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及其他》

“張看”本是張愛玲一九七六年在香港和台灣出版的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的書名,她自己的解釋是“‘張看’就是張的見解或管窺”。本書反其意而用之,“看張”者,就是我“看”張愛玲的“見解或管窺”。又因為書中所收不全是“看張”文字,故定書名《看張及其他》。

基本信息

本書介紹

1

本書是一冊精緻的讀書隨筆小集。作者陳子善先生,是三十年來大陸研究、發掘張愛玲其人其作的第一人。他的文字,善於在史料的鉤沉中生髮讀書之趣,一向得讀者喜愛。本書中,他把最大的篇幅給了張愛玲,涉及這位深受海內外推崇的民國才女作家的生平、創作及佚作的發掘考訂等。另外,亦有多篇關於葉靈鳳陳從周周作人金性堯彭燕郊谷林季羨林等前輩學人、作家的文字,寄以深情,感慨在焉。“張看”本是張愛玲一九七六年在香港台灣出版的一本散文、小說合集的書名,她自己的解釋是“‘張看’就是張的見解或管窺”。本書反其意而用之,“看張”者,就是我“看”張愛玲的“見解或管窺”。又因為書中所收不全是“看張”文字,故定書名《看張及其他》。

作者介紹

陳子善 男,1948年12月7日生,上海市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 陳子善先生長期從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致力於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料學的研究和教學。曾參加《魯迅全集》的注釋工作。後來在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臺靜農、葉靈鳳、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對張愛玲生平和創作的研究為海內外學界所關注。

文摘

張愛玲生前擬付郵寄往上海的一封感謝信和贈送收信人的一隻小錢包,在相隔漫長的整整十四年之後,終於安妥地送達收信人之手。這不啻是一個張愛玲式的 傳奇 ,令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卻又那么真實,那么溫馨,不僅深深感動了收信人,也提醒我們對張愛玲晚年生活和心境有全面認識的必要。
事情的經過需回溯到去年十二月二十日。我意外地接到一個電話,一位陌生的劉曉雲女士,因為我是 愛貓族 ,編選過《貓啊,貓》一書,向我詳細通報內地不斷發生的虐殺貓狗的悲慘事件,建議我給予必要的關注。通話結束前,她順便提到了十六年前的一件往事。張愛玲把她生前的最後一部著作《對照記》委託台北皇冠出版社編輯方麗婉女士寄贈我時,也委託方女士寄贈她一冊。換言之,當時內地收到張愛玲贈書的並非我一人,而是她與我兩位。
我的已經有點模糊的記憶一下子被激活了。她的話使我想起了當年與張愛玲姑夫李開弟先生(一九〇二 一九九七)一起度過的許許多多愉快的下午,想起了李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提起過他的這位愛讀張愛玲的 小朋友 。但我從未與劉女士謀面,不知道她也收到了張愛玲的贈書,也沒想到她已成為熱誠的義無反顧的動物保護志願者。查我一九九五年九月九日在張愛玲逝世後所作的《天才的起步 略談張愛玲的處女作〈不幸的她〉》 附記 ,我收到張愛玲贈書時在一九九五年春節前夕,是年大年初一是一月三十一日。由此可以推斷,張愛玲傳真方麗婉女士囑寄贈書給我,當在一九九五年一月初前後,劉女士收到贈書應該也在同一時間。這個時間節點很重要,下面還會提到。
如果說劉女士這次與我聯繫純屬平常,那么接下來的戲劇性進展就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了。今年一月十四日下午,我乘到香港中文大學參加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網站 啟用儀式之便,由馬家輝先生引介,專誠拜訪宋淇先生公子宋以朗先生,得到以朗先生的熱情接待,有幸瀏覽了他保存和整理的豐富而又珍貴的張愛玲資料,包括各種中英文手稿、信札、剪報和相關證件等等。以朗先生友善,還複印了張愛玲未能完稿當然也沒有發表的散文《愛憎表》手稿首頁贈我,張愛玲此文與我有關,是為我當年發現了她中學畢業時的 答問 而作。最後,以朗先生又向我們出示三小包東西,說這三件張愛玲遺物他不知該如何處理。
這是三個相同的長方形厚牛皮紙信封,裡面各有一通張愛玲親筆信和一隻小錢包。第一封信致 KD ,即已經去世的張愛玲姑父李開弟先生;第二封信致 斌 ,其人待考;第三封信致 曉雲小姐 。當我閱畢第三封信,大吃一驚,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 曉雲小姐 不就是劉曉雲女士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