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背景
1949年1月政治局擴大會議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村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董必武、林伯渠、羅榮桓、饒漱石、陳毅、劉伯承、王明、薄一波、高崗、陸定一、廖承志、鄧穎超、陳伯達。
列席人員:楊尚昆、李克農、李濤、傅鍾、馮文彬、楊立三、安子文、胡喬木。
這次會議,分析了目前形勢,提出了準備向全國進軍,將革命進行到底,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等問題。通過了《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檔案。檔案第17條明確指出:“北平解放後,必須召集第七屆第二次中央全體會議”。並為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做了充分的準備。
隨著戰爭形勢的迅速轉變,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了《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的決議。決議指出:1949和1950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決議還指出,“北平解放後,必須召集第七屆第二次中央全體會議”,及“召集沒有反動派代表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共同綱領,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組成中央人民政府”等。
全文內容
甲、目前的形勢:
(一)軍事方面,一年計畫,半年超過。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殲敵正規軍一百四十八個師,內有一百一十一個整師。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諸役結束時,又將殲敵六十幾個整師。上述已殲及將殲兩項總計二百一十個師以上,內有一百七十三個師以上是屬於整師。一九四九年春季以後,國民黨就只剩下一百六十幾個師了,其中大部分是新編成的,或者是被殲後補充起來的,或者是戰鬥力不強的,只有一小部分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例如桂系和馬家。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可能動員五十萬人左右,除補充已有各師外,將編成若干新師,但是毫無戰鬥力。在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諸役以後,可不可以說國民黨政權已經在基本上被我們打倒了呢?就其軍事主力已經被殲滅這一點來說,是可以這樣說的。但是在南京、武漢、西安等處還有幾個大仗要打。在打了這幾個大仗以後,那么,不但就軍事上來說,而且就政治上和經濟上來說,國民黨政權是被我們基本地打倒了。基本地打倒了國民黨,不等於全部地打倒了國民黨,中國尚有許多敵軍待我們去殲滅,尚有許多地區待我們去占領和去工作。輕敵的觀念無論何時是不應該有的,我們決不要使勝利沖昏自己的頭腦。
(二)中國階級力量的對比已經起了根本的變化。廣大人民民眾是大群大群地脫離國民黨的影響和控制而站到我們方面來。自由資產階級向我們找出路,跟國民黨走的很少了。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代表們已經或正在成批地來到解放區。整個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戰略上的戰線已經崩潰,國民黨在其統治區域內是處在極大的混亂和崩潰的狀態中。我們已經完全有把握地在全國範圍內戰勝國民黨。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年將是中國革命在全國範圍內勝利的兩年。我們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而不容許半途而廢。我們必須在黨內,在人民解放軍內,在人民民眾中,有說服力地進行教育工作,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人物中進行解釋工作,使大家懂得必須將革命進行到底,而不容許半途而廢的理由。國民黨的所謂和平談判的陰謀必須繼續地給以揭露和打擊。
(三)到南方去作戰的有利條件是:國民黨軍隊已經沒有主力了,我們則有強大的軍隊;國民黨的威信已經喪失,特別是在南京和武漢被我們奪取以後,它將更加威信掃地,我黨則有極大的威信;南方是曾經經過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和一九二七年以後數年的土地革命的區域,現在已經有了許多游擊部隊和游擊區。這些都是有利條件。到南方去作戰的不利條件是:最廣大區域是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的,我黨在那裡的組織還不強大,那裡的民眾還沒有發動。在這種條件下,軍隊的給養在頭一個時期內將遇到許多困難;大城市奪取容易,但掌握它則將較掌握北方諸城要困難得多。這些都是不利條件。以上有利的和不利的條件我們均必須看到,並且必須明白地講給準備到南方去的全體幹部和戰士們聽,使他們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好好地利用有利條件去克服不利條件,爭取全國的勝利。
(四)我們從來就是將美國直接出兵占領中國沿海若干城市並和我們作戰這樣一種可能性,計算在我們的作戰計畫之內的。這一種計算現在仍然不要放棄,以免在事變萬一到來時,我們處於手足無措的境地。但是,中國人民革命力量愈強大,愈堅決,美國進行直接的軍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將愈減少,並且連同用財政及武器援助國民黨這件事也就可能要減少。一年以來,特別是最近三個月以來,美國政府的態度的搖擺不定和某些變化,證明了這一點。在中國人民中和我們黨記憶體在著的對於美國帝國主義力量的過分估計的錯誤觀點,必須繼續地加以指明和克服。
(五)美帝國主義的對華政策,已由單純地支持國民黨武裝反共,轉變為兩面性的政策。這即是:一方面,支持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及地方軍閥,繼續地抵抗人民解放軍;另一方面,則派遣其走狗混入革命陣營,組織所謂反對派從內部來破壞革命。在人民解放軍接近於全國勝利時,甚至不惜用承認人民共和國的方法,以求取得合法地位,實施這一“內部破壞”的政策。對於這一帝國主義的陰謀計畫,我們必須提高警惕性,並堅決地將其擊破。
(六)全黨大多數幹部,在過去幾年,特別是在一九四八年,有系統地學會了在農村工作中,在城市工作中和在軍事工作中的各項具體的政策和策略,有系統地糾正了右的和“左”的偏向。許多同志在過去長時期內沒有學會的東西,一個年頭內都學會了。這樣,就使黨的總路線在全黨內能夠貫徹執行,這是一個最偉大和最根本的勝利。這是我黨政治成熟程度的極大的增長。這樣一件事就指明:我黨在不要很久的時期內是能夠有把握地取得全國政權的。為了保證勝利,一九四九年還要進行普遍的和深入的政策教育工作。說是“學會了”,並不等於不要再學了,我們還要學習很多的東西。說是“偏向已經糾正了”,並不等於說黨內已經沒有任何偏向,或者將來也不會再發生偏向。現在黨內還是存在著某些偏向,將來也還是會發生偏向的,我們還是必須隨時地注意糾正黨內的偏向。
乙、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
(一)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我們應當爭取占領湘、鄂、贛、蘇、皖、浙、閩、陝、甘等九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則是全部。
(二)一九四九年夏秋冬三季需要隨軍使用的五萬三千個幹部,必須及時地徵調和訓練好。
(三)一九四九年必須使各野戰軍進一步地正規化,這主要地是加強炮兵和工兵,使用鐵路、公路和水路的近代運輸工具,加強軍隊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堅決地克服現在還是相當嚴重地存在於軍隊中的某些無紀律的狀態,並加強司令部的工作。
(四)一九四九年及一九五○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五)一九四九年必須使全區的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比較一九四八年確實地提高一步。我們區域的主要的鐵路和公路均應修復和使用。我們區域的經濟工作和財政工作,應在可能和必需的基礎之上更具計畫性和統一性,以免浪費人力物力,障礙生產的提高和對前線的支援工作。
(六)一九四九年必須使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勤務工作的組織性和效率在可能和必需的基礎上加強起來,以便有效地支援人民解放軍向南方各省的大進軍。這些工作包括軍火工業的適當的生產計畫,軍火以外各項軍需工業的調整或建立,軍械制度的確立,各種供給標準的統一規定,衛生和通訊器材的統一分配,運輸和倉庫的前後分工以及後方勤務組織與系統的確定等項。
(七)一九四九年必須使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工作,在軍委政治部領導下,做出關於“新式整軍運動”,“黨委制”,“革命軍人委員會”,“連隊支部工作”等項的總結,並製成條例或章程,以便普及全軍,成為定製。
(八)一九四九年在各主要解放區內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必須是圍繞著生產運動,利用民眾的閒暇時間,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解決那些為數不多的尚未完成的分配土地或調劑土地的工作和整黨的工作。在各主要解放區內建立各級人民代表會議,並選舉各級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各主要解放區內健全黨委制,召開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及代表會議。在中原解放區是實行減租減息、發動民眾的工作。在長江以南諸省,在三年至五年內,不是分配土地的問題,而是減租減息,發動民眾的問題,必須在減租減息、發動民眾以後方能談得上分配土地。
(九)一九四九年的幹部教育計畫,即在幹部訓練學校中及在在職幹部中進行學習馬恩列斯的理論及中國革命各項具體政策的計畫,必須適合目前革命形勢和革命任務的需要。
(十)一九四九年的國民教育計畫(大學教育,各種專科教育,中學教育,國小教育和成人補習教育)必須適合當前革命形勢和革命任務的需要。通訊社和報紙的工作亦是如此。文學和藝術工作亦是如此。
(十一)一九四九年的職工會工作,青年團工作和婦女工作均應比一九四八年有更好的成績。一九四九年的上半年應當完成全國青年代表大會和婦女代表大會的工作。
(十二)一九四九年必須召集沒有反動派代表參加的以完成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為目標的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政治協商會議,宣告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成立,組成共和國的中央政府,並通過共同綱領。
(十三)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諸役以後,幾個大的野戰軍必須休整至少兩個月,完成渡江南進的諸項準備工作。然後,有步驟地穩健地向南方進軍。
(十四)關於在全黨全軍各級領導機關內,開展反對某些嚴重地存在著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的鬥爭,必須按照中央規定,於一九四九年三月底以前辦理完畢。軍隊團委以上地方縣委以上關於此事的決議,必須於四月份交來中央。有特殊原因要求推遲者,亦須於四月辦理完畢,五月交來中央。
(十五)在一切新占領區域必須謹慎地發展黨的組織。
對於上層知識分子入黨尤須採取嚴格地審查的方針,在大城市內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寧少勿濫。
(十六)在一切解放區必須加強保衛工作,堅決地和一切暗藏的或公開的反革命分子作鬥爭。
(十七)北平解放後,必須召集第七屆第二次中央全體會議。這個會議的任務是:1、分析目前形勢和規定黨的任務;2、通過準備提交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綱領的草案;3、通過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成分的草案;4、批准軍事計畫;5、決定經濟建設方針;6、決定外交政策;7、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