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海》曰:“亳社猶言殷社,社以祀土地之神,建國者必先立社;殷都於亳,故曰亳社。盤庚遷於殷,亳之別名,亳是殷地大社”。《公羊傳》作蒲社,皆同音通假字,蒲通薄,薄社與蒲社同。《公羊傳》“哀公四年六月辛丑,蒲社災,蒲社者何?亡國之社也。”洪頤煊曰:“蒲是薄字之省。薄、亳古字通,薄社亦作蒲社。蒲社、殷社,殷始都於薄”。“景員維河”也就是說景山外圍之大河,就是濟水的南支,也叫黃溝,也叫黃水。《水經注·濟水》曰:“黃河支流北經己氏縣故城(今曹縣之楚天集)西,又北經景山東,此山離湯所都之北亳不遠,商丘蒙亳以北惟有此山,《商頌》所詠當即是矣”。
據文獻資料記載,商湯見九夷既穩,消除了後顧之憂,就開始行“景亳之命”,自東向西滅夏。《左傳》記載昭公四年“商湯有景亳之命”。《史記·殷本紀》上說:“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為景亳,湯所盟也,因景山名”。《曹縣誌·山川》又說:“在曹縣東四十里,故楚丘北,商所謂‘景員維河,涉彼景山’,即此。”如果說“景山會盟”是商湯革夏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那么景山就是一處千古不朽的“商湯革命”紀念地。商湯的亳都在曹縣,為古今眾多的史學家所公認。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上說:“湯從商丘徙居亳(山東曹縣),作滅夏的準備。”《辭海》“亳”詞條上說:“北亳……為湯受命之地。漢於此置薄縣,故城在今山東省曹縣,曹南山之陽,與河南省商丘縣北境接界處。”《後漢書·郡國志》上說:“薄縣屬梁國,湯所都也。”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說:“今曹縣左山之陽,是古濟陰郡治,縣南二十里土山集是古亳湯都地。”清末民初著名學者王國維在《說亳》一文中說:“蒙之西北即漢山陽郡薄縣地也(今山東曹州府曹縣二十餘里),其為湯都有三證。
商湯滅夏,定都“亳”。亳都作為商代第一個國都,遺址就在今河南鄭州,而不是前面文中所說的山東曹縣。鄭州市區現今仍保留著3600年前的商代城垣,規模之大,功能之完善、內容之豐富均彰顯出王者氣魄。商湯定都鄭州之後,10代商王均立都於此。所以鄭州列為中國八大古都之首。
相關詞條
-
都亳
都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女,1968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
-
亳
亳,商代地名。
-
亳都村
亳都村是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坡頭彝族苗族白族鄉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坡頭彝族苗族白族鄉東南面10公里,國土面積為2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60米,年平均氣...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特色產業 -
西亳
西亳(bó),據說是偃師在商代的地名,其位置在豫州的河、洛之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里 ,西距漢魏洛陽城約10公里,西南6公里便是二里頭遺址。商代洛陽在帝...
歷史沿革 古籍記載 商朝國都 西亳遺址 -
南亳
“亳”是商王的都邑所在,它與“京”同義,在商民族的心目中,“亳”就是聖地。古代稱“亳”的地方很多,後人根據所在地域方位,把 商丘之亳稱為“ 南亳”。
-
亳[商代地名]
亳,商代地名。
-
亳[漢字]
亳(bó),具體有四種含義。1、古地名〔南~〕與〔北~〕在河南商丘, 〔西~〕在河南偃師。2、〔~國〕西周時期西戎建立的國家。3、當代城市簡稱〔~州〕,...
基本信息 相關詞語 古籍解釋 -
三亳
三亳1.古地名。殷之北亳﹑南亳﹑西亳的總稱。《書.立政》:"三亳阪尹。"孔穎達疏引皇甫謐曰:"三處之地,皆名為亳,蒙為北亳,谷熟為南亳,偃師為西亳。"一...
三亳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