》的《香港》、《九龍》、《澳門》、《台灣》四節。

歌曲:七子之歌

歌手:容韻林 專輯:澳門回歸/七子之歌--澳門/演唱:容韻林/熱烈祝賀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合: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
祝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來,
回來.
合:母親!母親!
------------------------------------------------------------------------------------------------

詩文

作者簡介

宋定國,號紫竹公,筆名有宋文安、宋定、晏鴻等,河北省安國市人,當代著名哲學家,文化學者;著有專著《人的本質的揭示和唯物史觀的創立》《人生價值=!?!》《新技術革命與社會趨向》《經營管理哲學》《人神變奏曲》《領導科學實用教學概要》《周易人生哲理博覽》《周易人生醒世真言》《周易與人生》《周易與養生》《周易解謎》《奇門遁甲探秘》和《國學三部曲》即《國學縱橫》《國學探疑》和《國學覽勝》等;長篇小說《懸壺夢》《變形姻緣》等;紀實抒情散文《娘啊,娘》《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以及用詩詞寫的日記《詩記》等。

原文

宋定國《祭母文》(出自《中國母親網等》),開篇綜括全文,引發對母親的呼喚,作者云:
高堂仙逝,摧我五內;搶地呼天,祭我娘親!我娘高風,明曉大義;奉公守法,通情達理。
我娘亮節,忍讓寬容;敬老愛幼,和睦鄉鄰。我娘慈善,充滿愛心;樂善好施,扶困濟貧。
我娘懿範,克勤克儉;量入為出,精打細算。我娘堅強,處危應變;忍辱負重,韌度難關。
我娘賢惠,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支撐家門。我娘情篤,疼兒愛女;撫育體貼,呵護備至。
宋定國《祭母文》很有條理地把中華婦女的傳統美德,真摯而順理成章地貫穿於行文當中,因而使得內容充實,情感豐滿:

賞析

(1)總說母親,彰顯“懿範永昭日月”的、“普普通通農村勞動婦女的”“平反的偉大”。《祭母文》云:“這是一種由對兒女的無私疼愛和付出,對至愛親朋和鄉親、鄰里及一切人的通情達理與親和、愛憐、謙讓、寬容,‘先遠後近’、先人後己,以及對民族大義和人間道義的深曉與恪守所鑄成的偉大!這是由淳樸、勤儉、善良、誠實、謙和與仁愛等等美德所自然促成的偉大,一種沒有絲毫雕飾和做作的偉大呀!這是一種母性的偉大,一種普普通通農村勞動婦女的偉大!這是一種平凡的偉大,是紮根於普通百姓的肥田沃土,完全由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打制的一磚一瓦堆砌而成,熔鑄著個人的心血、才智、德操和奉獻,完全出自個人人格、人性的自發而自然地流露和凝結,使人能夠親切地體味、享受,晶瑩剔透,樸實無華的偉大啊!娘啊,您的懿範永昭日月!”
(2)母親支持革命,塑造一個“深明大義”、“舍小家顧大家”的母親形象。《祭母文》云:“娘啊,在您跟爹成家後的最初十幾年裡,爹在外行醫,見大娘和小嬸夫婦成天形影不離、親親熱熱地在一起,您何嘗不熱盼爹能回到家鄉,既可施展才幹又可顧家,過‘兩全其美’的日子!可是,為了抗日,娘忍受著失去兩個兒子的巨大悲痛,舍小家顧大家,表現出了一位普通婦女難得的深明大義呀!娘啊,當漢奸馬喜子領著鬼子那天一早把爹堵在家門口,鬼子用刺刀穿透爹的長袍擦著肚皮而過時,您的擔驚受怕簡直到了難於承受的程度!解放後,娘不止一次地把爹當時穿的那件長袍拿出來,指著腰部的一個破洞說:‘這就是那次被日本鬼子的刺刀戳的窟窿!就差一丁點兒沒扎到你爹的肚子!哎,多讓人後怕呀!’所以在那次脫險後,娘苦苦央求、乃至逼爹趕緊往家鄉搬遷的急切心情,兒完全能體味得出啊!”
(3)母親獨撐生活重擔,謳歌母親“既當里又當外”、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可貴品質。《祭母文》云:“娘啊,當爹常年在外行醫時,您獨自承擔撫育兒女與挑家過日子的重擔,且不說兒的兩個哥哥的不幸夭折,給娘造成的巨大心靈創傷;也且不說在戰爭年代,娘時不時拖兒帶女地逃難;單說您既當里又當外,除了操持家務,還園裡來、地里去,一雙裹過的小腳,連通常只有壯漢才幹的像起糞、澆園之類的重活兒,您都乾過呀!兒至今清楚地記得,您把捆在腰裡的繩子系在井台的樹上,搖轆轆澆園的情景。又圓又大又深又黑的井筒,兒就是扒著瞅瞅,也不由心驚膽戰,至今想起,仍禁不住不寒而慄呀!”
(4)母親敢於面對困難,頌揚母親堅韌不拔、忍辱負重的高尚情懷。《祭母文》云:“娘啊,甚至在人禍勝於天災的‘三年困難時期’,爹遭權奸和小人陷害而身陷囹圄,您的身心遭受空前創痛和困厄,特別需要寬慰的歲月,兒都不大知道主動地寬慰您,反而有時用‘清一色’的教條話語刺白您!哎,兒多么書呆子氣呀!此時想起,兒的心好悔、好痛啊!兒只知道照政治說教的一套去想去作,而對人情事理知道得實在太晚、太少哇! 娘啊,由於兒對人情事理的晚知和少知,使您承受了本該由兒為娘分擔一些的太多的苦難呀!人家當娘的很快就能得到兒的慰藉,可娘從兒這裡卻得到的很晚、很少啊!娘啊,在那罕見的饑荒嚴重的1959-1961年的困難時期,尤其當家父身陷囹圄後,您更陷入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困厄之中。物質上,娘雖然沒被餓死,可牙齒沒掉就半拉半拉地朽了,牙床也潰爛得不成型,以至晚年連鑲都不能夠。精神上,由於兒跟姐當時都在外上學,娘在緊張的勞動之餘,時常暗自飲泣,陪伴您的惟有那台德式座鐘的淒涼的嘀嗒聲啊!”
(5)母親移居北京,好不容易漸漸過上好日子,但幸福卻擦肩而過。《祭母文》云:“娘啊,娘!您在1977年爹去世後定居北京,起初跟兒女們過的仍是比在老家強不了多少的日子。儘管兒跟姐都儘量做點兒岔樣的給娘吃,可您總是勻給孩子們。兒跟姐的5個子女,全都得到過您的精心撫育啊!到上世紀80年代初,兒跟姐的日子漸漸好過後,娘才算開始享點兒福了。記得有一次在中央團校“萬葉亭”前的空地上,娘興奮地倆手分別挽著兒跟姐的胳膊,一邊扭動著身子一邊樂呵呵地說:‘一兒一女一枝花,我多有福氣呀!’這是娘70歲後才蹦出口的心裡話呀!當時,兒多么希望時間停駐,好讓娘多享受享受這天倫之樂呀!可是,老天無眼,歲月無情,10年後,1996年5月,當兒跟姐攙扶娘登上天安們城樓,俯瞰那據稱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市內廣場時,娘的神思已經顯得遲鈍了!”
(6)桑榆暮年,遭受病魔折磨的母親,依舊是母親。《祭母文》云:“娘啊,即使當您晚年糊塗得很厲害時,可在疼愛兒女上卻不糊塗啊!只要不病得昏迷,娘是既不肯吃藥也不讓打針,不忍給兒女破費呀!1994年初,虛脫後送娘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本已聯繫好讓娘住院觀察一段時間,可娘一醒過來,就一分鐘也不在醫院呆了。在爾後的幾年裡,娘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漸漸不知道季節,不知道冷暖,不知道饑飽,不認識飯食,後來竟連兒跟姐也不認識了。到1999年4月患一場重感冒後,症狀更是急轉直下,一下變得吃不了、懶得動,腰板也有些彎了……2000年2月,突如其來的腦栓塞使娘從此臥床不起,完全喪失自理能力,景況一年不如一年……”
(7)風燭殘年,母親的“享福”充滿苦楚。《祭母文》云:“娘啊,在您的晚年,尤其是臥病不起的6年多里,雖然我們想方設法地給您變著花樣作飯餵食,凡是見到的各種各樣的營養食品,可以說都吃遍了。可兒知道,假若娘不糊塗,您老無論如何也捨不得讓兒女這樣作呀!要是說娘享了點兒‘口福’的話,也就是這幾年呀!可這算是‘享福’嗎!?當娘吃這些食品時,‘好’的時候大口大口地吃,也不像健康人吃飯時的樣子;而不好的時候,則是靠姐一點兒一點兒地餵呀!一碗糊糊,有時要餵上幾次、十幾次啊!……這叫怎樣的‘享福’啊?!這種‘享福’背後所蘊藏的苦楚,惟有我們做兒女的能體味得出啊!”
(8)宋定國在《祭母文》後補白云:“《祭母文》在為母親出殯時張貼在老家的胡同口的牆壁上,後收入《娘啊,娘!》的附錄,並在網上發表。根據網友讀者的建議在清明節前修改後於06年4月1日在網上單獨發表後,看到網友的評論和建議,認為許多意見和建議都很好,故又作了修改,特在我們國家這個傳統的祭念親人的日子清明節重新發表,以表達我對母親還一直割捨不了的緬懷之情。”
(9)回想童年,清貧而戰亂的年代,母親渴望安寧、團圓的生活。《祭母文》云:“娘啊,兒清清楚楚地記得您第一次跟兒講述‘牛郎和織女’故事的情景。娘指著天上銀河兩岸的牛郎、織女星,講得是那樣神奇迷人!娘說一到每年的七月初七夜裡,牽牛郎就擔著一兒一女趕到‘鵲橋’跟織女相會。而每逢這天晚上,只要晴天,娘總是帶兒跟姐到院裡,指著天上那已經靠得很近的牛郎和織女星,高興地說:‘看啊,他們一家4口又團圓了啊!’從娘快樂的神情中,兒看出娘是那么為他們一家人的團聚而慶幸和開心!望著茫茫銀河及其兩岸的牽牛星和織女星,兒幻想長上翅膀飛到天上,去抱打不平……可兒那時實在太傻,還不知道體諒娘在為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家團聚而慶幸時,心裡是多么期盼在外行醫的爹回來團聚啊!”
(10)作者發出心底的哀思,呼喚母親。《祭母文》云:“娘啊,要是有人問兒此生最大的幸事是什麼?兒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兒遇到了世上一個慈愛無比,把全副身心和疼愛都無私、無限、無圖、無悔地給了兒的偉大娘親!是娘無私、無限、無圖、無悔的母愛,給了兒巨大的動力,使兒不僅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勤奮求索,而且在充滿坎坷的逆境中奮力拚搏啊!娘啊,您是上天賜給兒的一部蘊涵豐富的開卷寶典,是上天賜給兒的一台動力不竭的發動機呀!”“娘啊,娘!您給予兒的實在太多太多,而兒回報給您的實在太少太少了!您這樣受苦受罪地離去, 實在讓兒心不甘啊!娘啊,您的離去,是兒今生所遭遇的最大損失!兒的身心沉入冰冷的水底,真是覺得冷徹心骨,痛苦難耐呀!娘啊,您走了,但您的音容笑貌卻永遠留在了兒孫和親友們的心裡,留在了鄉親們的心裡。尤其您那為鄉親們所公認的美德,更永遠地留駐在人世間!娘啊,儘管兒從書本上看到過無數有關母愛和勞動婦女偉大的文字,但真正讓兒懂得和體會到母愛和勞動婦女偉大的,是娘的言行啊!娘啊,您走了,兒也成了沒娘的孩兒!娘的第四代、兒的第三代雖然已經上學,兒也算是個老人了,可真的忍受不了這沒娘的滋味兒啊!情不自己,呼天搶地。天地嗚咽,風雨號泣。駕返瑤池,母儀千古。強忍悲痛,筆抖字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