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旅行八十天》
環球旅行80天片名:AroundTheWorldIn80Days
譯名:環球旅行八十天/環遊地球八十天
分類:故事片、喜劇(鬧劇)片
產地:美國
製片公司:聯美影片公司
上映日期:1956年10月17日
導演:麥可.安德遜MichaelAnderson
編劇:詹姆斯·波JamesPoe約翰·法羅JohnFarrow
主演:戴維‧尼文DavidNiven
康汀‧弗拉斯Cantinflas
雪莉‧麥克萊恩弗蘭克·辛納屈
製片:麥可·托德
攝影:萊昂內爾·林登
音樂:維克多·揚
獲獎:1956年第2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剪輯五個獎項
劇情簡介
1872年的倫敦,一名叫福格的紳士和朋友們在俱樂部里閒聊時,揚言自己“能夠在八十天內週遊世界”,並以兩萬鎊打賭。福格匆匆帶著隨從巴斯帕圖,乘坐一艘氣球船來到法國南方,原想搭上火車,後來看到火車擠得無法開出,又乘氣球船趕到西班牙。湊巧碰上鬥牛表演,兩人寧可耽誤,也要大飽眼福。正當他們去瑞士時,不料被倫敦警察廳的密探盯上。原來福格離開倫敦不久,那裡發生了一宗搶劫銀行案,兩人被涉嫌,密探們一路跟蹤過來。福格他們只好逃到印度,搭救了準備殉情而死的奧達公主,三人成了旅伴。他們橫渡大西洋,千里迢迢來到舊金山,穿過北美大陸,終於抵達紐約。哪料去英國的定期班次的輪船剛剛駛出港口,三人晚了一步。離開期限只有幾天了,福格傾囊買了一艘飛艇,越過波濤洶湧的大西洋,降落在英國本土上。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一場空歡喜:等候已九的警察將三人鋃鐺入獄。打賭的80天快要到了,福格花了很大勁,費了許多口舌,向警方證明自己無罪,才獲準回家。奧達公主傾心於他的勇敢和機智,兩人準備結婚。就在舉行婚禮前一天,也就在80天的最後一天,福格來到了俱樂部,眾友大吃一驚,福格打賭贏了,又娶了個漂亮老婆。但他的旅費正好是兩萬鎊,贏的錢等於沒拿……
相關評論
劇本本身就充滿趣味,導演用一種輕鬆的手法去演繹這么一個冒險故事(且人文景觀相當的豐盈,各國的風土人情、奇特生活盡展眼前),既使得觀眾能在愉快的情緒中欣賞電影,也能突顯主人公的做風格,這個結合得很巧妙。主人公福克先生的“一成不變”的行為習慣,正是他執著的表現,風雨無阻的堅持。劇中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景,讓觀眾深深折服。這樣的人不成功,成功還能找誰去呢?要成就一種人生,只做這種人生要做的事情,因為無論你怎樣做都不會是完滿的,所以按自己的方式做就OK了。不過,電影還有一個附帶主題,不知道是有意無意的,錢的作用非常大,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福克先生不是那么富有的話,是寸步難行的。五十年代中期,麥卡錫主義漸漸失勢,但好萊塢的商業化傾向變本加厲。一九五六年出現了好幾部耗資千萬、場面豪華但內容平庸的巨片。以凡爾納的一部環球旅行遊記為藍本的《環球旅行八十天》,乃係這種傾向的代表作。
製片人邁克.托德不惜功本,採用了當時最新式的寬銀幕,即托德-AO系統來拍該片。這一新系統是美國光學公司(簡稱AO)為托德研製的,它是將拍在65毫米負片上的影象轉印到70毫米正片上,旁邊空檔錄製六聲道的立體聲,從而使寬銀幕與立體聲技術大為簡便。托德曾用此法成功拍攝了《俄克拉荷馬7》。應該指出,《環球旅行八十天》之所以獲得當年最佳影片、最佳劇本、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剪輯五項獎,這一屆奧斯卡獎把最佳影片的金像授予《環遊世界八十天》。這與其說是褒獎它藝術上的成功,不如說是看重託德--AO系統技術上的成功和商業上的成功。
此外,這部影片是不折不扣的明星大會串。除了三個主角外,其餘配角也都請歐美大影星來扮演。儘管如此,也無法掩飾這部影片內容的貧乏荒唐,最多不過讓觀眾領略一下環球旅行的所謂樂趣而已。
幕後花絮
1956年是好萊塢以大取勝的一年,五部奧斯卡提名影片清一色豪華巨製。本片以新研發的寬銀幕系統陶德AO系統將世界各地風光呈現在畫面上,獲得第2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五個獎項,今天看來更像是全球旅遊風光片。這只是影片的藉口,用以吸引觀眾,重心是福格在週遊世界時沿途所見的各地特殊風光和冒險奇遇,影片也對大英帝國的所謂紳士做了尖刻有趣的諷刺,並狠狠挖苦了美國的民主政治。在觀光之餘,增添了一些可供玩味的人文色彩。影片除了風光,還有44位大腕作為龍套角色亮相。
20世紀50年代是電影業遭遇嚴峻考驗的年頭。新興的電視業以其貼近生活,無孔不入的特點,迅速擠占了人們的業餘生活,大量侵吞電影的市場與票房。為了抵抗這攻勢,電影業界可謂奇招盡出。好萊塢在這一時期拍攝了大量的史詩片和奇觀片,以證明“有些東西你只能在電影院裡看到”。與此同時,寬銀幕和立體聲技術迅速成熟起來,為這場“絕地大反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後盾。
麥可·托德和伊莉莎白·泰勒
長達3個小時的《環遊地球八十天》便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應運而生。與眾不同的是,在有關這部影片的一切記載和介紹中,製片人麥可·托德的名頭要遠遠響過以“導演”身份出現的麥可·安德遜。直到今天這部雙D9套裝的DVD花絮中,麥可·托德的名字仍然被一再提起。花絮中包含一部長達50分鐘的紀錄片《麥可·托德環遊地球》,詳細記述了托德從一個猶太平民家庭的孩子成長為好萊塢最著名的製片人之一的歷程。片中除了歷史資料之外,還有伊莉莎白·泰勒在鏡頭前的大段陳述,講述了她和托德傳奇般的婚姻,突如其來的成功,以及最後的悲劇收場。
麥可·托德代表了我們經常從書中讀到的那種美國精神,那種一往直前,永不言敗的“拓荒者”性格。他曾經躋身賭博、販運私酒、音樂劇創作、賽馬等多個性質迥異的職業,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巔峰和谷底之間升跌。《環遊地球八十天》尚未拍完,托德卻已經花光了賬面上的最後一分錢。幸虧這時有投資商雪中送炭,一筆100萬美元的資金救活了劇組,也成就了電影史上最大的奇蹟之一。
麥可·托德在這部影片中首次創造了“全明星”的做法。在68894個配角位置中,只要是在某段情節中曾經有過對白或特寫,麥可·托德均不吝請來當時最著名的明星扮演。你在銀幕上看到一家小酒吧,全部戲份也許不超過10分鐘,但那個彈鋼琴的樂手卻是美國流行音樂明星弗蘭克·辛納屈,那個頭戴假髮,倚坐桌邊的女郎則是以《藍天使》一片蜚名國際的德國影星瑪琳·黛德麗。他們在銀幕上的出現也許幾秒鐘,但麥可·托德本人並不因此放低對這些“大腕”的要求。他曾經解除與格里高利·派克的契約,理由是他在扮演一位軍官的時候“太不用心”。
很難想像這樣一部片子只花去了600萬美元。即使把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來,這筆錢也只相當於今天好萊塢的一次中等投資,而影片最後收穫的票房卻4倍於此。DVD的花絮碟中收有CBS電視台當時製作的現場錄像節目“90分鐘環遊地球”,主持人稱之為“可與愷撒為全體羅馬人舉行的盛宴媲美”。
在1957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環遊地球八十天》獲得最佳影片等5項大獎。美國影藝學院很少把大獎頒給一部純粹的娛樂片,這是其中不多的幾次例外之一。今天的人看這部影片也許會感覺有些乏味,其中有許多長達十幾分鐘之久的風景描繪和異國風情,如弗拉明哥舞、鬥牛、日本雜耍、印度火葬等,或者會讓我們在螢屏前昏昏欲睡。但不要忘記那是在半個世紀之前,銀幕剛剛被拉寬到與人類的視角等同的時代。我們的父輩和祖父輩,的確曾經為這樣的奇景而嘆為觀之。
麥可·托德死於次年的一起飛機事故。在此後的半個世紀裡,伊莉莎白·泰勒經歷了5次失敗的婚姻,而電影工業則不斷遭到與電視、MTV和電玩的挑戰,至今仍在艱難跋涉。21世紀的觀眾已經不習慣在電影院裡欣賞未經電腦處理過的自然和人文奇觀。不過幸虧有華納家庭音像公司將這部影片進行了精心的修復,並輔之以BBC資深電影史學家布里安·謝爾伯里的內容豐富,點評精到的評論音軌。此外,在影片的正片之前,電影史學羅伯特·奧斯伯恩還安排了一段格里愛的《月球旅行記》為“熱身”。這段長約11分鐘的黑白默片,今天看來或許如雜耍一般幼稚,然而它卻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幻想片和奇觀片。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它距離麥可·托德的時代,恰恰也是半個世紀。