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鶴銘並序》碑

《瘞鶴銘並序》碑《瘞鶴銘並序》碑
《瘞鶴銘並序》碑,藏於鄭州市博物館。是一批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

簡介

現存鄭州市博物館。1986年4月從鄭州市管城回族自治區磨盤街收藏。清光緒丙申年(1896)刻石。共25塊,現存23塊,缺7、19號石刻。刻石均為豎寫,大部分石刻中下部有小字編號。其中1號石刻上有“空碧草堂石墨”篆書。3號石刻有“瘞鶴銘並序華陽”,4號石刻有“真逸撰,鶴壽不知”,5~21號,每塊刻8字,4行,行2字,字型多行書,兼草、隸、篆三種字型,22號有“江陰真宰”,23~25刻題跋,25號右部有乙方篆書無廓印,“李國治印”及“礿叟子一號自修居士”。瘞鶴銘原刻於江蘇鎮江焦山壁上,宋以後崩落江中。清康熙甲午年(1714)陳鵬年募工挽出江中石刻,原為楷書。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李國治刻,置鐵廠庵。這批刻石中,行、草、隸、篆四種字型俱全,書法自然流暢,字勢強秀,是一批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珍品。

管城回族區商城遺址與文物古蹟

鄭州商城遺址位於鄭州市老城區周圍,即管城回族區的大部和金水區的南部,是一座商代前期城市遺址,距今已有3600年的歷史,是商王湯所建的“亳都”。1950年發現,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遺址,是鄭州成為中國八大古都的重要標誌。1951年~1980年以來先後多次對商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在商代城內的東北部先後發現20多處商代夯土建築基址,其中大的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表明這裡是商城的宮殿區;手工業作坊2處;青銅器墓17座;出土文物數以萬計,其中最珍貴的有玉戈、玉鏟、玉璋、瑪瑙等玉器。

遺址內涵豐富,考古工作者將鄭州商城分為商代二里崗期,同時又區分為二里崗下層一期、二期和二里崗上層一期、二期。城內包含的遺物最晚的是商代中期。為研究早商文化、先商文化以及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1961年3月4日,鄭州商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切實保護好商城,1983年12月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鄭州商城遺址保護管理所。1993年8月13日,為做好鄭州商城遺址保護工作,經過國家文物局批准建設的商都文化街正式開放。2000年10月,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年~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出版,報告指出: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規模的遺址,其始建年代應最接近夏商更替之年,根據碳14測年數據,推斷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始建年代在公元前1610前1560年之間。

管城回族區是鄭州市的老城區,是市內各區文物古蹟最多的城區。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3處、市級4處。主要有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出土文物及革命紀念地等。轄區不少古建築聞名遐邇,,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的鄭州文廟,殿宇廊廡層層疊疊共200餘間,占地約74畝。建於明代洪武年間的鄭州城隍廟,是鄭州市區內現存規模最大、群體最完整的明、清時期的建築群。伊斯蘭教徒舉行宗教儀式、傳播宗教知識的場所北大清真寺是較為典型的中國宮殿式代表建築。此外,轄區內有古墓葬多處,僅戰國墓群多達500餘座,另外還有漢墓、晉墓、唐墓、宋墓多座。有建於唐代的夕陽樓、管城驛站等遺址。革命紀念地有著名的三益街工人夜校舊址。

相關詞條

《遺傳》《一則報導》《異界機甲》
《移魂怪物》《一個神經分裂症患者》《一隻下金蛋的鵝》
《一隻下金蛋的鵝》《一個地方》《一切很美只因有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